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守或匪亲 或:倘若
B.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
C.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充满
D.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太息一般的眼光(忧郁)
C.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晴天的景象)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极度困厄时,人的压抑与苦闷无法申诉,往往就会“述往事,思来者”,用来寄托日渐渺茫的政治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司马迁内心盈溢着看透自然、洞穿生死、直视生命的悲怆。
①于是他隐忍以行,通过著书“立言”直面人生的苦难
②但在《史记》未完成之前
③通过著述摆脱对生命价值的困惑与疑问
④司马迁深感他无权放弃生命
⑤在对历史的思考与描述中获得生命的尊严与生存的终极意义.
⑥虽然遭受了“腐刑”的奇耻大辱
A.⑥②①③⑤④ B.③⑤④⑥②① C.③④⑤⑥①② D.⑥②④①③⑤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C.《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首著名长诗,在当时广为传诵,有诗为证:“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D.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后世影响较大。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些官员涉嫌违法犯罪,却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企图对抗组织调查,这无异于 ,最终必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②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自己的领土上从事一些正当的建设活动,这天经地义、 。
③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当兵出身,他像做产品一样进行公司的制度建设,赏罚分明,因此,整个万达 ,运转有序,工作效率极高。
A.螳臂当车 无可非议 令行禁止
B.蚍蜉撼树 无可厚非 上行下效
C.螳臂当车 无可非议 令行禁止
D.蚍蜉撼树 无可非议 上行下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经久不衰。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当前,院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师带徒,出名医,中医独具特色的技艺需要活态传承。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只传承,不创新,捧着金饭碗也只会越吃越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莫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我们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守正”,也不能因为“守正”而不去创新,必须把“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
(摘编自白剑峰《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承中医药精华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
B.师徒口传心授保存了中医独特的技艺。
C.“草根”中医是院校教育培养的中医专才。
D.跨行业合作为中医药创新带来广阔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证,层次分明。
B.文章第二段以例证法论证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C.文章第三段论证守正创新可以使中医药健康发展。
D.文章论证目的是希望中医药能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奇方不可能成为中医院校的教材。
B.中医药的传承史就是中医院校的发展史。
C.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替代中医的师徒相授
D.青蒿素的诞生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明证。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洞天石扉,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 。(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 。(陆游《诉衷情》)
(6)桐花万里丹山路,_________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 。(《中庸》)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 。(《孟子》)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告诉我们:少苛责别人,就不会招人怨恨了。
(2)《劝学》中“ , ”两句用木材取直、刀剑磨砺做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中“ , ”两句写了作者对春天的极度喜爱,渴望与春同住的心情。
9、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赤壁雄奇的景象进行总结,并引出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无限苦闷。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周瑜从容不迫,指挥若定,谈笑之间,大败曹军。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败逃北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一生志在收复中原,可惜得不到朝廷重用,他只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刘裕挥师北伐、收复故土时的英雄气概和赫赫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写沦为金人统治的地区,一片祥和景象,百姓安于现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声声慢》中,表现气候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难以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之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禁黯然神伤。
(10)面对险要高峻的山峰,汹涌澎湃的江水,不禁想到苏轼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险景象。
(11)当愁绪满怀,无法言尽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成为我们抒发内心情感的最好选择。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人诗心往往相通,陆游曾在某年的“十一月四日”夜阑人静之时“卧听风吹雨”,梦见“铁马冰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类似情怀。
(2)“赋”体之文多铺采摛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表现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___________”谴责统治者对搜刮的财物毫不珍惜。
(3)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洞箫之音使蛟舞妇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鸟鸣声、泉流声描写琵琶女所弹乐曲美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红梅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1】这首词的词眼是__句子, 并对词眼作简要分析。
【2】结合诗句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修辞手法。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见素学科登第。景龙中,解褐相王府参军,历卫佐、河南府仓曹。丁父忧,服阕,起为大理寺丞,袭爵彭城郡公。坐事出为坊州司马。入为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迁谏议大夫。天宝五年,充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黜陟使,观省风俗,弹纠长吏,所至肃然。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天宝十三年,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代陈希烈。见素既为国忠引用,心德之。时禄山与国忠争宠,两相猜嫌,见素亦无所是非,署字而已,遂至凶胡犯顺,不措一言。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败桃林,潼关不守。是月,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诣。见素与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遇上于延秋门,便扈从之成阳。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龙武将军陈玄礼惧其乱,乃与飞龙马家李护国谋于皇太子,请诛国忠,以慰士心。是日,玄礼等禁军围行宫,尽诛杨氏。见素遁走,为乱兵所伤,众呼曰:“勿伤韦相!”识者救之,获免。魏方进为乱兵所杀。是日,朝士独见素一人。是夜宿马嵬,上命见素子京兆府司录参军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凌晨将发,六军将士日:“国忠反叛,不可更往蜀川,请之河、陇。”或言灵武、太原,或云还京,议者不一。上意在剑南,虑违士心,无所言。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七月,至巴西郡,是月,皇太子即位于灵武。寻命见素宣传诏命,便行册礼。见素以奉上皇幸蜀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上元中,以足疾上表请致仕,许之。宝应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丧事官给。
(节选《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五十八》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B.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C.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D.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古代常用穿着代指出身,如用“布衣”代指平民,以“青衣”代指高级官员。
B.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C. 册礼,册立、册封的礼仪。封建王朝皇帝的封禅、即位,实行册礼;后来唐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D.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见素选拔官吏公正,纠正吏治,颇有威望,担任江两、山南、黔中、岭南等道黜陟使,巡察各地,检查各级地方官员政绩优劣,惩办贪官污吏。
B. 韦见素为感杨国忠的举荐之恩,有意附会,但他也深知安禄山与杨国忠的争斗,所以韦见素也不管是非,以致使凶险的胡人反叛,不置一言。
C. 韦见素深得民心,哥舒翰兵败潼关,玄宗仓惶出逃,护从禁兵发动兵谏,杀死杨国忠,韦见素被认识他的相救,没有被军兵刺伤。
D. 韦见素因保护玄宗入蜀有功,受到加官进爵。后患脚病上表请求退休,朝廷答应了他。死后追赠司空,谥号忠贞,由官府办理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
(2)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破圈”是近几年网络流行的一个热词。“圈”是什么?通常认为,圈就是认知的集合,就是生活的轨迹与范畴。有人说,了解一个人,看他交往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圈”里以及在所处的圈里的影响力即可。
现在请你以一名大学新生的身份,给你高中时的好友写一封信,谈谈你对“破圈”这个问题的思考及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