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乘客门虽是萍水相逢,但都能在危难之时互相帮助,这真情令人感动。

B. 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

C. 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粉蝶纷至沓来

D. 在我粗通一些西方文学之后,我是越来越惊叹中国汉字的无与伦比的创造了。

2、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运动能增加人的体魄,锻造人的身材。②越是经常运动的人,身体越是健康, 面相也越是年轻。③越是有运动习惯的人越会发现,运动过后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能把所有的沮丧都清除掉,对内心的垃圾情绪也能起到净化作用。④难怪有人说,运动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A. B. C. D.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蛮(hèng) 绚丽 词夺理(qiáng) 怒不可遏

B.涡(xuán) 演绎 纷至来(tà) 名副其实

C.落(duò) 缭望 角分明(líng) 轻歌曼舞

D.打(gĕ) 抉择 级而上(shí) 五彩班斓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B. 白云山上的黄婆洞水库,碧波荡漾,凉风习习,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垂钓,或拍照,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赞叹不已。

D. 《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课内文言文阅读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横线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湍绿潭我行我   B.虽乘御风万马

C.沿溯阻滔滔不 D.引凄异 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各句中的春冬之时中的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暝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 策之不以其道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作者用”“”“”“数字,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联系全诗,说说“老木沧波无限悲”中“无限悲”包含了哪些“悲”。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②【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一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③【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各填入两个字。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名著阅读。

(1)《红楼梦》中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  

(2)请写出“金陵十二钗”中的任意三位名字。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移动互联网思维

某公司白领小A.早上坐地铁上班,路程较远,便在手机上读小说消磨时间;中午吃饭,商业餐馆的拥挤人人皆知,先用手机订座软件订个座位;等菜的时候,打开手机玩了几关《开心消消乐》;下午出门办事,根据手机地图,顺利找到办事地点……以上就是一个典型的碎片化生活场景。

地点的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需求的碎片化,催生的自然是碎片化的应用。罗辑思维脱口秀节目的主讲人罗振宁每天用一分钟的语音,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推荐各种知识等,这种碎片化的呈现吸引了众多人的追捧。微信之父张小龙让用户在一分钟内爱上你的观点,就是这种碎片化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将粉丝经济学注入移动互联网,更是成为经典法则。因为粉丝用户会提供大量需求,只要在大的格局和规划下迎合他们就行。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以前是产品经理主导制,现在是粉丝主导制。粉丝已经成为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传统行业,大家都知道最有效的营销方式是成为央视广告标王。谁抢到了标王,谁的产品就可以卖出去。下一个时代,传统推广渠道的影响力仍然很强,但已经不是唯一的了,相反,如果拥有100万真粉丝,产品营销和推广同样能够非常快速、有效。这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粉丝思维。

乔布斯说: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只有努力理清思路,才能使其变得简单。你一旦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乔布斯追求一种极致的简单,在他的工作思路中,如果能用一个按钮实现的,绝对不会用两个。他创造了一个商业王国的奇迹。张小龙就承袭了乔布斯的简单。他避免在微信的界面里出现任何文字解释,一旦一个功能需要文字解释,这个功能就已经失败了。他坚持少就是多,所以微信成功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简单意味着不应该考虑我们还需要再做些什么,而是尽可能地关注我们不做什么这个焦点,因此,这种思维也被称为焦点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快一步是一个出线频率极高的短语.决策要快、产品推出要快、产品迭代要快、创新要快、市场反应速度要快等等。Zynga游戏公司每周对游戏进行数次更新,雕爷牛腩餐厅的菜单也是每月更新,小米手机每周有近50个漏洞要修改,微信在推出后一年内迭代开发44次。快一步思维,当然也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

上述几种互联网思维,由于在英语中它们的首字母都是F,因此我们可以统称其为四F思维。它们已经逐步影响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并将深入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3】本文开头第一段有何作用?

【4】段中的两个加点词语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5】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你的哪些生活是被互联网影响着,请列举一二。

 

10、说明文阅读

核能利用的历史

①人类利用核能是从原子弹、核游艇等核武器开始的。随着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核能利用技术日趋成熟。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人类开始探索核能的和平利用。1951年12月20日美国爱达荷国家反应堆试验中心使用实验增殖反应堆的余热试验发电,第一次通过核反应获得了电流。虽然爱达荷实验反应堆第一次用核能点亮了灯泡,但并没有将电输入电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能算作“电厂”,当然也不能算作世界上第一座核能发电站。

②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能发电站——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它利用浓缩铀作燃料,采用石墨慢化水冷堆技术,输出电功率为5000千瓦。奥布宁斯克核电站的投入使用标志着人类核电站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核能的和平利用成为现实。此后,英国和法国也建成一批生产钚和发电两用的气冷堆核电站。美国西屋公司利用其核潜艇技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美国希平港核电站。

③核电站真正大规模发展是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人们称这一时期建设的核电站为第二代核电站。从1970年至1975年,全世界核电装机容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有的国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100%。这是因为当时全球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电力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同时,人们理想地认为,核能已经可以大规模地取代煤和石油,煤和石油可以不再作为能源而仅仅作为化工原料来加以利用。至1987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世界核发电量就从可忽略不计发展到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在此阶段,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核电技术:轻水堆(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以及压力管式石墨水冷堆。其中,由于经济性不及轻水堆,气冷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停止了兴建。石墨水冷堆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后也不再兴建。

④80年代后,核能发电的发展逐步缓慢,其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其他因素还包括环境保护者的反对、高利率、1973年和1979年石油价格震荡引起的能源消耗下降等,特别是受到了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两起核事故的影响。三里岛核事故是发生在民用核能界的第一次重大核事故。虽然没有对公众和环境产生放射性影响,但是增强了公众对核能发电的担忧和反对。同时,巨大的经济损失打击了新核电项目的投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更增强了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之后除了亚洲国家,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建设新的核电站。

⑤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新一轮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加,而核电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安全能源,因此发展核电重新成为世界热点。已有核电的国家纷纷提出新的核电发展计划,没有核电的国家也纷纷计划建设核电站。根据统计,有30多个国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表达了希望建设核电站的愿望,其中10多个国家已开展了一些实质性的行动。

1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是从民用领域开始的。

B. 目前核能已经完全可以取代化工原料而成为世界主流的能源。

C. 目前还在使用的核电技术只有轻水堆和重水堆。

D. 目前有10多个国家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同意,已开展了一些实质性的行动。

2对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核电站得以大规模发展的原因陈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当时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电力需求也在高速增长。

B. 当时的人们理想地认为,核能是可以大规模取代煤和石油的。

C. 当时的人们觉得发展核电绝对安全。

D. 当时核电技术较原来有很大进步,这就为核电站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3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理解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爱达荷实验反应堆第一次用核能点亮了灯泡,但并没有将电输人电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能算作‘电厂’”一句诠释了“电厂的特点之一—将电输入电网。

B. “它利用浓缩铀作燃料,采用石墨慢化水冷堆技术,输出电功率为5000干瓦”一句科学地解释了奥布宁斯克核电站的性质和特点,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

C. “由于经济性不及轻水堆,气冷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停止了兴建”一句比较说明了两种核电技术的优劣。

D. 第③段中列举三个百分比数字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核电发展速度之快。

4下列对文中说明语言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A. “有的国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100%”一句中的“甚至”科学估计了“有的国家”的增长速度,符合实际情况。

B. “美国西屋公司利用其核潜艇技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一句中的“商用”清楚地表明了该座核电站的用途。

C. “核电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安全能源”句中“大规模”准确界定了核电代替化石燃料的范围。

D. “特别是受到了1979年美国三里岛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两起核事故的影响”一句中的“特别”突出强调了两起核事故是导致核能发电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一窗光影

宫利民

①一生中,总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被我们忽视。可是,忽然有一天,当我们自身也成为那些被忽视的小事里的主角时,才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里蕴涵着的,却是暖融融的深情……

  ②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父母虽然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可生活依然模式般地向前运行。母亲的身体本就很差,却像男人一样上班出力干活。有一次,我看见妈妈在剧烈地咳嗽之后,吐了一口鲜红的血,我吓得哇哇大哭担心妈妈会死去,母亲则爱抚着我的小脑袋轻声地说:“没事,孩子,你没有长大,妈妈怎么会死呢。”

  ③那时,年幼的我们远没有像现在的孩子如小皇帝一般倍受父母长辈们娇宠,上下学都是靠自己的小腿小脚不知疲劳地丈量着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风雨兼程。

  ④北方的冬天,是最难挨的。一入冬,淘气的我们总爱往雪深处跑,棉手套、棉鞋里都灌满了雪。当走进燃着火炉的教室后,雪便化成了水,手套、棉鞋都被浸湿。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会儿工夫儿它们就被冻得硬梆梆的,完全失去了保温的作用,手脚也冻得生疼,眼泪直往下落。心里又很害怕,担心手脚被冻掉。常常是回到家后,母亲马上用雪为我搓手搓脚,好一阵儿才能缓过来。冬天白昼特别短,家离学校又远,每当到家时天已经擦黑了。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总是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和跳跃不定的一窗烛光。

  ⑤那烛光一直陪我度过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光……

  ⑥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区里举行文艺汇演,喜欢唱歌的我被单位推荐参加了厂里的文工团。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当排练结束走出单位时,朦朦胧胧的月色静谧而安宁,仿佛一切生命都静止了,只听见自己“嚓嚓”的脚步声。此时,月儿羞答答地躲在云层后面,如同来了陌生人就悄悄地藏在自家门后的邻家那个俏丽的小女孩儿一般。走着走着,忽然,远处传来几声犬吠,音色完美,高亢回旋。也许是睡眼惺忪的夜风,惊醒了沉睡中的看家狗。几声完美的亮音之后,一切又归于静寂。此刻,夜风倒是精神了许多,摇摇树,动动草,停一停,跑一跑。它不但在地下闹,还把天上的云彩吹得眉开眼笑。逗得羞涩的月儿拨开云层,露出了圆圆的笑脸。星星也迫不及待地探出头,窥视着夜色中的灯火人间。然而,像这样富有韵味的夜景极少,大都是黑夜遮目,罕见路人,甚至排练时存留的热情也化作一缕微风飘散在夜的帘幕里了。

  ⑦归心似箭。

  ⑧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泛着黄晕的一窗灯光……

  ⑨转眼,已为人父。积劳成疾的母亲最终没有经受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⑩人生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跨越式的变化,昨天,还拉着女儿稚嫩的小手走在家乡泥土芬芳的小路上,而今,却站在处处洋溢着古朴园林文化气息的苏州目送着女儿踏上求学的征途。

  女儿上高中时住校,周五回来。每当坐公交回到家时,夜色早已悄悄地涂满玻璃窗。一次,我做完晚饭等女儿归来,看见客厅的灯亮着,便顺手关掉了。妻子从卧室里出来见客厅黑漆漆的就又把灯打开了。我说:“浪费电,关了吧。”可妻言语深长:“让灯亮着,孩子看见了知道我们在家等她,安心,上楼时不会着急……”

  听了妻的话,我心怦然,原来,那夜色中的一窗光亮,是妈妈的守候,是母亲的温情,是母爱的释放……

  想起了妈妈……

(14)想起了妈妈为我亮着的一窗光影……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②~⑧

⑨~

概括内容

总写看似简单的小事里蕴含着的是暖融融的深情。

A

B

结尾点题,升华中心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可妻言语深长:“让灯亮着,孩子看见了知道我们在家等她,安心,上楼时不会着急……”

3文章题目“一窗光影”拟得好,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好在哪里。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请以“画”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