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归纳均正确的是

A.   氧化反应

B.CaCO3=CaO+CO2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化合反应

2、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甲中气球可防止橡胶塞弹开

C.乙实验中天平指针右偏

D.两实验均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工业废水无色透明直接排放

B.垃圾分类回收成为新时尚

C.农药化肥科学合理施用

D.大力发展城市绿色公共交通

4、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C.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5、将混合物中的杂质分离,可以提高物质纯度。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

铁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C

溶液

加入过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氮气

氧气

通过炽热的炭层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C.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7、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B

除去CuO中的炭粉

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

除去氯化钾中的少量氯酸钾

向固体中加入二氧化锰,加热至固体不再分解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A.A

B.B

C.C

D.D

8、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的快

加快分子运动速率

B

水壶底部有较多的水垢

水的硬度较大

C

铜丝常用作导线

铜有良好导电性

D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降低油的着火点

A.A

B.B

C.C

D.D

9、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2Fe+O22FeO

B.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C.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NO3=CuNO3+Ag

D.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2KClO32KCl+O2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态氮

B.高锰酸钾

C.氮气

D.海水

1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可以切割大理石

B.净化水时用明矾进行消毒

C.灯泡中充入氮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D.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

13、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与海洋有关的生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制镁”

B.蒸馏法淡化海水

C.膜法淡化海水

D.海水“晒盐”

14、无论个人或企事业单位都应该自觉担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历史责任。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

A.鼓励绿色出行

B.多用化石燃料

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施用化肥

15、这里的“氟”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16、2023年我国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下列举措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开发利用新能源

1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分离木炭和金刚石的混合物

用磁铁吸引

C

除去Zn粉中的Fe

用ZnCl2溶液浸泡,过滤

D

除去炭粉中的MnO2

滴入H2O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8、如图是部分元素周期表及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元素的符号是A1

B.三种元素位于同一族

C.A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g

D.硫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19、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蜗壳,主要成分为CaCO3),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A.SiO2

B.CaO

C.Na2CO3

D.Ca(OH)2

20、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顺序分类的是

A.金刚石、水

B.石墨、氧气

C.红磷、酒精

D.生铁、石油

21、如图是一些物质的近似pH,关于这些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苹果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稀释厨房清洁剂可便其碱性增强

C.酸雨酸性弱于苹果汁

D.厨房清洁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属于金属元素

B.锂的元素符号为Li

C.锂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2周期

D.“3”表示锂原子中含有3个中子

2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

B.钢铁生锈

C.葡萄酿酒

D.酒精挥发

2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氢氧化铜沉淀,遇到稀盐酸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C.将铁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溶液质量逐渐减小

D.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减少,形成浅绿色溶液

25、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Ⅱ、Ⅲ中均涉及过滤操作

B.步骤Ⅰ、Ⅱ、Ⅲ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C.溶液甲是硝酸铜溶液

D.若金属M是锌时,溶液乙的质量小于溶液甲

2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1】饼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饼干变软,由此现象可知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少量氧气可溶解在水中,供水生动植物呼吸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C.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做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D.氧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3】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空气的是

A.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报告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使用清洁能源

D.植树造林

【4】“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以及少量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空气相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人造空气”属于混合物

C.人类在“人造空气”中可以正常呼吸

D.二氧化碳有毒,要控制其在“人造空气”中的含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14.1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gCO29.9gH2O,则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与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

2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b

(2)从上图中选择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应选用图中的   (填字母)。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   

(3)实验室若用装置E收集H2,气体应从导管的     (填“d”或“e”)端进入。

(4)若制取的O2B装置制取的反应原理    ,用F装置排水法收集,请将图F补画完整(直接在图中画出)。

(5)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一定量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9、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

(3)易燃易爆物贮存要有严格的消防措施和相关制度,2020年8月4日下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巨大爆炸,港口被夷为平地,爆炸与储存的2750吨硝酸铵(NH4NO3)有关。硝酸铵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存在及电火花下会发生爆炸,反应方程式为4NH4NO3=3N2+2X+8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4)面粉粉尘遇明火也会发生爆炸,这是因为面粉与氧气的_______很大,燃烧剧烈,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从而引起爆炸。

30、某同学对蜡烛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上,由此说明蜡烛常温下为固体,还可说明蜡烛的其他物理性质有_________等。

(2)点燃蜡烛,观察其火焰分为________层。将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如图)2 s后取出,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a”“b”“c”)处最先炭化,由此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且火焰的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看到____________,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看到_____________,因此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

(4)取一根10 cm长的玻璃管,用试管夹夹住,将玻璃管插入蜡烛火焰中,看到另一端管口有白烟冒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

31、对物质进行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李同学根据已学内容整理了有关 CO2 的知识网络图,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物质能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箭头所指的物质。

1)写出物质⑥的颜色_____

2)小王同学提出还有其他物质也可以转化为CO2,请你写出一个能产生二氧化碳且属于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不在小李整理好的网络图中);

3CO2 转化为物质⑤的变化在自然界中被称为_____作用,发生这一变化需要_____(选填吸收释放)能量;

4)小李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根据操作和现象,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2、如图甲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

(1)接通电源后,a、b两试管液面如图所示,则导线A接电源______极。

(2)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3)图乙是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解释电解水的变化的实质是______

33、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时,要先   ,后点燃;

(2)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   ,后集中加热;

(3)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加   填(“质量大”或“质量小”)的砝码;

(4)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   后熄灭酒精灯。

 

34、如图所示为某品牌牛奶的部分成分及其含量的标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标签中没有标注的一种营养物质是_____

2)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的是_____

3)能与碘水作用呈蓝色的淀粉属于_____

4)属于无机物的是_____

35、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

(1)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与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

(2)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请你写出一条:_______

36、.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1)净水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的杂质,该过程涉及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自来水净水中明矾作混凝剂,其化学式为 KAl(SO4n•12H2O,n 的值为_______

(3)水的硬度过大,饮用时不但口感不好,而且对健康有害,生活中常用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

(5)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是为了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 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I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

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号

实验

实验

实验

反应前/g

4.8

112.6

118.4

反应后/g

8.0

112.4

118.4

(1)在实验I,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_______

(2)实验II中发生反应共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III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_______

3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图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试管口放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

3)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用来探究石蜡燃烧的产物,应选择发生装置B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bcde”)组合。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请设计实验,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简要写出操作、现象和对应的结论)___________

4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分析归纳:

(1)酒精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酒精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酒精具有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