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职/案  绸/荒 积/动  刑/才录用

B./通  污/连 复/开  道/心如意

C.别/道  琴/晕 勉/迫  负/井离乡

D.联/让  鸟/姻 凉/迷  候/机而动

2、普洱茶的产地在(  

A.云南 B.广西 C.广东 D.福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②《你在高原》长篇累牍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③心灵中的家园情愫让人魂牵梦绕,现实中的舐犊情深令人朝思暮想,家总有一股文化亲和力与情感凝聚力,激发人们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自觉担当。

④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⑤小小的一本教辅书关系到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前途,围绕教辅书产生的诸多争论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⑥他虽然犯了许多罪行,但罪不容诛,最后被判了无期徒刑。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____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____他们__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____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__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A

/

如果

/

/

从而

B

尽管

如果

/

/

从而

C

尽管

/

既然

因而

D

/

/

即使

因而

 

 

A. A   B. B   C. C   D. D

5、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通知的结构一般由标题、上款、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

B. 总结的三要素分别是目标、步骤和措施,三者是环环相扣的。

C. 常见的广告标语有赞扬式、号召式、情感式、综合式等形式。

D. 求职书和自荐信都是交给用人单位,谋求职位的书信。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有一个战士跑上来向周大勇报告:炊事班老孙又昏倒了!

周大勇急急地离开队伍行列向后跑去。通讯员小成也跟着连长向后跑去。周大勇通红的脸上汗水混着沙土。他浑身是汗,衣服透湿,像刚从河里跳出来一样。

周大勇跑到老孙跟前,看见一个炊事员抱着老孙。他一条腿跪下去,从炊事员怀里把老孙抱过来,紧紧地搂到胸前。

那个炊事员站起来,说:连长!老孙,老孙不行啦!

周大勇说:去!快去帮助指导员。看,那不是指导员?他又扶着谁!

那个炊事员望着老孙,迟迟疑疑停了好久才走开。

老孙眼发直,干枯的嘴唇咧开,脸涨得通红,脖子上暴起发紫的血管。他的嘴唇动着,仿佛要给自己的同志和这世界留句什么话,但是说不出来。不大一阵工夫,他的呼吸由急促变得微弱了,脸由通红变成灰白……蜡黄……

周大勇紧紧地搂着老孙,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盯着老孙那半闭的眼睛,心神错乱地嘟哝:有一口水就好了!有一口水……通讯员小成也机械地重复:有一口水就好了!

一口水一条命呀!

敌人三架飞机,绕过来又栽下来,一条条的火箭,穿在周大勇周围的沙子里爆炸了。炸起的沙土扑在周大勇和老孙的脸上。周大勇用自己的胸膛遮掩住老孙。

周大勇望着那俯冲扫射的敌机,眼里喷火。

团卫生队队长,骑着马赶来了。他跳下马,喊:有办法,有办法,这针药有效。

卫生队长拼命地把注射器的针尖往老孙胳膊上的血管里扎,可是扎不进去。生命离开了老孙,血管,筋肉都僵硬了!周大勇把老孙轻轻放到地下,站起来。他把自己的破衣袖子撕下一片,想盖在老孙脸上,免得沙子吹进老孙眼里。可是周大勇拿上那块破布,呆呆地站在那里,像是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像是他的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循环,思想也木然不动了!

老孙啊,老孙!同志们走路你走路,同志们睡觉你做饭。为了同志们能吃饱,你三番五次勒裤带。你背上一面行军锅,走在部队行列里,风里来雨里去,日日夜夜,三年五载。你什么也不埋怨,什么也不计较;悄悄地活着,悄悄地死去。你呀,你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啊!部队哗哗哗地前进着:战士们,担架队员们……走啊!走啊!老孙没有走完的路,同志们要走完!

战士们用眼光向倒下去的同志致敬。听不见长吁短叹,看不见愁眉苦脸,只有一种沉重而又严肃的空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周大勇双手撑在腰里,再一次地望望老孙那老诚忠厚的脸相。啊,这个跟他周大勇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士,永远放下了自己的行军锅,永远再不会向他说:连长,我没啥能耐,吃点苦总还行……我好赖是个党员。唉,我做的事太少……连长,你跟指导员劳累的,教人心疼!周大勇心里绞痛:有多少英雄好汉倒下去了啊!有多少热血浇在中国的土地上了啊!

周大勇和小成,用黄沙掩埋了老孙的尸体。趁团供给处的队伍过来的工夫,周大勇要了一片炮弹箱子上的木板,用刺刀削了削。他从文书手里接过来毛笔,在木板上写着:

共产党员孙全厚,五十七岁,山西孝义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

周大勇把这个木牌插在老孙的墓前,望着它,望着它!

周大勇擦了擦头上的汗,背上老孙留下的行军锅,正要去赶自己的连队,团政治委员李诚上来了。李诚满脸是沙土,嘴唇干得裂开小口子,鼻孔里塞了一团棉花,上嘴唇还有干了的鼻血。他的马满身是汗,口里流着白沫。

李诚跳下马,看了看墓牌;站在坟墓旁边,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像刀子刻的一样。他抬起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着前进着的战士。

突然,李诚向战士呼喊:

同志们!一个战士倒下了,千百个战士要勇敢前进!一个共产党员倒下了,千百个共产党员要勇敢前进!大山沙漠挡不住我们;血汗死亡吓不倒我们。前进!哪里有人民,我们就到哪里去;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更需要我们。前进,勇敢前进!战胜一切困难。

这用全部生命力量喊出的声音,掠过战士们的心头,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空雷似地滚动。

战士们踏着沙窝,急急地向前走去。他们那黑瘦的脸膛上,眼窝里,耳朵里,嘴唇上,都是厚厚的一层沙土;两腿沉重得像灌满了铅。但是,他们都挺起胸脯扬起头,加快脚步,一直向前走去。他们都坚毅地凝视迎面移来的沙漠,凝视远方。

沙漠的远方,一阵旋风卷起了顶住天的黄沙柱。就算它是风暴吧,就让它排山倒海地卷来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军途中,连长周大勇将昏倒的炊事班战士老孙搂在怀里,眼睁睁地看着老孙的生命一点点地逝去。小说描述了炊事班战士老孙牺牲的情况,故事悲壮、感人。

B.小说写周大勇与通讯员小成反复念叨“有一口水就好了”,表现了他们救人时痛苦而无奈的心情,突出了行军途中战士们干渴的情形以及沙漠环境的极度恶劣。

C.周大勇掩埋老孙,在墓前插上木牌,背上老孙的行军锅追赶连队,这表现了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也表明周大勇将接替老孙的工作,突出了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D.小说描写战士们在团政治委员李诚用全部生命力量喊出的话语的激励下,挺胸抬头,加快步伐勇敢向前,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激情,为小说涂抹上亮丽的色彩。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写周大勇催促那个炊事员去帮助指导员,用“去”“看”表示情况紧急,“他又扶着谁”表明行军途中战士伤病较多,亟须帮助。

B.小说先细致地描绘老孙昏厥的模样、呼吸的变化,再写周大勇念叨“有一口水就好了”,然后写卫生队长骑马赶来救治,小说情节紧凑有致,情感丰富细腻。

C.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比如,敌人的三架飞机飞来轰炸,周大勇用自己的胸膛遮掩住老孙,这一细节表现了周大勇把战友看得比自己更为重要的高贵品质。

D.小说中李诚呼喊的话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感情沉痛而富有激情,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突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意义及人民军队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小说画横线部分两次描写周大勇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

【4】《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被誉为“英雄史诗”,是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请从选材的角度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古代诗人登临古迹,常有自然永恒而人世沧桑的感慨。游览黄州赤壁,苏轼唱出“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感叹江水滔滔而风流人物已逝;登临京口北固亭,辛弃疾吟道“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叹惋江山永恒而英雄不再;来到古都金陵,王安石咏出“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________________”,感慨六朝消亡而寒烟衰草依旧。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表达自己梦醒之后的惆怅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乞丐的故事来论证尊严的重要性。

(3)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飘零来表现南宋国事危亡,个人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课文与默写。

(17)A.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A.诗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

(19)A.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富家子弟争相打赏的情景。

B.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20)诗中写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诗中借月和江水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本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句,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B.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诗人由琵琶女生活的不幸,联想到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两人同病相怜,于是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

(24)诗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的环境。

(26)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7)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诗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

(28)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人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9)写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并承诺为她谱写歌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琵琶女面对诗人的再次邀请,作出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琵琶女最后一次演奏结束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_____;适百里者,宿舂粮。(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可堪回首,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德之不修,学之不讲,____________,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8)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3)__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4)青泥何盘盘,______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廊腰缦回,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杜牧《阿房官赋》)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落星寺①(其三)

黄庭坚

落星开士②深结屋,龙阁老翁③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①落星寺:在都阳湖北,庐山南。相传天降巨星化为岛,寺即因此得名。②开士:和尚。③龙阁老翁:泛指文人墨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结屋”的“深”字是全诗的关键,落星寺坐落在山间深处,因而幽静寂寥,下文便全从“深”字铺展开去。

B.领联于写景中表现了落星寺的清幽僻静,那江上的孤帆远影反衬出落星寺的遥远,更显出诗人的冲淡平和之性情。

C.尾联构思新颖,写在像密集的蜂房一般的僧房中以藤煮茶,既见山中的无聊,又巧妙烘托出寺院孤寂清幽的氛围。

D.全诗不用典故,不加藻饰,诗人借助娴熟的烹字炼句技巧,使平淡的语言彰显无穷韵味,像是一首优雅的清唱曲。

2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芳,字伯文,彭城人也。父邕,刘骏兖州长史。邕同刘义宣之事,身死彭城。芳随母逃窜青州,会赦免。芳母子入梁邹城。慕容白曜南讨青、齐,梁邹降,芳北徙为平齐民,时年十六。芳虽处穷窘之中,而业尚贞固,聪敏过人,笃志坟典。昼则佣书,以自资给,夜则读诵,终夕不寝,至有易衣并日之敝,而澹然自守,著《穷通论》以自慰焉。会萧赜使刘缵至芳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与缵相接寻拜中书博士后与邢产等俱为中书侍郎俄而诏芳与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从驾洛阳,自在路及旋京师,恒侍坐讲读,芳才思深敏,特精经义,博闻强记,尤长音训,辨析无疑。王肃之来奔也,高祖雅相器重,朝野属目,芳未及相见。高祖宴群臣于华林,肃语次云“古者唯妇人有笄,男子则无”。芳曰:“推经《礼》正文,古者男子妇人俱有笄。”肃曰:“《丧服》称男子免而妇人髽,男子冠而妇人笄。如此,则男子不应有笄。”芳曰:“此专谓凶事也。《礼》:初遭丧,男子免,时则妇人髽;男子冠,时则妇人笄。言俱时变,而男子妇人免髽、冠笄之不同也。又冠尊,故夺其笄称。且互言也,非谓男子无笄。又《礼·内则》称:‘子事父母,鸡初鸣,栉纚笄总。’以兹而言,男子有笄明矣。”高祖称善者久之,肃亦以芳言为然。诏以芳经学精洽,超迁国子祭酒。以母忧去官。芳沉雅方正,概尚甚高,经传多通,高祖尤器敬之,动相顾访。太子恂之在东宫,高祖欲为纳芳女,芳辞以年貌非宜。高祖叹其谦慎。芳撰郑玄所注《周官仪礼音》、干宝所注《周官音》等各一卷,《辨类》三卷,《毛诗笺音义证》十卷,《礼记义证》十卷,《周官》《仪礼义证》各五卷。延昌二年卒,年六十一。赐帛四百匹,赠镇东将军、徐州刺史,谥文贞。

(选自《魏书·刘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萧赜使刘缵至/芳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与缵相接/寻拜中书博士后/与邢产等俱为中书侍郎/俄而诏芳与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

B.会萧赜使刘缵至/芳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与缵相接/寻拜中书博士后/与邢产等俱为中书侍郎/俄而诏芳与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

C.会萧赜使刘缵至/芳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与缵相接/寻拜中书博士/后与邢产等俱为中书侍郎/俄而诏芳与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

D.会萧赜使刘缵至/芳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与缵相接/寻拜中书博士/后与邢产等俱为中书侍郎/俄而诏芳与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如《(书)序》:“讨论坟典。”

B.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设于晋武帝咸宁四年。

C.母忧:是母丧的婉辞。古代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孝,一般为一年。

D.诏:基本字义是“告诉、告诫”“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文中是皇帝下达命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芳夙遭闵凶,身世坎坷。其父因参与刘义宣事件而死,他与母亲逃到青州,被赦后进入梁邹城;慕容白曜南征,梁邹投降,十六岁的他又北迁为平齐民。

B.刘芳勤奋好学,澹然自守。他生活困窘,但聪敏好学,白天替人抄书来养活自己,晚上彻夜苦读;虽然几天就把衣服穿破了,但淡泊自守,甚至著文自我安慰。

C.刘芳精通经义,博闻强记。在华林宴会上,王肃说古时只有妇人有笄,男子则没有,刘芳认为男子也有,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令高祖和王肃为之叹服。

D.刘芳通晓经传,著述颇丰。他气节高尚,学识渊博,深受高祖器重和尊敬;他著作等身,撰写郑玄所注《周官仪礼音》、干宝所注《周官音》等多种作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肃之来奔也,高祖雅相器重,朝野属目,芳未及相见。

(2)太子向之在东宫,高祖欲为纳芳女,芳辞以年貌非宜。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①事者,生于虑,成于务。——《管子》

②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刘过

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

④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土耳其谚语

⑤贫困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英〕约翰逊

⑥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近平

2021年2月25日,国家隆重表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全国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为了推动青年学生敬仰学习楷模,弘扬时代精神,自强中学学生会拟向全国广大青年发出“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学习的倡议”,请以上述材料中的二至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以自强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