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据记载,曹丕在接受汉帝禅位后,立即实施了迎合中原名门望族的九品中正制;孙权的家族久居江东,在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中颇受拥戴;“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也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而得以称帝。该局面的形成根源于(     

A.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B.农业生产格局的变化

C.农民与地主矛盾的激化

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2、八一南昌起义之后,部队开始南下,起初起义领导人“不知道分散出去争取群众,武装群众”。朱德后来回忆,自起义部队进入湘南后,开始和“湖南的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湘南起义发动了群众,这个方向是对的”。这表明,南昌起义后部队南下湘南的行动(       

A.动员了农民积极参与国民革命

B.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C.开辟了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D.完成了中共军事战略的转移

3、隋朝统一后,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建立许多义仓。其目的是(     

A.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B.保障朝廷的物资供应

C.保证军队粮食供应

D.防备灾害以赈济百姓

4、明仁宗即位后,把内阁阁臣从五品提为三品,大学士杨士奇与吏部尚书蹇义同样享有密封奏事权。这说明内阁(     

A.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C.已经正式取代六部

D.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5、以下关于中国古代赋税的史实和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汉武帝推行“初算商车”(商贾拥有车船者须缴纳车船税)和“初算缗钱”(对商贾积存的现钱课税)。

有利于汉朝工商业的发展

B

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C

唐两税法规定“资产少者其税少,资产多者其税多”;地税则按亩征粟,土地多的纳粟多,土地少的纳粟少。

抑制了唐朝的土地兼并

D

宋高宗上谕曰:“市舶(海外贸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带来了宋朝农业的发展

A.A

B.B

C.C

D.D

6、秦汉时期的姓名呈现新变化,以武、勇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胜、广命名的有陈胜、吴广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的有赵广汉、张安世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B.主流思想文化内涵发展变化

C.尚武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7、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枯黄。”这说明伏尔泰(        

A.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

B.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

C.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

D.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采用圆署会议决策某一事项。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会议结果以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议定。同时,行省官员还要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由此可知,行省制度的确立(       

A.实现了对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

B.防止了行政官员的腐败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9、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曾有学者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尤其是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材料意在说明良渚遗址(     

A.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B.是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C.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早期文化遗址

D.已经形成完备的礼乐制度

10、以下不平等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A.《瑷珲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1、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这两种文化的相似处除了精美的玉器,还有(     

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

B.种植水稻和南瓜

C.使用马拉战车作战

D.建有祭坛与神庙

12、1954年8月,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民众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比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       

A.冷战之下法国和美国对抗的加剧

B.经济复苏提升了法国的经济实力

C.中国的外交表现赢得了国际认可

D.求同存异方针在法国进一步传播

13、1947年石家庄解放时,饱受战火的大兴纱厂处在崩溃边缘。人民政府接管后,大力扶持,纱厂规模猛增。1949年春夏,大兴纱厂董事会要求将工厂发还资方。经过调查和协商,人民政府将纱厂移交资方私营。这一移交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政策的运用

B.三大改造运动的试点

C.城市管理效率亟待提高

D.民族资本主义的兴盛

14、据《宋史》记载“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说明宋代(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权力制衡机制日益完善

C.冗员现象日趋严重

D.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15、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中国思想界出现三本代表性的著作: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861年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提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原则;1862年郑观应的《救时揭要》,关心时务,经世济用。这反映了(     

A.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了政治舞台

B.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C.民族危机下思想界出现了新动向

D.思想变革是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16、重庆谈判前,蒋介石的智囊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蒋介石接受了这一建议。这说明(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C.中共获得国际主流支持

D.国民党假和谈真备战险恶阴谋

17、如表为明清之际部分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这些思想(     

思想家

思想

李贽

为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观场之见,但令隔壁好听。不管脚跟虚实,无益于事,只乱聪(听)耳,不足采也

顾炎武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A.揭开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序幕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

C.顺应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D.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18、下图是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唐朝(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各项科技领先于世界

C.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

D.佛教思想最受到尊崇

19、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巨子”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B.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独立自主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下图为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的石家庄毗卢殿璧画,共绘天堂、地狱、人间、罗汉、菩萨、城隍土地、帝王忠臣、贤妇烈女等五百多身。其反映的主要时代背景是(     

A.儒佛道三教合流

B.民族交融的高峰

C.商业的高度发达

D.藩镇割据的时势

21、《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和一场战役有关,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22、秦统一后,秦政府实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如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后又向丽邑(今陕西临潼)、云阳(今陕西淳化)、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等地移民超十万户,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秦政府这些举措顺利实施主要是因为(     

A.关中地区经济的繁荣

B.法律体系的完备

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驰道交通的发达

23、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A.社会高度繁荣

B.藩镇割据严重

C.江南经济开发

D.政权更迭频繁

24、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向内凝聚的统一性既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下列各项中属于秦朝的历史贡献的是(     

A.以嫡庶血缘确定继承名分制度

B.推广郡县制并统一文字度量衡

C.确立儒学于意识形态主流地位

D.重文抑武提倡文治强化了集权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进一步扩大侵略

(1)占据整个东北地区

(2)________(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上海________路军奋起抵抗。

(3)________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________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________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________”。

2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毛泽东在________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________

27、明朝后期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_》、徐光启的《____________和宋应星《_________分布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8、1946年11至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_______”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出席大会的国民党代表占85%,此外是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和若干“社会贤达”。

29、完成下列填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地主阶级

a.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开办译馆,编译书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在《 ______ 》一书中提出了______的思想。

b.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领导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资产阶级

a.维新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 ______ 》,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 ______ 制度。

b.革命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建立__________阶级共和国,即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制度。

c.激进民主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高举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主张深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__________主义。

30、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国会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31、全会以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_______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战略决策。

32、蒙古人: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瓦拉,瓦剌还曾经俘虏了明英宗。1517年,鞑靼首领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约,接受明朝册封。______________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____________

33、近代世界变迁

根据提示,完成从“史前到隋唐时期“的时间轴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34、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1)1937年9月,为阻止日军逼近山西太原, _______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_______大捷。

(2)随后,_______会战历时一个月,是抗战初期_______战场_______最大、_______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11月初,_______失守。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至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有效统治范围大大超出周代。

材料二

1840年以来在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是如何扩大有效统治范围的。

2写出两支著名的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名称。

 

3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35年,曾经留居中国的西方人士格尔斯感慨:“……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它必将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一样传遍欧洲,为西方所借鉴!”

(1)格尔斯所指的“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时期?它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西方人士格尔斯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

(3)你认为“科举制度必将为西方所借鉴”的原因是什么?

38、百团大战是怎样的一场战役?

39、国民革命的结局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