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图漫画发表于1959年3月11日,图中蜷缩的人物束满了铁链。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非洲民族解放浪潮高涨

B.拉丁美洲开展民主革命斗争

C.亚洲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D.欧洲殖民者侵占了整个非洲

2、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对守城有功的男子“爵二级”,荀子主张“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形,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些主张(     

A.体现了学术自由的社会价值

B.旨在鼓励平民改变地位

C.有助于社会等级关系的活化

D.试图扩大社会统治基础

3、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其中,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而这些造像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尚未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说明(     

A.西南商路便利文化交流

B.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

C.佛教在东汉盛行于四川

D.北方佛教渐趋本土化

4、雅典的街头一个卖香肠的人问将军:我怎样才能成为您这样的大人物?将军说: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蛮横无理。幸运儿!你要担任公职的话,已有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啊!”这段对话表明(     

A.权力滥用导致政局的动荡

B.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漏洞

C.雅典的公民缺乏个体自由

D.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5、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把刑法浇筑在金属器皿上,公布于众。晋国大夫叔向写信给子产,警告说:历来的君主都不预先制定刑法,原因就是怕民众会抛弃礼义而引用刑法去争讼,那时的百姓就难以统治了。二者之争的实质是(       

A.社会治理工具的选择

B.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

D.诸侯国影响力之争

6、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三年后,他再次校阅海军,上奏称西洋各国船式日新月异,中国自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恐后难为继。由此可知

A.落后海防观念导致战争失败

B.战争赔款导致了海军军费不足

C.军备落后是战败的重要原因

D.经济落后阻碍军事现代化进程

7、1952年至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如图所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效显著

D.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8、下面是1978年与1981年中国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比重变化情况表(部分)。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

1981年

食品消费

67.7%

59.7%

衣着消费

12.7%

12.3%

燃料消费

7.1%

5.6%

住房消费

3.2%

9.8%

用品消费

6.6%

10.2%

A.中国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B.农村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C.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

9、据史料记载,清朝定额租制下,“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农勤则倍收,产户不得过而问焉”。这说明当时(     

A.封建土地制度趋于瓦解

B.农民的经济依附关系被解除

C.佃农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D.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已分离

10、如表所示为1923年苏俄的经济政策,这说明当时苏俄(     

领域

政策

民营商业

进行监察、监督,规定形式和手续,建立一种受国家领导并为国家服务的资本主义。

民间贸易

不反对“正当”的贸易,而只对盗窃公物、逃避国家监督、监察和计算的行为进行严厉制裁。

A.否认了私人资本主义的合法性

B.正在摆脱新经济政策的束缚

C.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D.逐步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11、秦朝在“道里遥远,山川阻深”的西南,第一次修筑了从“棘道”(今四川宜宾)到达郎州(今云南曲靖一带)的“五尺道”。汉武帝时将这条长达二千余里的干道加宽到一丈,还增修了四条新路。以上举措(     

A.维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

12、下表是1840—1927年中国部分地区近代工业统计表(单位:个/万元)。其中,乙是(     

【注:为中国44座主要城市所在地区数据】

地区

厂数

资本

751

160304

173

75324

141

51659

44

15391

A.京津冀地区

B.珠三角地区

C.长三角地区

D.东三省地区

13、1931年,中共对苏区的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一是在苏区内部,苏维埃政府应保证商业自由,不干涉正常的商品市场关系。二是对于苏区与白区的贸易交换应采取开放的态度。三是必须极力帮助消费合作社的组织与发展。这些政策(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C.旨在应对严酷的革命战争

D.使革命统一战线得以巩固

14、1873年11月20日,法国第三共和国议会上有一个顽固的年老议员拒绝接受三色旗作为法国国旗,为了等待那个议员去世,议会故意延长麦克马洪元帅的执政任期而通过了总统七年任期的有关法律。这反映了(     

A.法国宪法具有高度灵活性

B.共和制的确立异常艰难

C.法国的民主政治日趋完善

D.共和派的力量日益强大

15、1609年,格劳秀斯出版了《海上自由论》一书,最先提出海洋不应成为任何国家财产的主张。他认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这些主张旨在(     

A.确定国际法的主体

B.争夺亚洲新航路的主导权

C.打击西葡垄断地位

D.服务于荷兰商业贸易扩张

16、2019年5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推特称,拟在5月10日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对目前执行10%关税的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提升关税至25%。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中国“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材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中美两国操控世界经济

C.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

D.经济全球化局部受阻,但全局发展

17、汉代有这样一个司法案例:某甲窝藏了犯有杀人罪的养子某乙而被判无罪。董仲舒解释道:某乙虽然不是某甲的亲生儿子,但是这种父子关系是应该承认的,《春秋》也认为,父亲天经地义地要为儿子的过错遮掩,因此某甲无罪。以上材料表明汉代(     

A.亲子与养子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B.审判案件缺乏明确的量刑标准

C.刑罚的裁量受到社会舆论影响

D.司法实践凸显社会主流价值观

18、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而且给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发展契机”是指义和团运动

A.引发资产阶级对时局进行深刻反思

B.沉重打击了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D.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

19、1593年,倭寇侵犯朝鲜,福建因而禁止通贩海上,但一些人借买谷捕鱼之引,远出海外贸易。中丞许浮远“出示招谕,凡留贩人船,不论从前有引无引、日远日近,俱准驾回照例报官纳饷,一切私通及压冬情罪悉宥免。”。许浮远的做法

A.旨在扩大海外贸易

B.终结了海禁政策

C.具有一定的开明性

D.加剧了局势动荡

20、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也会产生某种盲目性”,因此,要对其进行“计划的指导、调节和行政的管理”。其意在(     

A.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B.指明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C.探索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道路

D.强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21、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A.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B.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22、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礼”的阐释(部分)。据此可知,先秦儒家认为“礼”的主要功用在于(     

     

出处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礼记·曲礼》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

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荀子·大略》

A.构建合理有序的社会秩序

B.消弭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

C.与法治相辅相成维护统治

D.强化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23、洋务企业经营过程中,李鸿章热衷于官督商办;张之洞虽认为官商“权限必须分明”,但强调“盖国家所宜与商民公之者利,所不能听商民专之者权”,企业“利可归重股东;权则股东须有限制”。这反映洋务派(     

A.经济理念仍囿于传统

B.顺应了近代化潮流

C.践行了中体西用主张

D.强调规范管理企业

24、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大化改新以失败而告终

B.传统政治势力影响犹存

C.贡举制是选官主要途径

D.人才选拔趋于公平公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26、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27、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28、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29、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30、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31、“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1、新航路开辟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经济全球化启动

2、 ⑥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3、跨国公司建立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32、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33、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34、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概述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

 

36、阅读下列两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出合理解读。

图1美国,1947年

 

图2捷克斯洛伐克,1949年

 

37、   当代史学家认为,到1900年左右,世界才最终覆盖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请结合19世纪末的有关史实,简述这种现象形成的过程,并分析该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复辟时期,当时针对王位继承问题在议会内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传统的两派,这就是后来的辉格党和托利党。此时的两大党“没有政党的组织和纲领,其内部也极不统一,只不过在某些方面达成一定共识”。光荣革命之后,议会的地位逐渐上升,两大党已露出现代政党的许多特征。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两党为扩大在选民中的影响,最终突破了议会内部这个狭小的领域,成为深入社会的政治组织。两党为了拉拢选民实行更加贴近选民意愿的主张,两党阶级基础发生变化,成为现代政党。

______摘编自张赫《代议制的英国模式论析》

材料二:美国自南北战争结束至1932年,共和党占据绝对优势,成为“老大党”。从1932年到1968年,多为民主党执政。70年代以后,两大政党势均力敌,执政时间相差不大。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的第三党,他们多次向两党制发起挑战均未成功。美国政党在组织形态上无“形”可塑。但“实际上,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们不仅操纵着选举,从中挑选自己的政治代言人,而且通过两大政党之间相互制衡维护着政治稳定”。当外患大于内忧之时,两党在国内外政策中基本保持一致与合作。

______摘编自禄德安《试析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及其对美国外交的作用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党政治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39、概述隋唐和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