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2、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3、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国泳军以28金雄踞奖牌榜首位,女子800米自由泳比赛中,该项目亚洲纪录保持着李冰洁从第一个50米开始领先,随后凭借稳定的配速,将领先优势不断扩大,最终以8分20秒01的成绩摘金。关于李冰洁比赛过程中的情景分析,错误的是(  )

A.李冰洁相对于池壁是运动的

B.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游泳池

C.判断李冰洁获胜的方法可以采用比较游到终点时用时是否最短

D.从她听到哨声入水到游至终点上岸的过程做的是变速运动

4、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汽车以54km/h的速度在沿海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0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长跑运动员在15min内跑完5000m。三者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汽车、运动员、羚羊

6、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170cm

B.250cm

C.5m

D.6.2m

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8、正确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对下列器材所指示的数据,读数正确的是(  )

A. 量筒:44mL

B.停表:127.5s

C.温度计:17℃

D. 速度表:70m/s

9、在学校的元旦文艺晚会上,初一(10)班的同学们用洪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演唱中涉及下列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优美的歌声是通过大地传播的

B.老师可以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C.“洪亮的歌声”指的是响度大

D.唱歌时声带振动幅度越大,歌声传播的距离越远

10、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在舱外,航天员开展天和核心舱修复任务时,和地面及舱内工作人员用无线电波进行通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物体不能振动产生声音

B.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厚厚的宇航服阻止了声音进入耳朵

D.用无线通讯可以让声音在太空中传播的速度更快

11、以下哪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在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隔音板墙

B.城区设置禁止鸣笛路段

C.在道路和小区周围植树

D.新建小区住房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12、关于声音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13、下列关于测量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B.对同一物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有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14、2023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音下会导致听力下降

B.爱耳日是为了提醒人们听音乐时音量要开大

C.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塞可以完全隔绝外界噪音

D.老年人是听力下降的主要人群,与年轻人无关

15、一辆小车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小车在0~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车在0~2s内做加速运动

C.小车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车在4~6s内的速度为5m/s

16、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猜想

B.论证

C.实验

D.分析

17、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将糖用温火熬成糖汁,再在石板上画出造型,粘上竹签,待糖汁冷却后便完成制作。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熔化后凝华

C.先液化后凝固

D.先液化后凝华

18、在物理中,我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列描述快慢的成语中,与速度的定义方法最相近的是(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19、2023年10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初选结果,由清华大学牵头的研制方案“望舒之辇”入选,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B.“望舒之辇”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白色宇航服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D.“望舒之辇”后面的五星红旗,吸收了红光,所以看起来是红色

20、换上了“中国芯”的歼-20首次参加航展,甲、乙是一位军事爱好者用同一架焦距不同的相机在同一位置先后两次拍到同一架歼-20的画面,关于此画面,下列正确的是(  )

   

A.拍照的飞机处于相机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拍摄甲画面时,飞机和相机的距离比拍乙远一些

C.拍完甲之后再拍摄乙照片,需要将相机镜头缩短

D.拍摄画面时,相机成的像是飞机倒立缩小的虚像

21、如图所示,小倪同学在学习使用无人机航拍美景。关于无人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时风景要位于无人机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B.无人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要拍摄地面全景,可以控制无人机上升,所成的像变大

D.要拍某区域近景,可以将镜头焦距调小,此时镜头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

22、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日晕现象

C.水中倒影

D.手影游戏

23、古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筝的声音低婉,能发出悦耳的次声波,十分好听

B.调琴时,绷紧琴弦是为了在演奏时增大声音的响度

C.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

D.古筝声音温婉柔美,易与其他乐器区分,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24、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下列四个节气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立春——冰化成的水

B.白露——草上的露珠

C.   霜降——枝头上的霜

D.冬至——房檐上的冰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小明用水平方向上20N的力推放在水平面上的箱子,箱子未被推动,则摩擦力______20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水平推力为25N时,箱子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当水平推力变为3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26、佩戴口罩时,用手按压口罩上的鼻夹(金属条)可使其贴合面部,使鼻夹贴合面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

27、一捆铜线的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不用尺量,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两个公式,求得这捆铜线的长度为________。(

28、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接收到了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光斑,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若将一个焦距为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仍放在25cm刻线位置,蜡烛位置不变,则光屏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

29、上课时,老师在扩音器前放一只点燃的蜡烛,增大音量,会发现烛焰随声摆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对面教室的老师赶紧把门关上,这是为了阻断噪声的____________

30、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我们学习用的课桌高约70__;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__

31、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带柄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口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在镜面上_____(填物态变化)而影响观察。借助镜子可以观察到牙齿的背面,牙齿背面的像和牙齿背面关于镜面_____,为了成像更清晰医生应将灯光照亮_____(选填平面镜牙齿)。

32、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   状态,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3、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的作用,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对应的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34、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在额头贴上如图所示的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在这个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有时还会给儿童擦拭酒精进行降温,原理是________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把一个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先使EF两块纸板成为同一平面,让一束红光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出现在法线的________(选填“同”或“异”)侧.

(2)使OA慢慢偏离ON,观察到反射角将____;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可知,反射角____入射角.

(3)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该如何操作?____

(4)如果光线沿BO的方向射向M,则反射光线会与OA重合,这说明____

(5)本实验中可在纸板上看到光线,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某同学对着山谷喊话,喊出后经过0.4s他听到回声,则山谷距他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37、打捞沉船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浮筒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装满水的浮筒沉入水底,绑在沉船两侧,再用高压气体将浮筒中的水排出,在浮力作用下,沉船浮出水面。在某次海洋打捞中,打捞人员先用声呐(一种发射声波的仪器)探测沉船的深度,在沉船正上方的海面上向沉船发射声波,测得声波从发出到接受到反射波的时间是0.1s,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海水的密度取1×103kg/m3g取10N/kg,请计算:

(1)沉船在海水中的深度是多少;

(2)假设不计海面大气压的作用,高压气体的压强至少为多少帕,才能将浮筒中的水排出;

(3)若沉船的质量约1.4×107kg,打捞起这个沉船,用了体积为200m3浮筒60个,求沉船自身受到的浮力(若浮筒的重力和水的阻力忽略不计)。

38、汽车在以20m/s的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从开始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5s滑行45m汽车才停止。求:

(1)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2)汽车滑行时的平均速度。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水中射向空气时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OB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用箭头标出方向.______

40、如图,画出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1、如图,L 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 为光心,F为其焦点,若AB表示点燃的蜡烛,请作出AP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对应的出射光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