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如图,有关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B.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C.烧杯上盖铜片是防止氧气进入水中

D.红磷燃烧与白磷燃烧产物不同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

3、偏二甲胁(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X+4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CO

B.X为CO2

C.该反应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D.燃烧过程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4、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鉴别氮气和氧气

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B

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CO气体

点燃

C

除去水中的泥沙

过滤

D

区分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

A.A

B.B

C.C

D.D

5、某固体粉末是由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 ,一定不含

B.一定含 一定不含

C.可能含 ,一定含 一定不含

D.可能含 一定含 一定不含

6、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7、家庭装修中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对人体有害,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残留的甲醛,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反应前后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依次为1:1:1:1

C.物质乙中元素化合价为-2价

D.该微观反应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

①装置不漏气是试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

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A.④⑤

B.③②

C.②①

D.①③

9、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列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A.曾青得铁化为铜(古代湿法炼铜原理)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用铝合金制作高层建筑的门窗框架

D.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10、下列变化中与“糯米酿酒”属于同种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

B.钢铁生锈

C.干冰升华

D.海水晒盐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燃烧时产生H2O和CO2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12、古籍《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镕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日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松木发火说明松木具有可燃性

B.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

C.“发烛”中的松木燃烧,必须达到自身着火点

D.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的催化剂

13、化学用语的掌握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O5P2

B.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C.钠元素显+1价:Na+1

D.一个CO2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14、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如图钕(Nd)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钕的原子序数是60

B.钕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0

D.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

15、锂-氮电池(Li-N2)结构如图,是以锂箔作负极,多孔碳布作正极,玻璃纤维作隔板,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与锂形成锂-氮电池,其反应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上能导电的单质都是金属单质

B.锂-氮电池的使用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该电池使用说明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

D.负极锂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符号为Li-

16、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提出了“石油”的概念:“鹿郭、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然(通‘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D.石油燃烧产生炭黑,说明石油含有碳元素

17、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抗氧化、调节免疫、安神的作用,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5∶8∶2∶5

C.田七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田七氨酸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1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氢气验纯

D.取用氯化钠

19、《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

B.三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g

C.三七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D.三七素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20、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

B.星火燎原

C.铁杵磨针

D.滴水成冰

21、实验室用电解水实验装置探究水的元素组成,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b 管中的气体是氧气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23、下列有关化学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H2O;②2H+;③O2-;④;⑤

A.①②中数字“2”的意义相同

B.①⑤的质子数相同

C.③④中数字“2”的意义相同

D.③⑤的电子数相同

24、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点燃

C.通过烘热的木炭

D.通过澄清石灰水

2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生石灰和石灰石

取等量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mL的水,并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

B

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

氯酸钾和高锰酸钾

观察颜色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A.A

B.B

C.C

D.D

26、氢化钠NaH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其中氢元素为-1价。NaH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H+H2O=X+H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aOH

B.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有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______________  

(2)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____

(3)2个铁离子______________  

(4)硫酸钠______________

28、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化学用语。

(1)硫元素______

(2)钠离子______

(3)2个氮原子______

(4)碳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9、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空气资源,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

(1)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_______

(2)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

(3)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若重大影响,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CO2气体制成干冰时,从微观角度看,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

②2021年9月24日,《科学》在线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请分析“搭积木”式的合成路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食物中的淀粉[(C6H10O5)n]在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体内缓慢氧化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H2O分子个数比_______

③写出上图中①中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④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

A.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30、用化学符号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

(2)水___________

(3)五个钾原子___________

(4)硫离子___________

31、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氮化镓纳米材料。已知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1)x的值为________。(2)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在A、B、C图中选择,填字母)。(3)它的氯化物(氯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2、用化学用语和数字表示

(1)二个氢原子______

(2)五个钠离子______

(3)十个水分子______

(4)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3、在2.8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到b点时,生成铜的质量______m1(填“>”、“=”或“<”);

(2)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到达e点时,固体除外,溶液中含有的物质有Fe(NO32____________等(填化学式);

(4)m3的数值应该为______

34、Na与Na+ 属于同一种______(填序号),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______(填序号)。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E 中子   F 电子

35、研究发现,我国某些地区居民喜食的腌制食品,能产生二甲基亚硝胺〔(CH32NNO〕,它与导致癌病高发有关,它由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共有___________原子。

3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盛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的滤液,滤液呈无色。

(1)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用其方法的的原因是________

(3)检查图中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

38、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

(2)写出实验Ⅱ中E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4)若将铝丝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没有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图所示为 “迪巧” 钙片说明书的一部分。

取1片钙片,放入盛有1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与盐酸不反应)。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156g。

试计算:

(1)除具有补钙作用,钙片中的CaCO3还有 作用。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0、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研究金属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属。

(1)如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C.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如图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U型管左右两端的红墨水液面出现左高右低现象,(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请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