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基于藏族地区的特点,忽必烈决定在中央政府中设立一个特别机构,将管辖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结合起来。该机构可能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

2、胡适曾回忆:“在民国六年,大家办《新青年》的时候,本有一个理想,就是20年不谈政治,20年离开政治⋯⋯但是不容易做得到,因为我们虽抱定不谈政治的主张,政治却逼得我们不得不去谈它。”这一状况的出现(     

A.源于救亡图存的社会现实

B.凸显了文人具有保守意识

C.引发了知识界的普遍反思

D.体现出政治变革的艰巨性

3、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0世纪70年代奉行“一条线,一大片”;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结盟政策。由此可见(     

A.世界局势决定中国外交

B.两极格局不断走向瓦解

C.外交政策根据形势调整

D.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壮大

4、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

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5、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这一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6、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A.保障了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

B.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C.体现了强化君权的思想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7、1876年,沈葆桢在中国台湾创立基隆煤矿,矿务局盲目抬高煤价,致使上海市场为日本廉价煤所夺。局方还一味坚持原价,宁可“坐视上等之煤渐化为次等,次等之煤再化为下等,下等之煤,一火自焚,不值一钱”。此事例可用来说明洋务企业(       

A.产品的生产与市场脱节

B.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C.阻滞了中国近代化潮流

D.缺乏市场化经营意识

8、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列可以用来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原始史料是(     

A.《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B.电视剧《觉醒年代》

C.《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D.《青年杂志》第1卷

9、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李贽

C.黄宗羲

D.顾炎武

10、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

A.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B.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

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

11、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两者旨在(     

A.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B.说明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

C.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D.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12、诸葛亮在平定南中的过程中,将部分居住在山地的各族人民“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这些举措(     

A.促进当地经济开发

B.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C.加快北方人口南迁

D.造成土地过度开垦

13、东晋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皆是高门望族,成为帝室联姻的主要对象(如表)。东晋帝室如此联姻旨在(       

东晋帝室联姻概况

婚媾

人物

出后(皇帝联姻对象)

济阳虞孟母(元帝后)、颍川庾文君(明帝后)、太原王穆之(哀帝后)、琅邪王神爱(安帝后)

尚主(公主联姻对象)

太原王禕之尚寻阳公主、琅邪王嘏尚鄱阳公主、王献之尚新安公主、谯国桓温尚明帝女南康公主、颍川荀羡尚寻阳公主、陈郡谢混尚孝武帝女晋陵(阳)公主

宗室婚

司马道子娶太原王国宝堂妹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观念保守,重视门第

C.拉拢士族,巩固政权

D.纯净血统,统一思想

14、如表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农业状况(部分)”。这反映了(     

 

1933年种植面积

1934年种植面积

增长率

麦子

35075担田

70078担田

99.79%

油菜

38690担田

71002担田

83.51%

胡豆等

6940担田

10252担田

47.72%

A.土地革命解放农村生产力

B.农民为支援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C.苏区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D.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5、1864年普鲁士驻华公使不顾国际公法,在中国的大沽口扣留了丹麦的三艘货船。中国为此同普鲁士进行交涉,强调普鲁士扣留丹麦船只之处是“中国专辖之内洋”“外国在中国洋面,扣留别国之船,乃显系夺中国之权”,最终中方交涉成功。这一事件反映了(     

A.传统宗藩外交体系逐渐解体

B.内河主权丧失致使列强横行

C.近代外交意识推动主权维护

D.清廷近代外交体制渐趋完善

16、20世纪以前,阿拉伯世界并没有把十字军东征看成非同寻常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殖民者公开炫耀击溃奥斯曼帝国、占领阿拉伯行省象征着“十字军的胜利”,这激起了阿拉伯人的“十字军”记忆,十字军东征被刻画成阿拉伯民族共同的苦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阿拉伯世界(     

A.政教合一体制的衰落

B.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C.无产阶级斗争的兴起

D.民族解放运动实现统一

17、先秦时期有学派提出“节俭”“尚贤事能”“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等思想,这个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8、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大都被重用,如表为其中部分代表人物。这说明当时日本(        

吉备真备

归国当年被朝廷重用,促进日本模仿唐制进行礼仪、历法等方面的改革

膳大丘

在回国后,被天皇任命为日本大学寮助教,推动了日本奈良时代儒家学说的发展

大和长冈

在唐学习了十七年的律令刑制,成为日本律法界的权威,并与吉备真备共同修了律令二十四条

A.快速完成了近代化

B.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D.积极寻求对外扩张

19、1880年,刘铭传于奉诏入京之际力请修建铁路,李鸿章倾力赞助。但更多的人却“群相哗骇”,认为修建铁路“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会致“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这主要说明当时(     

A.封建旧观念与近代化相冲突

B.社会各阶层都支持修铁路

C.交通近代化以修建铁路为主

D.修建铁路会破坏祖宗成法

20、敦煌飞天壁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艺术形象。它融合了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等多种元素,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形成这种艺术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雕刻技术的进步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绘画技术的精湛

21、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简化税收名目,唯以资产为宗,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租调制

B.两税法

C.租庸调制

D.编户齐民

22、秦灭六国后,秦朝贵族势力不断地被削弱,而非宗室贵族组成的官僚集团不希望贵族势力坐大,理所当然地拒绝实行分封制,从秦国发展而来的中央地方行政体系被完整地复制到秦王朝。这说明郡县制的实行(     

A.充分发挥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取代贵族政治成为选官依据

C.适应了秦朝的政治体系需要

D.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23、据清政府历年在册人口数字分析,从乾隆十六年到道光二十年(1751-1840)的90年中,人口增长率在10‰以下的共有62个年头,约占90年的69%,远低于1675-1750年间的增长率。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B.计划生育成效显著

C.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24、先秦士人往往以道义为己任,怀揣拯救社会的理想,汉帝国也在具有强烈用世意识的士人群体支持下得以建立大一统帝国。及至魏晋,士人阶层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甚至放纵桀骜,被称为“魏晋风度”。此“风度”反映出魏晋时期(     

A.儒家思想的彻底异变

B.动荡黑暗的社会环境

C.个性解放的时代先声

D.士族专权的政治现实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6、17世纪,____________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_______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27、秦朝地方推行________制。

28、________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________》,抢占________以北、________以东________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29、艺术

(1)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________,不拘法度。

(2)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________和笔墨情趣。

30、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________,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31、中共八大:____年中共八大召开。中共八大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_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______

32、我国按照建立______________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33、________联军占领________后,继续派兵攻城略地,扩大征伐,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34、在15-16世纪的海洋上,涌现了数位优秀的航海家,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写出他们的名字。(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数字后的横线上)。

出航时间

主要航海家

主要成就

1405年

①____

自中国到达东非沿岸

1487年

②____

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③____

多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7年

④____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9年

麦哲伦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仆后继,先后领导中国革命,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乐章。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有两个政权定都南京。建立政权的这两场革命分别是:

这两场革命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革命纲领分别是:

(2)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6、思考点

怎样理解新型国际关系?

37、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如何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38、阅读下列图片,探秘人类古老的文明,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2)图二是哪国的什么制度?其中掌握宗教祭祀和负责统治国家的分别是哪两个等级?

(3)图三金字塔出现在哪一大河流域?指出其所处古代国家使用的文字是什么?

(4)上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古代文明的什么特点?

39、中共三大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通过什么样的决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