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美育实施的范围十分_________,应该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②“现代”级驱逐舰是前苏联海军为适应远洋作战,为与美国舰队_______而研制的大型现代化水面战舰.
③为了救落入虎口的女儿,父亲冲上前去,_______他全身的气力,掰开还未合拢的虎牙,硬是把女儿从血盆虎口中夺了下来.
A. 广博 抗衡 调集
B. 广博 抗争 调动
C. 宽泛 抗争 调动
D. 宽泛 抗衡 调集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______,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仁者_______,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_______,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①涉水而行,望水而思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 ③那欢快流动的江河 ④在山的博大胸怀中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秕谷(pǐ) 旭日(xù) 花团锦簇(cù)
B. 蹒跚(pán) 譬如(pì) 苦心孤诣(yì)
C. 袁珂(hē) 诅骂(zǔ) 威风凛凛(lǐn)
D. 战栗(lì) 呈报(chéng) 疲倦不堪(shèn)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B.爸爸居然答应给我买盼望已久的飞机模型,这让我喜出望外。
C.这盘歌碟里的歌曲旋律优美,音调柔和,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D.元宵节到了,越秀公园里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5、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常读书”中的“孤”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大兄”都是敬称。
B.“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族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中“着”“的”“得”“和”都是助词。
C.“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很通畅,有气势,有节奏,情感表达很强烈。
D.“孙权劝学”“伟大的悲剧”“带上她的眼睛”“说和做”的短语类型分别是偏正、动宾、并列、主谓。
6、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B.《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C.《诫子书》选自 《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D.《动物趣谈》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7、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说”,是古代的一种记叙性文体。
B.“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C.文言文中称谓语有敬称、谦称等,“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D.“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8、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文侯与虞人期猎 君与家君期日中
B. 是日与群臣饮酒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 今日饮酒乐 公大笑乐
D. 命驾将适野 适得其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与虞人期猎 与人期行
B. 乐,而天雨 相委而去
C. 公将焉之 下车引之
D. 是日与群臣饮酒 魏于是乎始强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乃往,身自罢之。
【4】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9、经典诗文默写。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4)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6)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善良的种子
朱良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地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說:“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买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⑩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窗,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发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选自《读者(原创版)》,2010年第3期)
【1】概括选文的主要情节。
【2】试写出选文的三条线索。
【3】说说第②段的作用。
【4】说说不宜删去第⑩段的原因。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②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③风,往风的漩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了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⑧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自盯着我的脸,5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⑨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⑩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1】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
【2】阅读第⑤⑥⑧⑨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分别是什么?
【3】赏析句子。
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4】第③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
【5】联系课文《黄河颂》,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
附录: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12、题目二:“韵”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后来也指意味、情趣、风度等等。秋之韵是成熟的味道,舞之韵是律动的风姿,师长之韵是人格的魅力,襄阳之韵是历史的厚重……景、物、人、事,各有其韵,用心感悟始得其意味,深入其中方得其神韵。请以“_________之韵”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