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写自已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②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③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

④此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 -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者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⑤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写得有感情。

A.⑤①②③④

B.⑤①④②③

C.②③⑤①④

D.③②⑤①④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近期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升温,让两国经贸的一些热点问题再次引发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B.大众喜爱诗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蕴含着独特的语言魅力。

C.无人机广受青睐,成为人们新的科技宠物,它最大的用途主要是航拍。

D.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闻鸡起舞……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让我们领会到众多名人的风采。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修葺       拖沓       愧怍       甘之如饴

B.荒辟       谰语       震悚       自做自受

C.烦躁       绸密       竹蔑       以身作则

D.累赘       告磬       羸弱       锋芒必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女儿的不礼貌回答,父亲气冲斗牛,恨不得打她一顿。

B. 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叹。

C. 听了他的话,大家都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D. 经过全市人民锲而不舍的努力,“全国文明城市”终于花落新乡。

5、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小题

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指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司马徽。

B.《水浒传》的美髯公朱仝生于北京,“长在豪富之家;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

C.《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是石猴钻入飞瀑,发现“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并带领众猴入住后所自称。

D.《红楼梦》中写到绛珠仙子这样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绛珠仙子就是后来的林黛玉。

6、对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A.指自然界。

B.指自由发展。

C.指理所当然。

D.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共立河岸。友曰:“能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超距:轻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求其技             睹:看到

B.能此乎                 越:超出

C.不虑岸已将          圮:倒塌

D.溺焉                    竟:最后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

A.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

B.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

C.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

D.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一士强壮敏捷很有力气,还会格斗、轻功等武艺。

B.丁一士的功夫我小时候见过,他能一下子就飞过屋脊。

C.丁一士在杜林镇展示自己的力气时,将河岸都踩塌了。

D.丁一士不会游泳,不慎坠河之后他的功夫救不了他的命。

【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读诗文,积佳句。写出下列古诗文名句或作者、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___________》)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夜雨寄北》)

④大雁说:我是游子的信使,王湾的“乡书何处达?_________”中,我衔书洛阳,传送羁旅相思。

⑤明月说:我是亲友的知己,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中,他将深情托付于我,千里相随。

⑥芦管说:我是征人的催化剂,李益的“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中,我用幽怨的声音唤醒了乡愁。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翼下盛开的故乡

①暖阳煦照,和风轻拂。透过飞机舷窗,大地上墨绿、翠绿、土黄、金黄、深黑、墨灰、浅灰、银白……大片大朵的色块,像无数巨型花朵,扑面而来。那是由田野、山林、河流以及村庄的房舍屋脊勾勒而出的色块与线条。这些机翼下盛开的花朵,就是亲爱的故乡安徽肥东。

②玉笛吹五月,山南落梅花。父亲说,对故乡的情结无关时光与距离,愈遥远,愈深醇。当年成绩优秀的父亲成为招飞人选,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戴着大红花,在敲锣打鼓声中被送去了航校。航校第4年,父亲获准探假。某日,父亲回母校探恩师,在女校长身边倏然看见一女生布衣素服静立,丹凤美目,油黑大辨,如晨星照亮了父亲的眼睛。

③父亲与母亲开始通信。1958年冬,父亲在信中说,战斗机飞行员尤其要靠毅力和体格耐受特别恶劣的空战环境,他和战友着单衣展练,跑步游泳,从每日三千米到一万米,最后冷水浴身。他们的通信持续一年多后,突然中断。3年多杳无音讯,母亲肠忧愁结,收拾行裝,去找父亲。辗转坐车,数日后来到南方一小镇上的飞行团基地。看到从天而降的母亲,父亲跳起来,冲过来拉着母亲的手就跑。一群生龙活虎的战友只来得及看到他们飞跑远去的背影,和那甩在纤细腰间的两条油黑大辨。

④母亲虽在基地住下,但他们只能在晚饭后的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见面,父亲带着母亲沿着机场跑道边的草地缓缓踱步,一架架巨大的银鹰静默蹲踞在黄绿伪装的机窝中。父亲说,曾经有大半年,他在南京附近驻防,若干次驾机越过长江,机头再一偏,十数秒后就看到家乡肥东的土地,大片大朵如花般在翼下盛开的村庄,令他心热神迷,第5天的早晨,母亲醒来后发现飞行员公寓空寂无人。母亲狂奔到机场,只看见教架战机阵列跑道,一阵呼嘯之后穿云而去、政委将一封信和一个纸包交给母亲,信上父亲只简单写了爷爷奶奶的姓名和家庭地址,小包里是一条雪白绸巾一一当年飞行员们特供的必备随身物品,这是父亲第一次升空作战时所佩戴的。

⑤父亲与母亲通信的习惯婚后保持了十数年。直到上中学,我仍然能经常看到远征在外的父亲写给的信,通常是用只印番号的部队专用牛皮纸信封。

⑥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万千风云,只在弹指一挥间。驰骋云间30年,当年一个中队的只有父亲仍在飞行,曾有一次,编队远征转场,突然雷风电雨,父亲眼看着他的僚机被闪电击中,机翼一斜落下了云端、他带出的中队长,在一次训练中剛刚一起飞就吸入了大鸟,发动机骤停,飞机坠落跑道尽头,冲天的黑烟多少年后还在狠狠灼痛他的眼。做了指挥员的父亲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他的飞机。和战友身上,他只要看一眼屏显数据,听一声话筒,就能准确地说出每架飞机的编号和飞行员的位置状态。

⑦当年父亲招飞走时,在小镇车站,爷爷站在车下踮脚递上一个布包,里面是两双崭新的黑布鞋,20多年里,尽管父亲早已穿上了定做的制服皮鞋,但奶奶还是每年给他做一单一棉两双布鞋。父亲爱如至宝,到家就换上,遇到家里打扫卫生,父亲会把穿着布鞋的脚抬得高高,等地板干了才落下来。奶奶是1995年春节前去世的,那年的布鞋没有如期而至,父亲把旧布鞋用湿布仔细擦净晾干,收进了樟木箱子,同立功奖章和授衔证书放在一起。

⑧在父亲不断的回忆里,爷爷时常在我眼前出现:长年下地的爷爷终日赤足,露水打湿裤脚,脚丫缝里全是泥浆草屑。那年春节我们举家回乡,那几天晚上我听见爷爷和父亲在谈话,声音渐高,父亲最后说:爸,我不光是你的儿子,我更是国家的人。父亲一生敬重爷爷,不愿停飞回乡是他唯一的忤逆。身为特级飞行员的父亲一直飞到了空军规定的最高飞行年限。爷爷热悉人间所有时令节气,但他似乎不大懂他这在天上飞翔的儿子。送别爷爷那夜,父亲一夜对窗独坐,闭门不响。窗外漆黑,夜寥树森,天凉院寂。忽听一声啾啾,一只夜鹰嘶鸣两句孤清而去。父亲仰头长息,潸然泪下。

⑨父亲老了,时常会神归故土,在他的梦境里,故乡如色彩纷异的大片巨型花朵,于月明星稀之夜,在银翼下渐次盛开,扑面而来。

(作者:张子影   《收获》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品析标题:在父亲眼中,“故乡”是什么?从中你读出父亲怎样的内心情感?

【2】品析文句:第⑥段写“冲天的黑烟多少年后还在狠狠灼痛他的眼”,是黑烟一直在烧,一直在灼伤父亲的眼吗?

【3】品读景物:第⑧段“窗外漆黑,夜寥树森……一只夜鹰嘶鸣两句孤清而去”,如何理解?

【4】品读人物:各列举两个具体的事例,评析“父亲”的忠与孝。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芦苇花的精魂

扶云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苇却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这也许有些难懂,“空”与“有”本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但及待芦苇抽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

④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这花似人生的彻悟,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弧度美。

⑤我心中不由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毛茸茸的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与寒冬深情地去握手,你来说一说?请不要讲,潇潇冷雨打沧桑,呼呼寒风吹断肠。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美。

⑥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甚至死去,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我听后,在泪眼模糊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

⑦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却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⑧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他对时间特别敏感,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他曾说,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定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地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镜头一样。每年三月烧芦苇做草木灰,触目即是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

⑩有人说,秋天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内心质朴的人们,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不断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1】文章以芦苇花贯穿全文,为何在第②段写到菊花?请简要分析。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

【3】本文题为《芦苇花的精魂》,请简要概括芦苇花的“精魂”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刘禹锡由秋日风光而生发独特感受,郑振铎为误解了那只猫而有锥心之痛,韩少功因月光而感受到夜晚的美好,当岁月一天天从我们指缝间溜走,当青春一日日在我们眉宇间晕开,总会有那么一件事,那么一些人,甚至只是一抹阳光,一株小草………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叩击我们的心灵。

请以“ ,在我的心头荡漾” 为题, 完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不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