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王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C.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D.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怜悯(mǐn) 吮吸(yǔn) 浸渍(zì) 万恶不赦(shè)
B. 恻隐 (cè) 腼腆(tiǎn) 癖性(pì) 相形见绌 (chù)
C. 贮 (zhù) 藏 推搡(sǎng) 悄然(qiǎo) 杳无消息(yǎo)
D. 箴言(zhēn) 诘责(jí) 矜持(jīn) 风靡 (mǐ) 一时
3、选出对下列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 )( )
A. 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中念书,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经过数次航行后在伦敦定居。
B. 格列佛最后航行到一个慧骃国的地方,那里的人外形好像马,缺乏智慧、自制力和礼节,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对人类十分排斥。
C. 《朝花夕拾》中《琐记》、《藤野先生》、《无常》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D.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E. 祥子没有轻易忘记自己的车被抢的事。一想起这事,他心中就觉得发怵。他恨不得马上就能买上一辆新车。为此,他更加拼命地挣钱,甚至不惜去抢别人的生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参观的人数超过10万有余。
B.《朗读者》受到中学生的广泛喜爱,靠的是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取得的。
C.为了杜绝中小学生吸毒事件的发生,桐梓县各中小学加强了禁毒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了毒品危害的严重性。
D.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好力:好勇,好斗。②遂邑:地名。③盟:盟誓订约。④倍:同“背”,违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B.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C.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D.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2)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3】请联系曹沫在齐鲁会盟中的言行,分析其人物形象。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晚次乐乡县①
[唐]陈子昂
故乡者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②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③夜猿鸣。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本诗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噭(jiào)啦:猿猴啼叫声。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子。
7、在“中学生能不能带手机进校”的辩论会上,正反双方激烈交锋。联系下面材料,针对正方的发言,为反方写一段话,反驳对方观点(150字左右)
材料一: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朱熹
材料二:《中国青年报》消息: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一些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其中有些学生迷上手机游戏,上课也在玩,视力下降,也影响听讲和学习,以致考试不及格,现在这些学生陆续被劝退。
材料三:学生认为带手机进校方便与家长、朋友联系,写作业找资料便捷。其实联系外面可以使用校内公共电话,也可以借老师的电话。而作业依赖网络,有时弊多利少。
正方:我们认为中学生可以携带手机进校,手机在身边,可以随时与家长联系,可以随时有朋友交流,也可以随时浏览网上信息。学习中遇到问题,还可以用手机上网查找资料,方便快捷,提高学习效果。
反方:
8、古诗文默写。
(1)出岭谁同出?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南安军》)
(2)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3)________________,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4)官船来往乱如麻,________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5)《曹刿论战》中写曹刿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地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金色的江南
洪振秋
①江南的乡间,寒梅在残雪消融之时,便点亮那一树树报春的“灯笼”了,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处处开始花事纷繁了。玉兰、桃花、杏花、梨花、海棠、樱花,还有自命清高的兰花,其实性子都很急,等不及“司花女神”的一声令下,便开始或浓妆,或淡抹,或整齐,或零散地抢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千楼万院了。但以食为天的农人们,却更钟情于平平常常的油菜花。农人们给足它们土地,给足它们肥料,让油菜花霸气地占据了所有城乡的视野,一任油菜花肆无忌惮地染黄了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一个个乡间,黄色弥漫了整个美丽的江南。
②此时,桃红柳绿,梨白兰香,确实美丽无比,但只要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它们只不过是遍地黄花的江南的一点点缀而已。因为这时候,在乡间的田畦旁、垄河边、菜地头,处处被金黄色染遍,更不用提那大片大片的农田和山地了。你随处可见的,尽是盛开着的油菜花,一簇簇、一丛丛,随风摇曳,热闹非凡。
③以前,我特别喜欢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用它来形容白色雪花可谓千古绝唱,可用来形容这场江南的“黄花雪”时,就觉得有些弱不禁风了。因为江南的油菜花开得太壮阔、太大气了。虽然那些娇艳妖娆的奇花异草也带来了许多明媚和俊美,但油菜花毕竟受到平民百姓普遍热爱和支持,它自然成了江南春日的主人,而且是那么强大、那么生机勃勃。
④油菜花没有海棠花娇贵,也没有桃花艳丽,更没有兰花高雅。它们很朴素、很平常,千枝黄花,总是一个模样。有时候真觉得它们像是一群庆丰收赶热闹的妇女腰鼓队,一色着装,成群结队,让人体会到一种浓浓的乡情。菜花香,百姓乐;百姓乐,饭菜香。所以,油菜花虽不是什么“名角大腕”,但前来捧场的人依然很多,因为它们的“演出”很接地气,很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⑤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偶遇江南油菜花开,看着那一簇簇金灿灿的花朵散发着的耀眼光芒,他情不自禁地写道:“黄萼衣裳绿叶绸,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乾隆皇帝的诗很多,但我只记住这一首,因为这首诗超越了对油菜花的歌颂,更有着“民以食为天”的思想。
⑥平民百姓也是这样想的,他们都认为油菜花不贱不俗,反倒贵气。在他们眼里,油菜花由一朵朵生长至一片片,便是民间的乐事,天下的盛事。油菜花开,喜盈人间:蜂蝶在田间,争着给人们带路引导;春风在街巷,抢着替人们打开柴扉酒帘迎接。不光田野金黄,不止阳光金黄,连云朵也黄了,这是油菜花带给人们的自信和希望。
⑦在江南的春日,无论是谁,只要身处其间,都会觉得田野好香、山坡好香、村庄好香,这种香味是油菜花邀约泥土的香味。这种诱人的芳香总是在百姓的饭桌上飘荡。这种乡村里最平常的香气,滋养了人们的生命,成就了人们的灵魂。
⑧油菜花开的日子就是这样,它们带着故事,带着诗意赶来江南汇集,它们浓缩了天地间金黄的色彩,使劲地要挤进这个春日,以至于这春日成了一个浩瀚无边的金色海洋。人世间的精灵们也都喜欢在此时来凑趣,来热闹,共同营造出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
⑨江南的乡间有句谚语:“油菜花开,痴鬼成堆。”油菜花盛开在清明节前后,那伤春的诗人、咏絮的少女们,都开始带着叹惋和伤情,编织着清明时节的纷纷雨,遥望着灿若红云的杏花村了。哪知,油菜花一夜之间就把窗外的大地浪漫地染遍,那种黄灿灿的明丽鲜活,让人眼前豁然一亮,刹那间又生出新的遐想。男男女女们都迫不及待地洗去了冬日的尘秽和呆板,忽地轻松起来,活泼起来,争着穿上花枝招展的衣裳,欢笑着一头扎进万般明媚的黄色国度里。阳光把大片金黄的田野照得更亮了,欢呼的人群相视大笑,用各自的方言,南腔北调地相互嗔怪着“痴鬼成堆”,然后变成一股股热流,温暖着田野,温暖着山川,使得花也芬芳,人也芬芳。
⑩金色的江南,总有一些饶有趣味的事发生,一些刚刚赶来摄影的朋友,漫步于黄色花海中,一步一景,也被弄得眼花缭乱了,不知从哪个角度按下快门。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抓住这满地黄花的灵魂。在这金色江南里,百姓的丰收梦是主旋律,黄色是主色调,还有那骀荡的春风,在江南的舞台上,尽是拍不完的美景。
(选自《人民日报》)
【1】人们为什么这么钟情于平平常常的油菜花?选文中的油菜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一任油菜花肆无忌惮地染黄了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一个个乡间,黄色弥漫了整个美丽的江南。
(2)以前,我特别喜欢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用它来形容白色雪花可谓千古绝唱,可用来形容这场江南的“黄花雪”时,就有些弱不禁风了。
【3】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
【4】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0、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拉亮了灯等你
冬天的夜,来得早。
电话铃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我急忙应道。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明天一早,侯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6点在学校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我不假思索。“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1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晨6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地发现了我。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
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找所有的照明开关。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站在土坡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欢呼。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忽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是的。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1】我们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题目能够知道文章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以及写作顺序为空间顺序,那么从文章标题“拉亮了灯等你”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呢?
【2】文中第二段“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我“难以释怀”的原因是什么?
【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加以赏析。
(1)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
(2)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4】本文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试就某一点作具体分析。
【5】本文结尾说“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我”收获了什么?假如你是即将告别老师和同学的侯婕,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对同学又想说点什么?
11、议论文阅读
反对浪费是场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
①习近平今日作出批示,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节约之风已由中国最高层推动,逐渐吹向社会。它的最终效果将是这一轮官员改变作风成效的重要试金石。
②反对浪费在中国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中央从这里做突破改革官风,应当说下手处选得很准,很得人心。一旦有成绩,社会很容易看到,它所带来的激励力量亦将非常宝贵。
③反对浪费隔一个时期就应狠抓一次,这是因为生成浪费的社会条件不断翻新,对它们的铲除也必须与时俱进。浪费有着一定的世界性,但各国浪费最集中的领域不同,比如美国人用电浪费严重,普遍开高排量汽车。而中国人的浪费首先表现在酒席上,中国每年倒掉的饭菜据说可以够2亿人正常吃1年。
④中国官场的酒席文化应当说是社会同一种浪费的推波助澜者。而酒席浪费又是普遍浪费风的缩影。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埋了太多这样的种子。经济繁荣和官场风气不正都可以像洒过的雨水那样,让它们破土发芽。
⑤浪费风盛行的具体原因数不胜数。有人认为政府和机构的预算制漏洞也是其中之一,因为争预算时的越多越好和花预算时的不花白不花心态总是能不断扩大浪费的空间。这使这种现代管理方式总是在节约的问题上被打折扣。
⑥反对浪费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现实情况又总是千差万别,这些差别也总是给突破统一规定制造没完没了的借口和机会,这使得浪费是有着很强的反弹力。
⑦中国是人情社会,人情往往比制度更好用,更有针对性,“礼多人不怪”被广泛信奉。围绕人情的浪费常被看成是“必须的”,这些认识都是浪费盛行的重要文化负资产。
⑧中国人浪费已经不仅表现在酒席,中国人现在追求住大房子,开好车,有点学美国人的那一套,这些都是浪费习气升级的征兆。中国的建筑浪费已经很严重,到处都有闲置的房子和各种公共设施,已有建筑不到使用年限就被推倒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⑨反对浪费的涉及面非常广,需要推力的坚持不懈和不断更新。但社会的关注焦点又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一个问题上,因而怎样把集中的推力变成持久的力量就成了关键。
无论有多难,反对浪费都是中国的长久大计。这不仅关系党风政风,关系国家政治的健康度。此外它是中国人口多资源少对我们的战略倒逼,是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大文化前提。一个缺少节约自觉和约束的中国不可能走向发达社会,而只能在“暴发户”的阶段折腾。
反对浪费因此既是改变官员作风的重要一役,也很可能成为中国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运动。能把节约同高速发展结合得浑然一体,将会改变中国人对财富和荣誉等人生核心概念的理解,会为中国下一步的现代化冲锋做一次扎实的思想准备。
怎样去有效的反对浪费,必须有更加精细的制度设计,有严厉的奖惩措施。为让节约风向全社会劲吹,除了抓官员,还要力推从名人做起,培育与奢靡对立的新社会时尚以及新的价值取向。
这次反对浪费是在互联网时代打响的,它的实施将处于前所未有的全民监督之下,相互影响的声势制造也必将是强有力的。我们真心祝愿它会促成中国社会在转型期间的一次始自官方、遍及全民的风气及文化转变。
【1】本文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2】浪费风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反对浪费有哪些具体办法?
12、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命题作文
题目: 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半命题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里的微感动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7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