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D.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烟雾
2、石墨炸弹爆炸时释放出大量石墨纤维,易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由于石墨
A.质软
B.有吸附性
C.能导电
D.易燃、易爆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碱:烧碱、纯碱
C.混合物:生铁、液氧
D.氧化物:水、氧化铁
4、制豆腐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传统的豆腐制作用卤水来点卤。卤水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镁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30℃时,卤水中氯化镁的质量一定最大
C.60℃时,加热蒸发卤水,最先析出的晶体可能是氯化钠
D.90℃时, 卤水中氯化钠和硫酸镁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红光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6、有机锗具有抗肿瘤活性,锗元素的部分信息见图。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
B.锗原子的电子数为32
C.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3
D.锗原子的中子数为32
7、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 和H2O2 的分子相同
8、鉴别、检验、除杂与分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CO和CO2 | 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 |
B |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 观察颜色 |
C |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 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
D | 除去N2中混有的O2 |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
A.A
B.B
C.C
D.D
9、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 + 3O22Fe2O3
B.乙炔(C2H2)燃烧形成氧炔焰:2C2H2+5O24CO2+2H2O
C.铜器上铜绿的形成:2Cu+O2+2H2O=Cu(OH)2
D.用石灰石浆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CaCO3+SO2+O2=CaSO4+CO2
10、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N2O4=3N2+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CH4
C.C2H8N
D.C2H8N2
11、将2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3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
A.17.5%
B.21%
C.66.7%
D.87.5%
12、不随水的质量改变的是( )
A.物质的溶解度
B.溶质质量分数
C.溶液的 pH 值
D.饱和溶液的状态
13、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 | CO | 将气体点燃 |
B | CO2 | HCl | 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
C | Ag | Cu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CaO | CaCO3 | 高温煅烧 |
A.A
B.B
C.C
D.D
14、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将废旧电池分类并回收
B.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C.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D.排放未达标的工业废水
15、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装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属于氧化物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16、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垃圾分类投放
B.野炊明火烧烤
C.污水集中处理
D.坚持绿色出行
17、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利用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零碳甲醇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是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而得,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的化学式为
B.参加反应甲乙质量之比等于生成丙丁质量之比
C.该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参加反应的甲乙微粒个数之比为1:3
18、据报道,1994年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50
B.161
C.111
D.272
19、科学研究新发现“纳米受限水”,当水被压缩纳米级时,以单分子层形式存在,既不像液体也不像固体,并且在高压下变得高度导电。下列关于“纳米受限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停止运动
B.与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C.其水分子符号仍为 H2O
D.能高度导电说明水的物理性质改变
20、“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 最外电子层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
B |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A.A
B.B
C.C
D.D
21、头孢克肟(wò)是一种医学上常用的消炎药,其化学式为C16H15N5O7S2,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8
D.由头孢克肟分子构成
22、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 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C.CO2 有毒
D.用木炭烤火时紧闭门窗容易使人中毒
2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工厂废水及时排入河中,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B.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
C.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D.大量焚烧秸秆,使大地更清洁
24、氨气是未来汽车燃料的春天!氨气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B.其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D.反应过程中有温室气体产生
25、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在空气中能迅速变成红棕色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为氮原子和氧原子
26、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27、水和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节约水资源,防止空气污染,人人有责”。
(1)下列有关水和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
A、淡水资源并不充裕,将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 、生活中一水多用等值得提倡
B、充分利用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可减少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C、东台梁垛磊达水泥厂进行了废气除尘后再排放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
D、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成分在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活动中有许多应用
(2)几年前广山地区生活用水使用的深井水,可以用___________检验是否为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现在使用的是长江水,下图是东台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流程图,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_________,所填仪器在实验中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Ⅱ.操作③用的是漂白粉,其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是Ca(ClO)2+X+H2O=CaCO3↓+2HClO, 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X是空气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成分,植物可利用它进行光合作用,则它是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根据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Ⅰ.指出电源的正、负极:b为________极,该电极产生了10毫升气体,则电源另一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事先往水中加入少量NaO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由以上实验事实可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
28、按要求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①水银,②稀有气体③过氧化氢溶液,④液氧,⑤五氧化二磷,⑥氯酸钾,⑦冰水混合物,⑧二氧化硫。
(1)混合物:______;
(2)化合物:______;
(3)单质:______;
(4)氧化物:______。
29、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火柴,已知火柴头含有硫、氯酸钾、二氧化锰等,火柴盒侧面含有红磷、三硫化锑等(如下图),试回答以下问题:
(1)划火柴时摩擦生热,我们可以判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火柴头刚燃烧时闻到了淡淡的刺激性气味,写出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刚划燃火柴时,我们常将火柴梗倾斜才能继续燃烧(如乙图),若将火柴头朝上放置往往不能继续燃烧,请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原因:_______。
30、解释下述实验现象。
序号 | 现象 | 解释 |
A |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 | _____ |
B | 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 | _____ |
31、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你结合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有氢气生成的电极接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待反应结束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
(2)生活中使硬水会带来很多麻烦,可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爱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填标号)。
A.洗脸、刷牙时随手关闭水龙头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用洗衣机洗一件衬衣
D.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E.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4)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标号)。
A.矿泉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运河水
E.水
F.雨水
(5)初中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水。下列实验有关水的用途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
A.实验①中热水对铜片起到了加热的作用
B.实验②中主要利用了气体密度比水小
C.实验③④中水的作用相同
D.实验⑤中水起到冷凝的作用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___________;
(2)2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
(3)氨水___________;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33、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海水;②硫粉;③液氧;④净化后的空气;⑤铁;⑥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⑦氧化铝;⑧过氧化氢;⑨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是_______;(填相应的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
34、(2分)日常生活中,灭火的方法很多,下列实例各自采用的原理是:
(1)炒菜时油锅着火了,盖上锅盖的原理是: 。
(2)菜炒熟了,关掉阀门的原理是: 。
35、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如图所示,、
两个标志中,与化学有关的是________.
36、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图1表示击石取火,从燃烧条件分析敲打出火星的作用是_______。
(2)图2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器。“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烧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3)了解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非常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
B.夜间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迅速离开
D.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要严禁烟火
37、化学兴趣小组对的制取和性质进行了探究。
(1)利用图1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制取。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前,关闭旋塞,往漏斗中加水,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③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__________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
(2)利用图2装置探究常温下气体的溶解性。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
气体的100mL烧瓶中分别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关闭止水夹,振荡,烧瓶中压强的变化如图3所示。
①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②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__________mL蒸馏水。
③终点气压高于初始气压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8、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必做实验之一。
I.制取CO2气体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探究CO2的性质
(3)把药品和试剂加入发生装置后,观察到_______(填字母)处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体现了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推测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
39、氧气的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的水或铺一薄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体积分数有关。任举一例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水蒸发和水电解有何不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