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 庭下如/积水空明

2、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世界,其中“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这种局部代整体的手法是借代。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核舟记》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舟窗上所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苏轼的《赤壁赋》,与“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契合。

D.《诗经》先秦时叫做《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儒家“五经”之一,它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3、以下关于文学常识和语法知识的表述有误的是(     

A.《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等。

B.《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传记,作者用他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赅。如李清照《渔家傲》中运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典故。

D.丈夫之冠指的是古时男子十六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4、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分别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B.消息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后两部分有时候暗含在主体当中),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金字塔结构” 。

C.《孟子》一书的作者是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D.《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中加点的“书”都是指书信,两文都是作者用书信的方式告诉友人自己所见的奇山异水。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句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了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你是怎么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词填空

(1)《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诗》中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相似,激励人们突破传统思想,大胆创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 ?满眼风光北固楼。

(5)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说着,来到沁芳亭边,只见袭人、香菱、侍书、晴雯、麝月、芳官、蕊官、藕官十来个人,都在那里看鱼玩呢,见他们来了,都说:“芍药栏里预备下了,快去上席罢。”宝钗等随携了他们,同到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连尤氏已请过来了……只见筵开玳瑁,褥设芙蓉,众人都笑说:“寿星全了!”上面四座,定要让他们四个人坐。四人皆不肯。

宝玉便说:“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中有说行这个令好的,又有说行那个令才好的。黛玉道:“依我说,拿了笔砚将各色令都写了,拈成阄儿,咱们抓出那个来就是那个。”众人都道:“妙极!”即命拿了一副笔砚花笺。香菱近日学了诗,又天天学写字,见了笔砚,便巴不得连忙起来,说:“我写。”众人想了一回,共得十来个,念着,香菱一一写了。搓成阄儿,掷在一个瓶中,探春便命平儿拈。平儿向内搅了一搅,用箸夹了一个出来,打开一看,上写着“射覆”二字。宝钗笑道:“把个令祖宗拈出来了。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探春笑道:“既拈了出来,如何再毁?如今再拈一个,若是雅俗共赏的,便叫他们行去,咱们行这一个。”说着,又叫袭人拈了一个,却是“拇战”。湘云先笑着说:“这个简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我不行这个射覆,没的垂头丧气闷人,我只猜拳去了。”探春道:“惟有他乱令,宝姐姐快罚他一钟!”宝钗不容分说,笑灌了湘云一杯。

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猜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起拳来。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镯子响。一时,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二人限酒底酒面。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众人听了,都说:“惟有他的令比人唠叨!倒也有些意思。”便催宝玉快说。宝玉笑道:“谁说过这个,也等想一想儿。”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枝折脚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说得大家笑了。

……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磴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磴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原是纳凉避静的,不觉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娜不胜,便睡着了,心中反觉自悔。早有小丫头端了一盆洗脸水,两个捧着镜奁。众人等着,他便在石磴上重新匀了脸,拢了鬓,连忙起身,同着来至红香圃中。又吃了两杯浓茶,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一时又命他吃了些酸汤,方才觉得好了些。

【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删改)】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漠不关心地翻看着《红楼梦》。

B.风云变幻,流年更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旋律。

C.希望我国的航天事业能够蒸蒸日上,不断突破创新,继续奔赴星辰大海。

D.阅读和创作相辅相成,读的过程能给大脑提供灵感,写的过程则是灵感的释放。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行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行令方法主要为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文人雅士则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

B.筷子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挟”,也作“荚”。两汉又出现了“筋”字,唐、宋、元、明、清时统称“箸”。

C.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谱式。常见的曲牌名有《朝天子》《南乡子》《卜算子》等。

D.笔、墨、纸、砚,古称“文房四宝”,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中大观园里众姐妹给宝玉做寿,猜拳、饮酒,使得众人的诗才、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示。

B.红楼梦中,以花喻人是常见的手法,如“三春去后诸芳尽”指众女儿风流云散的结局。“沁芳亭”暗示着“花落水流红”。

C.《红楼梦》里有句话:“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林黛玉。

D.选段中黛玉担心宝玉想不出,便替他完成,既表现了她对宝玉的关心,也体现了她的才华横溢。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淡竹

苏沧桑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园”的山林中。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园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②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入世让它们踌躇满志,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倾其所能。甚至动物。几只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妈妈的乳头。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③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一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④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⑤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本性上的宽容与谦逊,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睿智。他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和清风明月的和唱中,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⑥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⑦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萌,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⑧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⑨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 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⑩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第②段突出了所写事物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

2分别用一个字归纳文中竹的三个特点,并说说这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第⑧段写了李白等诗人及其诗句,能否把这段内容删掉?为什么?

4本文写“竹”,为什么用“他”来称代?

5本文语言优美、隽永,请赏析第②节中划线的句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一线光亮是力量,一瓶水是力量,一声呼唤是力量,一次牵手是力量,一个微笑是力量……

请以“力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姓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