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老旧社区景观改造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街心公园藏身于大城市的街巷中,弥补了城市步行环境欠佳、活动场所不足的局限。

B. 对于将房产税纳入立法议程的提议,业内人士认为,房产税方案与现行政策的关系仍待捋顺,这是房产税立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C. 凭借智能化的设计与强大的功能,这款扫地机器人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较短时间内就抢占了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D. 该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我国经济增速的止跌回升仍将受到多种因素所影响,如国企改革、技术创新能力、城市的发展规模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与世界连接,电子阅读的便捷,使人不免产生忧虑:还有多少人会钟情于纸质阅读呢?那神圣的文学阅读,是否会成为好景不再的明日黄花

②月光下,山墙那边传来一阵笛声,只听它时而低回婉转,时而穿云裂石,众人都听得痴了,就连墙上映着的竹影也仿佛听懂似的轻轻摇曳着。

③年轻画家毅然赴藏,深入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④100多年前的10月10日,是一个风雨如磐的时刻,革命的浪潮以风卷残云之势,摧毁了早已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从而终结了满清贵族对中国长达260多年的统治。

⑤地处中国西南的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誊,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⑥这些审美趣味化为文化基因,汇聚到历史长河里,孕育了辉煌独特、山高水长的中华文明史。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⑤⑥   D. ①④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③②①⑤⑥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yǔ)   风景(shā)  岿然不动(kuī)   真金不怕火(liàn)

B. (yù)   稀泥(huó)   病入膏(huāng)  吉人自有天(xiàng)

C. 身(jī)   (liáo)望哨 功亏一(kuì)   如五里雾中(duò)

D. (zhǒng)  入场(quàn)  粗制造(làn)  风马牛不相(jí)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全然忘记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②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③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的褒奖和肯定,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是埋着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针对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医患关系等矛盾,行走于都市乡村的调解员对当事人摇唇鼓舌,不厌其烦地“劝和促谈”。

⑤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⑥上海福喜的过期肉事件,再一次引发跨国连锁餐饮品牌供应体系的巨大动荡,麦当劳一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日前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新增“留守儿童保护”专门章节,其中提出父母外出后应当与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这一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不仅要求民政部门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 还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此外,还规定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定期将留守儿童监护、抚养和身心健康情况报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摘编自2016年12月6日《广州日报》)

材料二:

目前中国共有6102.55万的留守儿童,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一个人”生活。而湮没在历史时光中的留守者,至少有整整一代人。

过去一直说如何重视,但具体到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这次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由民政部牵头,是二十几年来的第一次。儿童不再留守,就是要让他们与父母团聚。让父母返乡,还是让孩子随迁?学者段成荣的建议是,从制度上创造条件,让孩子跟着父母进城。

大学毕业后,黄湘洁作了一个“逆历史潮流”的选择:留在家乡湘西的老司岩千年古寨,当一名幼儿园老师。黄湘洁的故乡在湖南老司岩,明清时期曾富贾云集的千年寨子,今天一切依旧保持地理原貌——很陡很长的石板路,村口岩壁上比谁都老的古树,还有躺在荒野中间破败的祖屋。寂静,是最大的变化。今天的老司岩仅185户农家,685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去一半。留守儿童39名,孤儿2名。

1984年,一纸中央文件松开了乡村户籍人口“自由出入”城市的高墙。仅1989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就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万人迅速蹿到了3000万人。即使闭塞如老司岩这样的古寨,也在错过第一波打工潮后听到了风吹草动。1992年,黄湘洁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她和姐姐、弟弟三人独守家中。那年黄湘洁两岁。

“当时的乡村,穷是一种常态。”从事农村问题研究近三十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说。1984年,还是在校研究生的他跟着导师到辽宁、山东等地的农村调研,最大的体会就是农民那股想要外出谋生的深切冲动。

彼时的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才不久,粮食价格低,还需缴纳农业税费,种地基本不挣钱,有时辛辛苦苦干一年,还赔钱。尤以1994-1996年最为严峻。而远在近千公里外的广东佛山,当时外来工已经可以拿到数倍于内地的工资。以至于农民外出务工,都被中西部地区政府视为一件大事拿到办公桌上讨论。

四川则更有趣,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四川普查办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由政府推动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后来被其他地区当作经验争相效仿。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黄湘洁的归来也让村里人不解。他们说,一定是在外头找不到工作吧。2013年9月,在当了志愿者一年后,她打消了出走的念头。她说,“不要让这些孩子再被遗忘了”。

(摘编自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

材料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6月19日《关于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材料四:

2016年9月21日,河南全省法院“送法进校园暨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发放仪式”在郑州市古荥镇实验小学举行。这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连续第五年送法进校园,为该省650万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孩子们也获得了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学习保护自己的技巧和方法。

据悉,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让爱相伴--让法律照亮留守儿童回家的路”。活动现场,河南基层法官讲述了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孙雪梅现场授课,教孩子们如何预防性侵害,保护自己。四个留守儿童代表用诗歌朗诵《爱的礼赞》,向所有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表达最朴素的谢意。

据有关部门统计,人口大省河南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650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还多。

(摘编自2016年9月21日“中新网郑州”)

1下列对上述新闻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中提到的曾富贾云集,而今却极度贫穷、寂静的村寨老司岩,在中国大地上绝非个案,而是我国村庄的缩影,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留守儿童的主要聚居区。

B. 像黄湘洁那样,在大学毕业后能够主动选择回到贫困的家乡当志愿者,并且最终为了那里的孩子留了下来的,在当今中国还属于少数。

C. 目前,儿童总数已达6000多万,留守儿童的产生非一时一地的结果,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有20多年的历史。

D. 有关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易受到意外伤害,而留守女童比留守男童存在相对更为明显的负面情绪。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A. 四则材料来源不一,有门户网站、报纸等,报道时间也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留守儿童问题应当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B. 材料二中,还在读研究生的段成荣就来到外出打工人数较多的山东、辽宁等地展开实地调研,切实感受到了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真实的生存现状。

C. 材料一、四站在政府机构层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报道,体现了社会上层对留守儿童的重视;材料二、三主要从民间个体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相关报道。

D. 如果全社会形成合力,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快乐地成长,可以适当缓解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E. 相对而言,《光明日报》的调研报告采用了《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和“中新网郑州”所不具备的列图表和列数字的手法,显得更直观明了。

3请结合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应当如何将关爱留守儿童落到实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读到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土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

②屈原《国殇》中的“___________”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场上敌军之众多,来势之凶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展现了楚军将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③《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追先帝遗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在饮食上不要追求饱足,在居住方面也不要追求安乐,还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可以算得上是好学之人。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形。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中的内容虽然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意旨却极为博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王权,也在于建筑。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构件特征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建筑学的理念。

(2)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的豪情,只要是我们追求的,即使为之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3)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重视“立大志”,还强调“持志”,即立志后坚定不移。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孟子的“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都在强调哪怕身处困境,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的人生乐趣与他人不同,自己最爱修身养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人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人见利而忘义,“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行为就是失其本心。

(4)郦道元《三峡》中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五个有比喻色彩的对比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用材之多,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柱”比田间农夫。

(2)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的怀抱。

(3)古诗词中有很多含有“自”或“空”的诗句,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英雄的失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茅舍疏篱

宋·杨无咎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注:①杨无咎,南宋时画家、词人。高宗时,因不愿依附奸臣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尤善画梅。②宁宁:宁静之意。③移时:谓少顷。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舍疏篱”,这是梅花生长之处。历来文人雅士总喜欢把他们眼中的梅花置放在清幽、远离尘世的地方。

B.“半飘残雪,斜卧低枝”两句,是以比拟手法来正面刻画梅花形象,上句写梅花之洁白晶莹,下句刻绘梅树姿态之飘逸。

C.“判瘦损,无妨为伊”,意谓梅花虽然“瘦损”,却如此品格高洁,为了欣赏它,天气寒冷也“无妨”。

D.这首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画了一位生性孤傲、不随波逐流的世外高士的形象。

【2】请结合本词内容赏析其语言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以戏为诚直。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奏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琬纳其言,乃上疏。由是琬遂还住涪。疾转增剧,至九年卒,曰恭。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B.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C.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D.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弟,即表弟,亦通称为姑舅兄弟。“内弟”则是指妻子的弟弟。

B.茂才,就是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称为茂才,明清时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叫秀才,有时也沿称茂才。

C.假节,假以符节,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吏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D.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谥号都是用来表彰赞扬其生前功绩的。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琬处理政事安民为本,不做表面文章。作广都长时,刘备突然来访,见蒋琬诸事不理,又喝得大醉,大怒,要问罪斩杀。多亏诸葛亮为他求情,才免于处罚。

B.蒋琬遇事沉着冷静,从容有度。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人心惶惶,蒋琬面无喜忧之色,神情举止一如平常,这不仅安抚了人心,同时也在百官当中树立了威望。

C.蒋琬为人心胸宽广,心地无私。督农杨敏曾诋毁蒋琬,有人告诉蒋琬,蒋琬却不追究。待杨敏因事获罪,众人又认为他必死无疑,但蒋琬心无偏见,杨敏得以免除重罪。

D.蒋琬行军打仗善纳忠言。诸葛亮曾多次出兵北伐均未建功,蒋琬欲改水路进攻,后来听从建议,搁置了这个计划。最后如诸莴亮一样,壮志未酬身先死,不能不令人叹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2)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

【5】蒋琬放弃水路北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予以概括。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不少领域都活跃着一批所谓的“外行”,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能做出突出的贡献;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与成就无缘。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