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文中省略的史实是( )
A.第一辆汽车制造成功
B.“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C.原子弹导弹氢弹试验成功
D.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2、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 53 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B. 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D. 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4、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艰苦求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一系列梦想变为现实。当今,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应包括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领导世界
⑤环境优美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5、基辛格的《论中国》指出:“全会提出了体现邓小平以后所有政策特点的口号——‘改革开放’。”材料中的“全会”指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6、唐·帕尔伯格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中说:“他增长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是( )
A.邓小平 B.袁隆平
C.侯德榜 D.钱学森
7、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所打的旗号是
A. 多国部队 B. 联合国军 C. 美国军队 D. 美英盟军
8、1895年,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拒签合约。这次上书活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掀起了农民起义的浪潮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9、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上史实主要说明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
A.不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
B.有利于中国更好融入世界
C.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确立
D.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11、促使下图中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
《1952年与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②工业生产“以钢为钢”
③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五大军种不包括
A. 空天军
B. 火箭军
C. 战略支援部队
D. 人民海军
13、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14、下图随着时代的变化,老百姓购物方式也变化。这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B.产品运输方式的变化
C.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 D.商品宣传手段的变化
15、李师傅“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
B.抗美援朝时
C.土地改革时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1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在这些新思路的指引下,中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这说明中国
A.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
B.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C.清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17、我们能够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应付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不断追寻中国梦,从根本上依靠
A. 伟大梦想和奋斗目标
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五大发展理念
D.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18、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票据所见证的历史时期是
A. 土地革命时期
B.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采用公元纪年
④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习近平主席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成立
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
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
(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
22、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上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____)
26、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7、三、拨乱反正
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________胜利完成。拓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28、发展:________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________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起来的标志是________。
31、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会议提出了我国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这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32、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伟大转折】
(1)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对外开放】
(2)邓小平曾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是哪一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
【指导思想】
(3)哪次会议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统一大业】
(4)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5)上述内容给我们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3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请列举出在1956——1966年我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54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材料三:1958年5月5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材料一中1949年召开这次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哪一制度初步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大会”指什么会议?据材料二,指出该会议的作用。
(3)对比材料二,三,材料三的论断在哪一方面对材料一的论述作了修改?这种修改造成了严重后果,请你联系1958年~1976年的重要史实任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