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打造“森林天水”,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电视剧《长征》,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红军远征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的风雨历程。
C.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山坡,俯瞰沧海桑田,心旷神怡。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 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 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3、下列哪一项不是八路军贵阳交通站站长袁超俊的事迹( )
A.建站初期,贵阳交通站经费不多,工作也非常繁忙,他常常自己动手修车。
B.生病了却不愿意躺在病床上,总是“找借口”变着法积极工作。
C.长期兼职党史整理研究工作,为大家讲毛主席著作《论持久战》《论新阶段》。
D.工作期间,他想了许多办法节省汽车用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这一次主题班会,使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B. 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C. 在精准扶贫问题上,党支部积极采纳和听取了广大党员的意见。
D.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5、下面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作家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
B.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作家 《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捷克作家
C.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作家
D. 《散步》—莫怀戚—当代作家 《咏雪》—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 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 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几百年的瑟瑟秋风,早已 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 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飞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铁血丹心,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张骞的拓路功迹,早已载入史册。
A.荡涤 湮没 吹散 掩埋
B.掩埋 吹散 湮没 荡涤
C.湮没 荡涤 掩埋 吹散
D.吹散 掩埋 荡涤 湮没
7、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污秽(suì ) 碾压(niǎn) 目不窥园(kuī)
B. 校对(jiào) 亘古(gènɡ) 锲而不舍(qiè)
C. 哺育(bǔ) 殷红(yān ) 深恶痛绝(wù)
D. 诘问(jié) 揩油( kāi) 潜心贯注(qiǎn)
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
(3)年与时驰___________
(4)诫子书____________
【2】下面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学习是为了成才,那成才的目的又是什么?请结合《诫子书》,谈谈你的看法。
9、名句默写
(1)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
(2)乱入池中看不见,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
(4)雨昏青草湖边过,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 ,鸣噪自纷纷。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而百虑。
(8)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通读全文,说说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并简要概括文章主要的故事情节。
【2】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3】通过分析相关描写归纳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这些描写什么作用?
【4】都德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一主题表现得深刻动人的?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蹄烧饼
①相传,北宋年间,宋仁宗因操劳过度而茶饭不思,一时间,愁坏了各位朝臣。家住东京宋门里的一位大臣闻听,遂献上一个从云游道士手中获得的鸡血汤秘方:以鸡骨及数十种中药材熬汤,再配以鸡血、鸡杂等原料,食后有延年益寿、健牌开胃之功效。仁宗皇帝品尝此汤后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连称好味道,并将其列为御膳。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用,仁宗皇帝食欲大增,慢性胃病渐渐康复,身强体健,容光焕发,遂赐名“宋门里鸡血汤”。
②如今宋门里的鸡血汤依然火爆,外地游客到汴梁城后,必到宋门里的蔡河湾胡同喝一碗饱含宋韵、鲜香味足的鸡血汤,才算不虚此行。
③要想吃饱,光鸡血汤不行,必须有烧饼,那种独具风味的马蹄烧饼。所以,蔡河湾鸡血汤馆的旁边,都有一个烧饼铺子。
④汴梁人马三的烧饼铺就开在陈家鸡血汤馆的旁边,专打马蹄烧饼,铺子前边每天都排着长队。马三的马蹄烧饼看起来精致小巧,吃起来外焦里嫩,食客们喝一口鲜汤,咬一口烧饼,那真是酥鲜满口,唇齿留香。
⑤马三的烧饼好吃,靠的是他神指夹饼的绝技。汴梁城打烧饼的铺子不少,贴、翻、取,用的都是长柄铁钳。马三打烧饼不用这玩意儿,用手。和面、醒面、揉面、加料、压饼、撒芝麻,完成这些工序之后,马三定身炉前,伸出修长的食中二指,托起压好的一张张面饼,连续探手入炉,但听得啪啪数响,那些饼便稳稳地附身炉壁之上。不时,炉内飘出焦香味儿,马三又定身炉前,再次伸出食中两指,快速探指入炉,一戳,一翻,一夹,一放,一摞黄澄澄、香喷喷的马蹄烧饼便码进了案上的筐子里。
⑥马三是怎样练就双指探炉夹饼功夫的?汴梁人的传说中有好几个版本。一种说法是,这是他老马家的祖传绝技,马家的男丁打小就练滚锅捞食,旺火取物,天长日久,练就此功。另一种说法是,马三打小修炼气功,双指探炉夹饼,全凭一口暗运的真气。
⑦其实,这功夫的来历,马三心里最清楚。马三下乡插队回城后,一直没找到可心的工作,吊儿郎当好几年。后来,马三认识了龙虎街的麻五,就上了贼船,当起了小偷。
⑧有一年,胡同里的几个发小约马三去插队的乡下看望老房东郑大爷。他们下乡驻村的那些日子,受到了郑大爷不少的照顾,尤其是马三,郑大爷还救过他的命呢。
⑨下了大巴坐三轮,快正午时他们才赶到村里,一打听,郑大爷人已经不在了。村里人告诉马三他们说,前些日子,郑大爷得了急病,他在外地的女儿搞着村里人凑起来的钱,带郑大爷到汴梁城去看病。哪知,他女儿在医院排队挂号的时候,钱被人偷了,病看不成了,连回家的车票钱都是爷俩儿跪在地上讨来的。村里人叙述这事儿的时候,捎带着把那个小偷的八辈祖宗都骂了。
⑩马三听罢,脸先是红,而后是青,再后来就是黑紫了。他不认识郑大爷的女儿,偷了郑大爷看病的钱,竟以这样的方式“回报”了郑大爷的救命之恩。
⑪回汴梁城后,马三自首,坐了几年牢。出狱后在蔡河湾租了个门脸儿打烧饼,就打那种精巧的马蹄烧饼。旅游旺季,外地游客蜂拥而至,蔡河湾每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就有小偷夹杂在人群里凑热闹,专偷外地游客的钱包。
⑫有几天,来蔡河湾的人突然少了许多,稀稀拉拉的,没一点儿人气。马三跟隔壁卖鸡血汤的陈老板探究竟。陈老板说,如今外地人都说,汴梁城蔡河湾的鸡血汤好喝,马蹄烧饼也好吃,但是小偷多,不敢再去了。还有顺口溜;喝了鸡血汤,钱包被掏光。如再这样下去,你我都得关门歇业。
⑬马三坐不住了,不能由着这些贼们的性子来,得管管了。那天,马三一边打烧饼,一边关注着排队的人群,看到了一个尖嘴猴腮的年轻人,手指削长,眼跟白日的猫似的。趁人双手端汤的当口,猴腮男人忽然一个贴身,探手夹走了顾客兜里的钱夹,还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猴腮男人晃晃荡荡地正要离开,被打烧饼的马三叫住了:“兄弟,来,抽支烟。”
⑭猴腮男人极不情愿地站下,接过马三递过来的烟,叼到嘴上。马三也叼上一支,然后二指疾探,打烧饼炉内夹出一粒炭火,先给猴腮男人点上,然后勾手,又点着自己的那支烟,返身将炭火丢进炉内,猛抽一口烟。再看,猴腮男人已跑没了踪影。
⑮马三仰天哈哈大笑,笑毕,从兜里掏出钱央,还给还在喝汤的那位顾客。就在刚才点烟的工夫,他已把猴腮男人偷走的钱包顺手夹回。
⑯自此,蔡河湾再没来过小偷。
【1】选文以“马蹄烧饼”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作者用大量笔墨详写马三神指夹饼绝技的用意是什么?
【3】选文加线句子中的“回报”具体指什么?
【4】你如何看待马三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故事情节,说明理由。
12、命题作文
勤奋是登天的梯,有了它,就有了实现梦想的路;勤奋是过河的舟,有了它,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中华民族是勤奋进取的民族。在悠久的文明史上,一个“勤”字,写出了多少动人的故事,铸就了多少辉煌的人生。
你或许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或许是一个天资一般的孩子,我们都相信你会是一个成功者,因为你手中有一把通往成功的钥匙——勤奋。
请以“勤奋伴我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写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班级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