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经济困难,1960年,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提出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巩固、充实、提高、调整
C.提高、调整、巩固、充实
D.充实、巩固、提高、调整
2、会议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会议做出的决策是( )
A.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D.实行改革开放
3、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
A. 社会主义 B. 共产主义 C. 三民主义 D. 新民主主义
4、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5、中国改革开放是从( )开始的
A.农村﹣安徽凤阳小岗
B.农村﹣土地改革
C.城市﹣深圳
D.城市﹣海南岛
6、对下表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工业项目得到快速发展
B.对私营工商业实行赎买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
D.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
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开国大典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8、下图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是一次
A.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C.文化领域的重大革命
D.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9、《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0、“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为促进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材料意在表明( )
A. “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 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取得了重大成功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是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
1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的召开是中国现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此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 南京
B. 上海
C. 北平
D. 重庆
1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两种制度 B. 一个中国
C. 和平谈判 D. 不使用武力
13、学习历史讲究“左图右史”,也就是说图片对于学习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对外开放
B.拨乱反正
C.法制建设
D.乡镇企业
14、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
A.潜艇部队 B.第二炮兵部队
C.海军航空兵 D.战略支援部队
15、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下面人物中发扬大国工匠精神,成为水稻种植方面专家的是
A. B.
C. D.
16、人们用“最可爱的人” 来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下列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
②雷锋
③邱少云
④董存瑞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7、1980年,我国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下列城市中不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上海
B.深圳
C.厦门
D.汕头
18、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19、我国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实行
A. 经济特区
B. 特别行政区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经济开发区
20、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废除了部分封建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1、国家对农业、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体制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22、______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珠海、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23、1956年, ______ (会议)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92年, ______ (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_____,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____新胜利而奋斗。
(2)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_____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5、“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6、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设立的经济特区有________,________,汕头,厦门,________.
27、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8、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9、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____,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0、方针:“百花齐放”“______”。
31、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是谁?他有什么贡献?(任举两例)。
32、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示意图。小历认为导致图中B点到C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进行。她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3、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D.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E.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史人物:
34、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员在前,群众齐心,体现了国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价值;证明了“人心齐,泰山移”,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得益于我国哪一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请写出一例这一时期我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材料二:1956年是我国社会制度大变革的一年。起来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生产合作小组,参加的人数达到500多万人,约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2%。在全国的资本主义工业中,占产值99.6%和占职工总数99%的工业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全国的资本主义商业中,占总户数82.2%和占从业人员总数85.1%的商业企业,转变为国营、合作社营、公私合营企业和合作商店、合作小组。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大跃进”,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建设史上的三年大冒进。积累率在国民收人中的比重由1957年的24.9%上升到1959年的43.9%,创历史最高水平。三年基建投资总额超过“一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5倍,而农业总产值1960年比1957年下降30%。它使我国国民经济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1960年7月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我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物资缺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
(3)1959年至1961年为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造成这一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例办联撤走专家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农业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
材料四:中国疫情管理的特殊性,更多的在于对最初信息的处理,而不是缺乏透明度。中国政府随后采取了有效措施来抗击疫情。中国的成功是很明显的,如果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比较的话,中国的成功就更加突出。考虑到人口规模,可以将武汉与意大利伦巴第地区或者是美国纽约进行比较。也可以将湖北省与意大利或者是西班牙进行比较;或者将中国与欧盟、美国或者印度进行比较。数据会显示,中国的成功是无法质疑的。而且,“检测+追踪+隔离”,这个中国抗疫战略的核心思想如今已被世界其他地方广泛采用。
——《中国抗疫的成功无法质疑》中评网2020年6月25日
(4)依据材料指出中国抗疫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认为中国抗击疫情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