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旋(wò)            致密             眼花乱(1iào)          五彩斑澜

B.裂(guī)            枯躁             然而止(jiá)            漫不经心

C.发(míng)          褶皱             怒不可(è)             不修边副

D.困(juàn)          迁徙             销声迹(nì)             轻歌曼舞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B.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C. 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 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名人跟人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B.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阿西莫夫《恐龙无处不在》)

C.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振聋发聩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梁衡《壶口瀑布》)

D.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是(       

A.及郡下,太守                      诣:拜访

B.《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C.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D.故人不独亲其                      亲:亲人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B.【乙】诗前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抒写诗人对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甲】诗颈联承接颔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展现了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D.【乙】诗颈联写诗人想象登楼时所见的明丽之景: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而江中的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青草,呈现出一派芳草萋萋的景象,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

【2】两诗尾联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体育精神也是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精神的彰显,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古诗文名句

精神内涵

作者与出处

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

刚毅坚忍,铮铮傲骨

孟子《富贵不能淫》

岂不罹凝寒,_______

耐寒不凋,坚贞不变

刘桢《赠从弟》

__________

老而弥坚,壮志犹存

曹操《龟虽寿》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九万里风鹏正举。

展翅高飞,无所畏惧

___《渔家傲》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僧师徒行至蛇盘山鹰愁涧时,唐僧的马被龙太子吓跑了。后经菩萨点化,龙太子化作白龙马,随同唐僧西天取经。

B.简·爱在芬丁庄园里找到了罗切斯特,但这时罗切斯特因为一场火灾而导致双腿残疾。突如其来的变故阻止不了他们相爱的脚步,最终他们举行了婚礼。

C.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排名前四位的是: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

D.有条英国船在荒岛附近停泊,船上的水手发生了叛乱,杀死了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离开了荒岛。

2依据选段内容,按要求作答。

 只是为了告诉你,你的叔叔,马德拉群岛的爱先生去世了,他把他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你。你现在富了——只是为这个,没有别的。

谁告诉简爱这个消息的?他与简爱有什么关系?后来简爱是如何处理她所继承的财产的?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听九寨

沉 石

大多数人都曾是白天看九寨沟的,步入其境,会欣赏到那嵌入山水之间的多彩美景,尤其是那五彩石、孔雀蓝、魔幻般的池畔,还有那春分和仲秋时节被风浸染的山林,叶片的色彩宛如画笔,为那里的山水涂上大自然生命的色彩并赋予九寨沟神奇天堂之美名……

初秋早晨,当我步入九寨,把阳光与色彩收进眼帘之后,忽然产生另一种好奇的想法,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

九寨的夜很纯净,虽说只有半弦清月挂在山尖,但夜的浓度仿佛过滤了似的,黑静中带着丝丝透明的蓝梦,在寨与寨之间、山与山丛中、湖与湖的彼岸飘浮着一种夜色情绪。此时,泉击石盘的声音愈来愈响,当你贴近礁盘,俯身侧耳时,一种神奇的声响穿过石盘发出的声音,然后由喷发的水珠同时打在翠竹林里,像散落的珍珠声,形成了主声音与次声音合奏的共鸣,传递给夜空的是山的神圣,水的经典。“这是一出泉水,带动的是多音的组合!”我闭着眼睛在感悟,“水是有生命的!”

“听说,金海湖是海拔最高的山脉之湖,山与水有洞洞相连的秘密?”我指着海拔3 300多米的山峰,问旅游局的老朋友甘巴。

“那里是最原始的山洞,当年林场的工人曾进去过,谁也没有走到头。”甘巴担心地说,“光靠我这手电筒是无法走进山洞的。”

我笑了,带着一丝无所畏惧的神色:“山洞里只要有泉,单凭声音就会找到洞与洞之间的路。”

“你真的要进洞?”甘巴急了,“就是白天进去都很困难。”

“没有探险,哪来的收获!”我说,“要想写出真正的九寨神奇,一定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走进山洞里探幽,寻找的是泉的源头之母。夜里的山洞格外单纯,泉的声音在洞间回旋着,既清脆又响亮,宛如在悬崖礁盘上滴下翡翠,颗颗沁人耳畔。我屏住呼吸,透过洞内水珠闪烁的点点星光,聆听着来自泉水发出的响声,用心在寻觅着那最天然的泉之声。洞内的山盘与礁砂形成了九寨独特的地貌,泉涌出石间,并融入沙棘沉淀之后,形成了地质的钙化,水与水流出的是一种绿色的诗意。

蓦然,在我的头顶传来一阵轰鸣的水流声,像是一泻千里的瀑布巨响震耳欲聋,我惊讶地仰头望着,黑压压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这水声来自于海拔之巅,据说远古的人发现这个洞后就没出来。”甘巴说得很认真。

我凭着水声的方向,钻着一个个洞口,翻越着一个个起伏的山脉狭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脚是在沿着水系攀登,在洞的某一个磐凹处,总会有泛着泉眼的水流,静谧之中能听到泉的吟唱。“你听,在这里唱歌,有一种神奇的回声,并且传得非常远。”甘巴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神奇的九寨》。他唱的每一个音符都穿透了泉水与山石,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音箱里,真实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魅力。一曲过后,我在洞的夹层中寻觅到了真正的水源头。“快来看,我的左侧是一道水线!”我大声嚷道。

水线在夜色中闪现着一道道别致的亮丽,而且能辉映着整个山洞,是从高原飞流直下的瀑布,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这是洞中的小瀑布,真正的大瀑布还在高原深处。”甘巴说这话时,我已经明白了九寨水源的含义。我无须再去寻觅,已经用心触摸到了水的神经、泉的甘甜。当我走出九寨山洞时,站在一处最原始的崖石边眺望,眼前的九寨已经沉浸在一片茫茫的夜雾之中,东方的晨曦仿佛穿透雾纱,射出了绚丽斑斓的霞光。此时,我被迎面飘舞的晨雾缭绕,在夜与晨的交织中,再一次听到了那散发着馨香的泉水声……

1在“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根据你的体会,理解下列句子中画线处在文中的含义。

(1)我闭着眼睛在感悟,“水是有生命的!”

(2)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3作者浓墨重彩,详写夜探九寨山洞,其用意是要突出什么?请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话来帮助作答。

4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作文

那雾,不知从何处而来,愈来愈浓,以致你看不清咫尺之遥的事物。不知何时,那缕清风,那片阳光,驱散了混沌,明媚了眼前的世界。雾,它可以遮挡你的视线,却不能束缚你的行动,更无法裹住你的神往。

请以“穿过迷雾”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