辽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淞南梦影录》记载开埠后的上海,“其中著名者,津馆则以庆兴为最,苏馆则以聚丰园为最。复新园来自白下,亦兼南北,烹饪绝精”;另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记载,当时奉天地区的人们“自天津诸约成立后……商人努力推销,洋布销路,日有扩展”。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     

A.民众饥饿问题得以解决

B.百姓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人们物质生活得以丰富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了提升

2、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建国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对他们所作贡献和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A.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C.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成为过渡时期各条战线的英雄

3、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的繁盛时期,大量通俗、白话小说不断涌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知识的普及

B.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C.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D.百姓生活的富足

4、春秋战国时期,继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之后,“邦”“国”等地域组织概念也逐渐失去了明确的界限。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权力衰微

B.文化认同加强

C.等级观念弱化

D.争霸战争激烈

5、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中,李悝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主张“明法审令……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这反映了当时(     

A.军功爵禄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大势所趋

D.法律严苛阻碍社会发展

6、史书这样描绘古代一个历史时期:“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该时期是(     

A.文景之治

B.武帝盛世

C.光武中兴

D.大定之治

7、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B.红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C.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D.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8、据不完全统计,1901—1911年留日学生出版的以反帝救亡为出发点的革命报刊有六七十种之多。随着留日学生大量归国,他们的影响以燎原之势,迅速遍及全国各地。材料可用于说明(       

A.清末新政促进了新式学堂出现

B.民族危机推动革命思想传播

C.日本是当时中国革命主要榜样

D.学生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

9、春秋时期,晋国的魏绛认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孔子提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反映出当时的知识阶层(     

A.推崇德政的时政方针

B.消极看待社会发展前景

C.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

D.革故鼎新成为普遍认同

10、某学生梳理清朝康雍乾时期的知识时,记录了“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三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A.君主专制加强

B.国家疆域奠定

C.商品经济发展

D.文学成就显著

11、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初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发行土地公债的方式,征购地主的多余土地,规定由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进行承购。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中共中央提出“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中共土地政策(       

A.消灭了中国封建剥削制度

B.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

C.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要

D.满足了农民的政治经济要求

12、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是在(     

A.南京、汉口

B.上海、九江

C.上海、南京

D.汉口、九江

13、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革命伙伴”基础上增添了“合作”伙伴的新内涵: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了美国。这反映出(       

A.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壮大

B.非洲开始融入全球化潮流

C.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

D.西方放弃了对非经济侵略

1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

A.1919年5月4日

B.1921年7月1日

C.1922年7月23日

D.1921年7月23日

15、唐朝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中写道:“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描写:“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蹴鞠)。”李白的《蹴鞠诗》等诗歌也表现了蹴鞠时的热闹场面。据此可知,唐代(     

A.诗歌以描写节日活动为主

B.体育活动丰富文学素材

C.宫廷体育活动向民间扩展

D.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16、1896-1897年,梁启超主持《时务报》期间,撰写并刊发《变法通议》《古议院考》《商战论》等文章,受此影响,谭嗣同等人陆续发表了《中国自强策》等百余篇政论文章。由此可知,当时维新派(     

A.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B.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

C.开始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

D.坚定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信念

17、《史记·秦本纪》一篇“求贤令”记载“……寡人(注:孝公)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由此可佐证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孝文帝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戊戌变法

18、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的共识

19、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回忆说:“我第二次(实为第三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这位革命家应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李大钊

D.蔡元培

20、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以下能体现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B.孝文帝学习汉文化进行改革

C.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D.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交流

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对外战争”。对中国来说,“形式和内容”的“近代意义”指

A.地方武装参与的程度广泛

B.洋务军事工业成果的检视

C.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表现

D.日本工业革命进程的影响

22、周公分封,诚然有其巧妙之处,但分封越多,宗周越弱;时间越久,亲情越疏……宗周灭亡,一旦崩散。这说明分封制(     

A.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形成

B.存在诸侯纷争潜在危险

C.确立了贵族世袭的特权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格局

23、有思想家曾言:“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下列思想同属于这一思想家的是(     

A.强调格物致知

B.主张知行合一

C.重视经世致用

D.提倡个性自由

2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黄帝内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B.

《神农本草经》

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C.

《九章算术》

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

《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最严重、________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1)________,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2)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________,严重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

(3)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________”。

26、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

27、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____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________的势力,________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8、过程

(1)召开新政协会议

①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________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②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几个重要文件。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开国大典: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正式成立。

29、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31、传统科技

(1)李时珍的《________》、徐光启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

(2)徐宏祖的《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32、秦代的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________

33、农业

(1)随着_______的开辟,_______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______________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_______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_____________或相关_______,以获取更多的_______

34、(秦朝)三公是指___________、御史大夫和太尉。三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什么叫“文景之治”?(从背景、措施和影响思考)

36、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而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现代中国则奋起直追,使中国符号不断诞生,充分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指出中国在这一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列举19世纪西方科技重大成就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分析其影响。

(3)近代前期(1840-1919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指出中国在引进西方科技和先进思想方面的两件重大事件。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举世瞩目。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航空航天、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7、美苏两极格局下,世界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至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时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为“伤痕遗产”。

——《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冷战”退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给世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要建立什么样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根据所学分析,为什么叶利钦会说美国的设想“是不现实的”。

3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别列举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一项措施?

(3)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39、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政治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请回答:

(1)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建立了哪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请你举两例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