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2题,共 110分)

1、下列史料,出现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是(     

A.“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 曰民权,曰民生”

B.“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

C.“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 以解除内外压迫”

D.“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

2、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A.对大臣的思想控制严密

B.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

D.意在消除“华夷之辨”

3、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后来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定型为常设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据此可知(     

A.行省不是法定的地方行政机构

B.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特点

C.行省制度适应了国家治理需要

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

4、图所示战役的胜利(       

A.维护了朝贡贸易安全

B.驱逐了荷兰殖民势力

C.扩大了国家领海范围

D.打击了倭寇嚣张气焰

5、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变化(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取消了三省分工

D.实现了分权制衡

6、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     

A.猛安谋克

B.行省制度

C.改土归流

D.将军辖区

7、某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政府明白了自己的统治实在是摇摇欲坠,在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清政府给了地方督抚极大的权力,军政大权不断下移,如曾国藩创建湘军,李鸿章创建淮军。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造成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B.影响了晚清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

C.使汉族官僚成为统治的核心

D.彻底瓦解了清朝政府统治的根基

8、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天人感应

B.有教无类

C.严刑峻法

D.人性本恶

9、辛亥革命后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民主化历程依然曲折艰难。这说明(     

A.近代民主革命任务未完成

B.辛亥革命的作用极其有限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混战阻碍民主化进程

10、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 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纷纷响应, 掀起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此举主要目的是(     

A.促进军民团结

B.巩固苏区政权

C.坚持长期抗战

D.完善财经制度

11、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说:“毛泽东有战略眼光,判断很准确,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要在中国领土上与美军交战。最起码,他没有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这可用于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有利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C.打破了中国外交孤立状态

D.激化了中国与美国的矛盾

12、湖北省襄阳市凤凰咀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还出土了一件制作精致、外表漆黑、薄如蛋壳的“黑陶杯”。下列与这一文化属于同一时期的考古遗址是(     

A.蓝田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牛河梁遗址

D.姜寨聚落遗址

13、图1、图2分别是唐代618-755年和756-907年两个阶段的进士籍贯分布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北方急剧衰落

B.经济发展增强了南方政治影响力

C.中国的文化中心已转移至江南地区

D.科举制对江南地区的歧视与打压

14、北宋规定州级行政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进行牵制。后来,中央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可由武人担任。北宋此举旨在(     

A.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C.削弱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

D.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

15、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       

A.良渚遗址古城墙

B.甲骨文的记载

C.二里头遗址资料

D.何尊及其铭文

16、明代通俗小说插图数量众多,几乎到了无书不图的地步(如下图所示)。不同书坊都夸耀自家插图精美,质量上乘,或称“精工绘像,灿烂之观”,或谓“回各为图,括画家之妙染”,或曰“传神阿堵,曲尽其妙”。这反映出,当时(     

A.文人绘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B.雕版印刷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C.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D.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17、谁创立了科举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8、史籍记载西汉时吴王刘濞拥有三郡五十三城,领地内有铜山和海,“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公元前154年,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旗号,发动了叛乱。为防止此类局面重演,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       

①分封异姓诸侯王     ②颁布“推恩令”     ③设立中朝     ④铸币权收归中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方框内的措施或内容反映了(       

※迁都洛阳

※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

※统一说汉话

※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A.秦国商鞅变法

B.北宋王安石变法

C.东汉光武中兴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0、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唐代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导致文化昌盛,富有生机。下列史实中,不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B.贾思勰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C.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带回多部佛经

D.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1、元明以来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借口向朝廷纳贡,把负担加倍摊派到百姓头上,“其征之私橐不啻百数十倍,而输之仓库者,十不及一二,百不及二三”。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当地百姓咒骂土司是“生补”、“穷补”、“嫁补”、“娶补”直到“死补”。据此推之,清政府改土归流有利于(     

A.加强中央对西南边疆管理

B.推动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C.因地制宜处理各民族关系

D.减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百姓负担

22、隋唐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这是隋唐盛世催生的结果,也是一个王朝强盛的重要体现,下列有关科技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A.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B.唐玄宗时编订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C.孙思邈完成医学著作《千金方》

D.唐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二、(共2题,共 10分)

23、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     

A.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

C.减轻了农民负担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4、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三、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___________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6、1969年4月,中共________召开。1971年9月,________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27、在中国轮廓图上标注下列图片描述的地理或史事发生地的大致位置(填写数字)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 _____

2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_______、实行_______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29、________________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________。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________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盛大的________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30、早期殖民扩张在欧洲引发了________________,并推动了欧洲的________的发展。

31、蒙古人: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瓦拉,瓦剌还曾经俘虏了明英宗。1517年,鞑靼首领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约,接受明朝册封。______________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____________

32、________末年起,________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________的目的,严厉禁止________,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33、条约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________。《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4、君主立宪制确立

(1)标志:1689年,威廉接受由议会拟定好的《______》,正式登基。

(2)意义:

A.《权利法案》确立了________主权,限制了_________的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________;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四、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中国向帝国主义国家借款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36、总路线提出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集中体现,对我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请回答:

(1)简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哪两对基本矛盾?举例说明

(3)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的趋势?指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的标志。

38、三省六部制职权及影响

39、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