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早在60年前,我国建成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是(   )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 海口世纪大桥   D. 钱塘江大桥

2、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下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A.上海

B.厦门

C.深圳

D.福州

3、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该厂是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这得益于(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D.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

4、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5年国家又相继开辟了四个经济开放区,黔东南最有可能属于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5、“党的好干部”说的是

A.邱少云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6、近期,台湾艺人李立群、刘册宏和王心凌在大陆走红,这一现象体现了(       

A.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B.海峡两岸文化领域交流蓬勃发展

C.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D.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7、2017年有许多周年纪念事件定格在时间轴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下面时间轴空缺处应该是(     

A.黄埔军校建立

B.中共一大召开

C.南昌起义

D.会宁会师

8、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开天辟地

②中国特色

③改革开放

④高举旗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新发展理念

10、随着歼﹣15在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舰,标志着中国航母正式形成战斗力,中国海军力量大大增强。请你推算一下人民海军至2019年4月23日的年龄(  )

A.69岁 B.70岁 C.71岁 D.92岁

11、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经济上废除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A. 1950年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2、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 公私合营   B. 土地改革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4、下图是1951年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5、近年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国际盛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中国能成功举办这些国际盛会是因为

A.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C. 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D.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16、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78年 B.1949年 C.1956年 D.1954年

17、下列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是

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代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8、下列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新青年》

19、“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  )

A.1931年

B.1941年

C.1947年

D.1952年

20、美国人沃尔特·G·赫姆斯在评论某场战争时说:“从战争中出现了两个比过去越来越强大的国家,其一是韩国……另一个在战争中提高了地位的国家是共产党中国。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与材料描述密切相关的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_____________、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2、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2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采用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改革开放

2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5、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___(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

 

26、新时代强军之路格局:形成_____________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7、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司令——

(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中共领导人——

28、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1)“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9、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30、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与基础。1956年底哪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为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正确导航。中共八大确定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在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探索过程中,我们有过失误与挫折。请举2例史实予以说明。

(3)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伟人是谁?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涵?

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写出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

(3)谁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是什么?

33、上甘岭战役中用胸口堵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1978年和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表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50.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1)根据材料一回答,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党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通过这次会议,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结合材料二回答,在这次会议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举出一例即可)?

(3)材料三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