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中央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逝世的刘少奇平反并为其举行追悼会,这一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后期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中共七大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属于世界意义的是
A.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B.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C.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下图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内容是我国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4、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通讯,介绍了湖南邵阳、桃园县及湖北公安县和福建安溪县部分农业社办公共食堂受到群众欢迎的情况。材料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合作社
C.工商业供销合作社
D.人民公社
5、下表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涉及的行业和改造方式,其中①处应为( )
行业 | 农业 | 手工业 | 资本主义工商业 |
改造方式 | 农业生产合作社 |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①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6、如今,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们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此次站起来了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下来
C.改革政策的推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7、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是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8、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请按先后顺序将下列4副对联进行排序
①全国人大始召开,当家做主议国事
②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③南巡讲话乾坤定,励志图新日月新
④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与右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10、“口述历史”是以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就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情境,最适合的访谈对象是( )
A.新中国的工人代表
B.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
C.参加该会议的党代表
D.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家
1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会议是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亚信峰会
12、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特撰文针对最近几年的少数民族电影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当前的少数民族电影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创作,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并呈现出新发展、新格局的态势。针对少数民族电影的内容,哪些关键词符合史实( )
①民族区域自治
②民主改革
③雷锋
④西部大开发
⑤经济特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13、与“政企分开”“股份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信息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民主与法制建设
C.发展乡镇企业
D.国有企业改革
1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今岁又分田”指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
D.发展乡镇企业
15、2010年经济特区走过30周年的历程。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C.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16、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B. 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
17、万隆会议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万隆会议参与国来自非洲和拉丁美洲
B.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
C.万隆会议是二战后召开的
D.新中国的成立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 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对峙基本结束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9、某同学开展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大锅饭”、“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政企分开”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 土地改革
B.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材料出自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联合公报》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停战协定》
21、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
23、李峻一在《一个神奇的地方》的歌词中写道:“望洋山春风荡漾,濠江畔莲花绽放……”可见“一个神奇的地方”是指( )
24、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26、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颁布了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文献。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想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27、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粹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2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外交政策。
(2)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_____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6)1954年,_______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7)__________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9、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技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具体指“________”。
30、1951年, ______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 ______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1、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七十年来,我国各领域进步巨大,发展迅猛,成就骄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透过数据看中国发展。从下表数据你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年份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52年 | 679 | 57(农民纯收入) |
1978年 | 3624 | 171 |
2018年 | 900309 | 28228 |
(2)借助图片认识骄人成就。请说明下面组图两项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重大意义?
(3)通过外交大事感受大国骄傲。哪位历史人物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3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作用分别是什么?
3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34、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是一定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下列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国野心狼的司令员是谁?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好》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在哪一年、什么事件?党的哪次会议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中“春天”的寓意是什么?这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有关?
(4)“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21世纪),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5)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