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求”和“访”表现了汉文帝的诚意。
B.才调无伦的“贾生”即上一句中的“逐臣”。
C.“夜半”“前席”刻画了汉文帝的专注垂询。
D.“苍生”“鬼神”展现了贾谊广博的知识面。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殷红(yān) 呜咽(yè) 迥乎不同(jiǒng) 酣然入梦(hān)
B.污秽(huì) 憎恶(zèng) 诲人不倦(huì) 忍俊不禁(jīn)
C.愧怍(zuò) 猥琐(wěi) 怏怏不乐(yàng) 屏息凝神(bǐng)
D.忏悔(chàn) 可汗(hán) 鲜为人知(xiǎn) 气冲斗牛(dǒu)
3、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________得多了。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________地转过身子。
(3)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________压根儿就没想到这点。
A. 精致 笨拙 大概
B. 精致 滞笨 或许
C. 精巧 笨拙 大概
D. 精巧 滞笨 或许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 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等。
5、 下列选项中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搭配不当:效率与改进不当,将效率改为提高)
B.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新冠肺炎不再扩散。(搭配不当: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
C.期末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逻辑错误:应该为“时间安排不合理,复习重点不突出”)
D.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前后不搭配:应改为“昆明的三月”)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经过)。 B.求二石兽于河中(寻找)。
C.竟不可得(究竟)。 D.可据理臆断欤(主观)。
7、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满子简直就是奶奶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夸张)
B.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排比)
C.卖油翁对于陈康肃“十中八九”的射箭技术似乎并没觉得有什么精妙。(比喻)
D.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
8、吴王①闻魏有大丧②,秋,八月,自将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议欲发兵救之。帝曰:“权习水战所以敢下船陆攻者冀掩不备也今已与聘相拒,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也。”先是,朝廷遣治书侍御史③荀禹慰劳边方,禹到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吴王遁走。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注释】①吴王:三国时期孙权。②大丧:这里指皇帝去世。③治书侍御史:官名。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吴王闻魏有大丧/阿姊闻妹来
B.朝议欲发兵救之/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发所经县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D.先是/斯是陋室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权 习 水 战 所 以 敢 下 船 陆 攻 者 冀 掩 不 备 也 今 已 与 聘 相 拒
【3】结合选文,说说吴王为什么要领兵“遁走”?
9、根据课文默写。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②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④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⑦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⑧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⑨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10、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
⑦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⑧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⑨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⑩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⑪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⑫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⑬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⑭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⑮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⑯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⑰“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⑱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⑲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分析文中第⑥段景物描写的特征及作用。
【2】文中第⑨段写“我”梦中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4】“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结合文章内容,请就传承雷锋精神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雨
冯剑华
①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②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③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④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⑤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⑥“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⑦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与写美的画师。
⑧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⑨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⑩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它们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得到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她用自己充盈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梁,喂鼓了肥胖的豆英,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⑪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⑫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⑬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⑭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原文有改动)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其“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特征;把夏雨比作____________,写出了其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的特征;把秋雨比作老妇人,写出了其____________的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哪三幅富有诗意的美丽图画?
【3】请对第⑩段划线句子做简要赏析。
【4】选文第⑬段中说秋日的雨在见过、经过、做过许多之后“便显得有几分落寞”,为什么第⑭段中又说“她并不落寞”?
12、可曾有一个眼神让你至今难忘?也许是一个坚定的眼神,让你在迷茫中变得坚强;也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让你在胆怯时不再慌张;也许是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让你在失败后重新起航-----
请以“难忘你那眼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到答题卡上;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不得抄袭;
(4)卷面书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