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该表说明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阶级成分 | 占人口比重(%) | 占土地比重(%) |
地主、贫农 | 10 | 70-80 |
贫农、中农、雇农 | 90 | 20-30 |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2、到1965年我国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由此推断,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做法是
A. 实行民族团结
B. 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
C. 实行民族平等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在征收资本家的工厂归国家所有时……分配能工作的资本家以工作,保障他们的生活,有特殊情形者,国家还可付给资本家一部分代价。”由此表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A.采取公私合营方式 B.釆取和平赎买的政策
C.实行强买强卖政策 D.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4、下表为某农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地主阶级被消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年 | 83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A. 《义勇军进行曲》的产生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美军上将克拉克的签字
D. 抗美援朝的胜利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6、“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这首歌中的“生日”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
A. 抗日战争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改革开放
7、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参加了制定宪法的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 它是新中国第-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障
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9、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A.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④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使东北人民背景离乡的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12、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1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越南战争的胜利结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改革开放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一五”计划完成后
16、关于邓小平的评价最贴切的是( )
A.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
D.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7、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出版机构
D.新式学堂
18、“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A.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大力提倡“求同存异”
19、新中国成立以来,曾经出现过的两次文艺创作高峰是
①建国初期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
③“文革”时期
④改革开放以来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0、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周恩来
④胡适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1、提出:1953年底,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2、以下人物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堪称“中国脊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人物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雷铎 ②邱少云 ③焦裕禄 ④袁隆平 ⑤王进喜 ⑥黄继光
(1)为保证潜伏战友的安全,烈火焚烧不动摇____________;
(2)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____________;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
(4)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__;
(6)“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____。
23、三、拨乱反正
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________胜利完成。拓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24、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25、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
26、1951年,以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27、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28、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1)“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9、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30、⑴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_》。
⑵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_》。
⑶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_________。
31、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2、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新中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9月,为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我国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上通过了哪一个重要文献?其性质是什么?
(2)我国何时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这部宪法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3、在学习完八下第二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分别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与“宪法保障”有关的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34、和合理念是指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的最完美、最完善的体现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友谊见证)
材料一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频经炎热”,双目失明,终于在 754 年(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日本有何影响?
(背道而驰)
材料二 虽然中国准备进行一场持久战,日本却不想陷入亚洲大陆的泥潭;在参谋本部的心目中苏联仍然是主要敌人。日本企图速战速决夺取华北及迫使南京同意经济合作。日本军方藐视中国作全面抗战的能力和意志,许诺要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请列举史实来反驳“许诺要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
(摒弃前嫌)
材料三 如下图
(3)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两者有何共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