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期“支原体肺炎”频频登上热搜,全国多地的医院都出现了比较多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而且多以儿童为主,门诊常以阿奇霉素(C38H72N2O12)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阿奇霉素由C、H、N、O四个元素组成
B.阿奇霉素中含有124个原子
C.阿奇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阿奇霉素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
2、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
B.X的化学式为CH2O
C.合成X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
3、10℃时,将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图1是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图2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对甲、乙两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B.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蒸发结晶法分离提纯甲
D.温度升高至25℃时,图1试管内所得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4、下列整理的化学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化学与环境及安全常识 | B. 实验现象描述 |
① CO2、SO2、NO2是空气中有害的污染物,造成酸雨的物质是SO2、NO2 ②厨房天然气泄漏,应打开电排气扇保持通风 |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②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
C. 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反应基本类型 | D. 物质构成与性质 |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②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A.A
B.B
C.C
D.D
5、歼-20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战斗机。其中隐身材料的合成原料之一为间苯二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间苯二胺由16个原子构成
B.间苯二胺含有
C.间苯二胺是由碳、氢、氮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D.间苯二胺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9∶1
6、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有倒伏现象,你认为应施用的化肥是
A.CO(NH2)2
B.KCl
C.KNO3
D.Ca(H2PO4)2
7、用氯酸钾制备氧气,需使用的仪器有
①大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单孔塞 ⑥ 陶土网 ⑦铁架台(带铁夹)
A.①④⑤⑦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
D.在加压条件下氮气的体积变小是因为氮气分子体积变小
9、下列图像能符合题意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
B.通电分解水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将一定量盐酸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则图中物质R是二氧化碳
10、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冬天雪花纷飞
B.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
C.花香四溢
D.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11、石墨烯是从石墨剥离出的单层材料,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性能最好的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碳原子
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与金刚石一致
C.性质:常温下活泼,不能稳定存在
D.用途:用作绝缘材料
1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完全燃烧,且产物一定有二氧化碳
B.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D.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
13、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种物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农业上提倡焚烧桔梗,变废为宝,为田增肥
B.汽油中添加乙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C.控制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D.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4、二氧化碳的有效转化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战略意义。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比为1:3
B.甲、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甲醇的化学式是CH3OH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H2CO3H2O+CO2↑
B.2NaOH+CuSO4=Cu(OH)2+Na2SO4
C.C+O2=CO2
D.2Fe+6HCl=2FeCl3+3H2↑
1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分解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向两份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 Mg和 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1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澈的泉水
B.消毒使用的双氧水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18、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A.铝
B.铜
C.镁
D.铁
19、下列化合物中,氧为-2价,氢为+1价,则化合物里其他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
A.
B.
C.
D.
20、酒精如果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生成的CO2、CO、H2O总质量为25.2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生成CO的质量是
A.2.8g
B.5.6g
C.7.2g
D.14.4g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一一金刚石
B.熔点最低的金属一一银
C.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一一氧气
D.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一一铁
2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
B.一氧化碳
C.高锰酸钾
D.稀有气体
23、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C.生成物丁的化学式为CO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
2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化性、可燃性
B.密度、硬度
C.熔点、沸点
D.颜色、状态
25、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加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
D.1份质量甲烷和2份质量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1份质量二氧化碳和2份质量水
26、下列化学反应中y与x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A.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氢气的质量
C.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物中溶质的质量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27、右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使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写一条)。
(3)t2℃时,B物质的溶解度 C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氢原子_______。
(2)正二价的镁元素_______。
(3)生石灰_______。
(4)纯碱_______。
29、从价类二维的视角认识元素化合物性质是一种学习化学的有效手段。下图是铁元素的物质类别与化合价的关系图,请回答:
(1)物质E的化学式为______。
(2)能和D在高温下反应生成A的一种氧化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30、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A. B. 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
(2)D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________,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D属于_________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
(3)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图从A至F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__。
31、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Ⅰ.碳的多样性
(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 _________。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Ⅱ.“碳中和”的实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 _________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_________。
(4)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
①NaOH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②CaO吸收。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___。
(5)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
①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_________(填化学式),MgO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 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2、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 _________。给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__,熄灭酒精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如图总结了 NaOH 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 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可以选择的物质是____(填序号)。
AK2CO3 BH2SO4 CCO2 DHNO3
(2)为了验证反应④,小明向NaOH溶液滴入一定量的某种盐溶液,观察到产生了蓝色沉淀,请你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除去二氧化碳:______。
35、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
(2)两个氢分子______________。
36、化学提升生活品质,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如图为某学校食堂午餐菜谱。
(1)合理膳食可增强体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红烧狮子头 水煮鱼片 炒青菜、海带汤 米饭、桔子 |
A.鱼片含有丰富蛋白质
B.淀粉可分解为氨基酸
C.适度补充油脂,有益身体健康
D.霉变大米清洗后高温煮熟食用
(2)若需补充维生素C,建议多吃食谱中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食用加碘盐可补充碘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人体中缺少碘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
B.除加碘盐外,还可以通过食用海带等海产品补充碘元素
C.加碘盐中添加了碘酸钾(KIO3),淀粉可用于检验其中碘元素的存在
D.食用合格碘盐可以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4)学校正推行垃圾分类。餐后的食物残渣应投入印有标识的垃圾箱_______。
A.
B.
C.
D.
37、实验一:利用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集气瓶容积为350mL,集气瓶中水为100mL。
装置 | 实验 |
集气瓶中盛有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燃烧匙中为足量红磷 I.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迅速塞紧胶塞 Ⅱ.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当烧杯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烧杯中减少了200mL水。 |
(1)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集气瓶中,O2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
实验二: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
(3)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
38、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 3 个操作.
(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是 a_____c_____
(2)装置 A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目的是_____
(3)装置 C 有一处错误是_____
(4)若是在实验室里完成过滤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滤纸边缘应该低于漏斗边缘
B玻璃棒搅拌加快液体的过滤速率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影响过滤速率
D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颜色和气味
E.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重新过滤
F.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
(5)用_____来区分过滤后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 水。
39、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用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进行火法炼铜的工艺,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造出“后母戊鼎”等许多精美的青铜器.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①Cu2(OH)2CO32CuO+H2O+CO2↑;②C+2CuO
2Cu+CO2↑.
在西汉时期就开始湿法炼铜的应用,当时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①属于________ 反应(选填“分解”、“化合”或“置换”).
(2)青铜属于________ (填“氧化物”、“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3)写出湿法炼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4)以“绿色化学”的观点,对照火法炼铜,谈谈湿法炼铜的优点:________ .
40、从微观的角度,描该反应发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