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一方面没有屈服于外国列强的恫吓而承认《南京条约》,而是主张平等往来;另一方面又因宗教形式相同而把西方列强称为“洋兄弟”,表示外国侵略者可“自由出入”及“货税不征”。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反侵略的爱国性质
B.幻想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C.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对外政策进步与局限并存
2、红薯比大米和小麦更加抗旱。有学者通过计量史学研究发现,随着18世纪中叶红薯在中国大面积种植,旱灾和农民起义的相关程度明显减弱。这表明,高产作物的传入( )
A.使土地兼并有所缓解
B.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C.解决了国内饥荒问题
D.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
3、清朝统治者在撰修官书、律例等书时,十分注意其他民族文字的使用, 如历任皇帝实录都有满、蒙、汉三种文字的稿本。 为此, 清廷特地撰修满、藏、 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此举推动了( )
A.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B.大一统国家局面的形成
C.各地语言文字的统一
D.官书及律例等书的撰修
4、清乾隆年间,台州天台人齐周华在其《名山藏副本》中认为:“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建立迅速机密的奏折制度
B.设立精简高效的军机处
C.裁撤只能照例行事的内阁
D.制造万马齐喑的文字狱
5、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北坡精神
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D.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
6、据清政府历年在册人口数字分析,从乾隆十六年到道光二十年(1751-1840)的90年中,人口增长率在10‰以下的共有62个年头,约占90年的69%,远低于1675-1750年间的增长率。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B.计划生育成效显著
C.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7、下表反映的是两晋南朝入仕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类别 | 吏部直接任命 | 察举和学校考试 | 州郡县吏积功升迁 | 其他 |
比重 | 50.2% | 25.4% | 14.2% | 10.2% |
A.科举考试开始出现
B.察举选官注重才能
C.选官权向中央集中
D.州郡县吏升迁缓慢
8、王阳明发挥了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理”,“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物”,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朱熹所说的绝对至上的“理”,被王阳明移植到每个人的心中去了。这一主张( )
A.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
B.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激励了人们格物致知以求理
D.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进取意识
9、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言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下列观点最可能出现在《论语》中的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法治国
D.为政以德
10、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文献,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是( )
A.《文学改良刍议》《瀛环志略》《新学伪经考》
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文学改良刍议》
C.《新学伪经考》《资政新篇》《钦定宪法大纲》
D.《变法通议》《天朝田亩制度》《革命军》
11、“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促成这种“亲和关系”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2、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发十八岁以下男子服兵役的敕文,尽管文件已经过皇帝的签署发到门下省,但魏征坚持认为不可,即使太宗发怒也没有署敕,这个决定最终也没有颁行。材料意在说明( )
A.相权遭到分割皇权加强
B.三省体制降低行政效率
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朝廷政令不通
13、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这说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
A.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革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破士族垄断选官局面
14、《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而《宋书》中记载的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两个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变化反映了( )
A.江南经济的发展趋势
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南方稳定的社会环境
D.北方动荡的社会环境
15、林则徐是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毛泽东评价林则徐是“我们的民主革命先驱……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命了一百多年。”把林则徐放在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历史地位上。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主要是指他( )
A.领导了虎门销烟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设译馆,翻译外文刊物
D.编订了《海国图志》
16、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
名称 | 相关信息 |
安庆内军械所 | 时间:1861年;人物:曾国藩 |
江南制造总局 | 时间:1865年;人物:李鸿章 |
A.洋务运动时近代军事工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17、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白银成为明清时期唯一的法定货币
C.传统经济政策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D.白银从此成为中国一直流通的货币
18、夏商周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这一变化( )
A.消除了华夷有别观念
B.反映了华夏认同增强
C.导致了诸侯争战频发
D.旨在对抗秦国的进攻
19、宋代在交通方便、商人往来频繁之地,如汴京、洛阳、大名、应天府四京都设有都商税院。地方州县以及南方乡村的集市,也设有征收商税的机构,称为“场务”,这反映了宋朝( )
A.商业贸易繁荣
B.城市发展迅速
C.海外贸易兴盛
D.乡村商业滞后
20、如图是抗战时期某场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不败的神话
B.是局部抗战时期战斗最激烈战役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是抗战正面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
21、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规定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一政策旨在 ( )
A.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B.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战
C.加快建立第二条战线
D.得到国民党政权支持
22、每个年代都有它的流行语,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它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心中尘封的记忆。下列属于1956-1966年流行语的是( )
A.人民公社、学习雷锋、大庆精神
B.土地改革、五年计划、抗美援朝
C.阶级斗争、两弹一星、乒乓外交
D.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包产到户
23、“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会议具有转折点”的性质。这次会议( )
A.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B.要求在敌后建立起抗日根据地
C.确立了全民族抗战的路线方针
D.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24、下列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共发动南昌起义 ②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③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④中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25、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_______和_______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_______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_______大经济体。
26、开眼看世界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______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2)表现
人物 | 代表作 | 内容 | 评价 |
林则徐 | 《______》 | 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 | 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
魏源 | 《______》 | 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最早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的书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
徐继畲 | 《瀛寰志略》 | 介绍世界上80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 |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
(3)特点:从地理和历史方面了解西方。
(4)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______的主张。
27、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________”,推举________为大元帅。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
28、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世宗被誉为小尧舜
29、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_______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30、朱元璋废丞相的目的?
31、________
(1)三国干涉还辽
(2)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3)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4)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32、在这种背景下,_______年8月,_______接连三次电邀_______到_______举行和平谈判。
33、宋朝________发展成就突出
①一年________熟的________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________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②________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________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③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34、秦代的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________。
35、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1)东北人民革命军是怎样抗日的?
(2)什么叫一二·九运动?
36、宋元时期的书法与绘画的成就有哪些?
37、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38、秦朝暴政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3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体系叫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