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述了一个传奇故事的叙事诗。

C.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等,其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大。

D.那边走、漂亮,这两个加点词都是介词;安慰别人履行职责都是动宾短语。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像在中国,北方人喝大碗茶,南方人喝工夫茶

②欧洲人的咖啡情结,堪比中国人的茶缘

③欧洲人喝咖啡,也很有地域差别

④而在咖啡的缤纷世界里,非常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是Espresso,即意式浓缩咖啡

⑤意式浓咖,是名副其实的咖啡王者

⑥它一枝独秀,风靡欧洲,倾倒全球,是咖啡老客的至爱

A.①④②③⑤⑥

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②④①⑤③⑥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íng   cái   绕(yíng   因地制

B.qiè   miù     无动于zhōng

C.xiāo   头(áo     天择(jìng

D.jiù   绕(1iáo   zuò   炙人口(kuài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为了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百色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夏日的澄碧湖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

C.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小丽穿着一件红色上衣,一顶蓝色遮阳帽。

D.平时的发愤苦读,与他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分不开的。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B.学校新来的孟桐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厚的印象。

C.经过多年努力,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

D.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7、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中国跻身世界大国行列,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B.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一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张老师在台上绘声绘色地讲着,李林在台下心不在焉地听着。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A是陋室

B可以素琴

C清涟而不妖

D亭亭净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 水陆路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繁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C.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 无案牍之劳形

3.翻译下面的句子。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乙文中作者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___的节操和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厌恶和鄙弃。

5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1)从表现手法上看两文都运用了

(2)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大量运用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古诗文名句默写。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竹里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韩愈《晚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榆写出对春天的留恋。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下面的课文《台阶》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家的台阶低!”

②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③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④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⑤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⑥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⑦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⑧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A)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⑨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⑩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B)

1文中画线句(B)“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对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认真体会“父亲那专注的目光”并在(A)处补充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父亲想:

3阅读链接材料,试比较阅读并分析一心想拥有自己车子的“祥子”和一心想砌高自家台阶的“父亲”有什么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他换了新车。从一换车那天,他就打听明白了,象他赁的那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元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糊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大概的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响,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起,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块五块的,一年就能剩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

节选自《骆驼祥子》

1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大墙里的玉兰花

王娟

①春天要来了,看守所院里的白玉兰就要开了。那个以前常穿梭在开花的树下的兄长,却回不来了。

②李建生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看守所的一个普通民警。看守所的抗疫形势从一开始就特别严峻。河南紧靠湖北,是此次疫情的全国次重灾区;而且看守所在押人员密集、人员流动性大,一旦疫情传入监区,后果不堪设想。

③李建生所在的看守大队,原本加他有6名民警,但一人患癌做了手术不能上岗。李建生连着1月23日、24日(除夕)值了两天两夜班。28日、29日,一个同事咳嗽发烧,需要隔离。李建生又替了他两天两夜班。2月1日,全国监所全部实行封闭管理,李建生二话不说又带头上岗,从2月1日至6日一直在所值班和封闭备勤。期间,领导考虑他的身体,怕出事,让他回去休息一下:“你年龄大,身体又不好,不行让其他人上吧?”他却说:“人手紧,没事,我能顶住。”

④2月13日,他回家拿了趟衣服和药又回到岗位。那天一整天,李建生不停穿梭在看守所大院、AB门、监区执法服务大厅、提讯区,办理远程视频提审,代替办案单位办理在押人员换押、延期等法律手续。对讲机里,不时响起李建生协调监区内外办理业务的声音,没有人察觉他的异样。

⑤晚上20时20分,全体值班、备勤民警和辅警开始封闭晚点名,李建生从办公桌前起身时,突然无力地说:“我怎么站不起了?”一旁的民警赶紧上前扶住他,大声喊人。此时的李建生已四肢瘫软、神志不清。随后,他被送上了救护车。2月15日16时15分,经过44小时的抢救,医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句话,56岁的他因突发脑溢血匆匆走了。截至他倒下那天,李建生连续在一线工作了9天。

⑥因为抗疫,李建生的后事一切从简,但仍有一些群众得知后,不顾再三劝说,带着口罩非要来送他一程,李建生家只好大敞着门和窗。东风辖区小卖店老板万国良哭着说,2004年9月,他患了白血病。春节时,李建生看了媒体的报道后给他送来了1000元钱。万国良多方打听,才知道他叫李建生,是东风所的副所长。会兴一组75岁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刘淑亚,由儿子搀扶着,大哭着在夜色中赶来拜祭。她说,她丈夫患癌症去世,她一个缺亲少友的中年妇女,拖着三个孩子,缺吃少穿,日子都不知道咋过。时任会兴所副所长的李建生得知后,和她们结了帮扶对子,资助她们办了个小沙发厂,从此,一家人才慢慢过上了好日子。会兴街的刘振峰爱惹事。2005年,刘振峰因为打架进了派出所。李建生几次三番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又找人帮刘振峰承包了一个垃圾处理厂,使他走上了正道。刘振峰说,李建生对他,犹如再生父母。

⑦从警30多年,不争名、不争利、不争荣誉,遇有好事总是让着别人。这个老实人虽然在群众和同事中口碑特别好,可事后市局政治部翻他的功劳簿,发现他没有一项超过分局等级的荣誉。

⑧除了李建生,他家四口人还有两口也忙碌在抗疫一线。儿子在自己单位设在湖滨区涧河街道的某小区防疫卡点值守,儿媳是湖滨区车站街道一防疫卡点的负责人。市区施行网格化防疫后,是李建生支持他们第一批报名到一线值岗的。

⑨2月19日,李建生儿子李俊杉代表家人,把亲友和社会各界捐助的31500元救助金捐给了市红十字会,支持抗疫一线。他说:“父亲是因为抗击新冠肺炎走的,我们要替他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⑩春天就要来了,看守所大墙里的白玉兰就要开了。那个洁如玉兰的人,会魂归旧地,再来看看花吗?玉兰树有知,花开祭故人。

(——根据出题需要文章有所改动)

【1】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简要概括看守所“严峻”的抗疫形势体现在哪里?

【2】阅读文章③—⑦自然段,分析第⑦自然段中“可事后市局政治部翻他的功劳簿,发现他没有一项超过分局等级的荣誉”加点字的内涵。

【3】结合文章⑧—⑨,分析“李建生儿子李俊杉代表家人,把亲友和社会各界捐助的31500元救助金捐给了市红十字会”的原因。

【4】请从结构、内容和情感三方面分析文章第⑩自然段的作用。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对于迟子建来说,那蚊烟中的往事,是一缕芬芳;对于宗璞来说,那盛放的紫藤萝,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那凝聚了阿长的爱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