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偏(pì)   (bàn)        留(zhì)   然而止(gá)

B.问(jié)   默(jiān)     零(diāo)     暴风雨(zhòu)

C.两(xī)   杂(rǒng)     时(shà)       怒不可(yè)

D.领(yù)   (hèng)   (pìn)        词夺理(qiáng)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星期四开展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环境保护专家给我们讲了有关许多环境保护的知识。(把“许多”移到“知识”前)

B.展望未来,亚洲再次站到了引领历史发展的前列,我们长于斯,生于斯,前途命运维系于斯。(把“长于斯”和“生于斯”调换位置)

C.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使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教诲        佃农        循形        潜兹暗长

B.锁屑        愚钝        竭制        不折不挠

C.云宵        交卸        躁热        筋疲力尽

D.簇拥        纤维        狼藉        正襟危坐

4、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_____________,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_____________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_____________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____________的图画。

A.自出心裁               只是               似乎               完整

B.别出心裁               可是               几乎               完整

C.自出心裁               可是               似乎               完美

D.别出心裁               只是               几乎               完美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被誉为千古名句,请描述这两句展示的画面。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历来为人们所称赞,请简要分析这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借景抒情是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诗人们也喜欢用“美景”来渲染“思乡”这个永恒的主题。如崔颢在《黄鹤楼》中以登楼所见的明丽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再如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摹的江上月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若仙境,却又平添了几分乡愁。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甲】【乙】片段,完成各题。

【甲】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它们的信条,每一条毛毛虫都尽力地吐着丝,使巢增大增厚,不管那是自己的巢还是别人的巢。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样才扩大了总体上的劳动成果。如果每个松毛虫都只筑自己的巢,宁死也不愿替别家卖命,结果会怎样?我敢说,一定会一事无成,谁也造不了又大又厚的巢。因此它们是几百几百地一起工作的,每条小小的松毛虫,都尽了它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这样团结一致才造就了一个个属于大家的堡垒,一个又大又厚又暖和的大棉袋。每条松毛虫为自己工作的过程也是为其他松毛虫工作的过程,而其他松毛虫也相当于都在为它工作。

(节选自《昆虫记》)

【乙】

我住在他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昆虫记》是一部十卷本科普巨著,体现了作者敬畏生命的情怀,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B.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

C.法布尔想要证明松毛虫从众的习性,持续八天对它们进行观察,这启示我们:凡事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D.【乙】文中的“他”是贺龙,选段中的“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了贺龙天真、爽直的性格。

(2)选段【乙】出自______(人名)的《______》,这部作品曾又名《______》。

(3)“以人性观照昆虫,又有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是《昆虫记》的一大艺术特色。【甲】文中的松毛虫身上体现出的团结精神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请你从下面两部名著任选其一,结合选择的名著的相关情节,谈谈这种精神的影响。

A《西游记》          B.《红星照耀中国》

我选( )(填写序号)

分析如下:答: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地面沉降是全球性的危机,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可持续数月到数年,导致面积数十到数千平方公里的大片区域下沉,速度为每年数厘米到数十厘米。过去10年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地表已下沉超出2.5米,被认为是世界上沉降速度最快的城市,如今修建在海边的建筑物也已经低于海平面。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雅加达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会被海水淹没。印度尼西亚政府已经决定把首都迁至婆罗洲的东加里曼丹省。在欧洲,地面沉降让荷兰约25%的国土面积降至海平面以下。在中国,位于主要沉积盆地的城市也受到地面沉降的影响。

②除了位于海边的港口城市,气候干燥的都市以及农田同样处于地表沉降的威胁当中。西班牙地质与矿业研究所科学家Herrera表示:“在长期干旱的区域中,人口密集的城市以及农业灌溉都需要汲取地下水。而在汲取地下水后,含水层的自然回灌往往无法弥补人们取水的体积。”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而对地下水开采缺乏管控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极有可能进一步催化该现象。在伊朗,过去50年间人口翻了不止一倍,而当地仍没有出台针对地下水开采的管制措施。如今伊朗的主要城市下沉速度已经位居全球前列,速度达到每年25厘米。

③尽管在整个20世纪,地面沉降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但此前这方面研究通常关注局部地区,而这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资助的跨国研究意图整合过去的研究,提出一个通用模型,以预测受地面沉降威胁的地区。

④研究报告指出在全球7343个主要城市中,有1596个主要城市位于潜在的地面沉降区域内,占比达22%;这其中又有57%的城市处在洪水高发地区。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科学家们在做地面沉降危害预估的时候,还结合了未来几十年全球人口、气候和用水量的变化,从研究结果来看,预计到2040年的时候,尽管全球受地面沉降威胁地区面积增长大约7%,但模型预测受威胁人口数量将增长30%,总共16亿人口将受到影响,其中6.35亿人口居住在可能被淹没的区域。

(选自果壳科研圈 2021年1月,有删改)

[链接一]

人造卫星以及雷达等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定位地表沉降的区域,而针对这些区域制定有效的管制措施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在上个世纪初期,东京曾经面临着地表沉降的威胁,部分地区出现了超出4米的地面下沉。但是通过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当地政府很快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前中国也关注到这一问题,出台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2011-2020年),要求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地区、汾渭盆地为主要目标区,全面推进重点地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面沉降灾害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其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寻找替代水源、提升农业用水的使用效率,以及含水层的人工回灌等等。

(选自北京晚报2018年8月,有删改)

[链接二]

在近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上,“升温3℃”是相关议题的关键词之一。学界预计,全球气温将在本世纪末上升3摄氏度左右,上升幅度和速度远超之前的预期,令遏制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协定在这一指标面前显得格外无力。全球变暖将带来更长的干旱期,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人们对于地下水开采的需求。与此同时,到下个世纪海平面将上涨1米,这意味着更多的港口城市将要遭受与雅加达类似的命运,更多的区域将被海水淹没。

根据科学家的数理推演,在未来的“3℃时代”,日本关西地区的经济重镇大阪将被海水淹没,520万居民将受到直接影响,经济损失可达1万亿美元。中国的“东方明珠”上海也存在巨大的洪灾隐患。外媒称,上海市中心在“3℃时代”将会遭遇“大面积”沉没,受影响人口将达到1750万,就连一些地标性高层建筑也无法幸免。英国《卫报》称,其实自2012年起上海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应对洪灾隐患,不仅建造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深层排水系统,还为太湖吴淞江泄洪工程投入400多亿元人民币。

(选自环球网2019年8月,有删改)

【1】关于“地面沉降”,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面沉降是全球性的危机,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受沉降影响的国家有印尼、荷兰、伊朗等。

B.预计2040年时,全球受地面沉降威胁地区面积增长约7%,但受沉降威胁的人口数量将增长30%。

C.防治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是:采用替代水源、提升农业用水的使用效率,及含水层的人工回灌等。

D.全球变暖将带来更长的干旱期,这将进一步加剧人们对于地下水开采的需求,必定导致地面沉降。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研究者已关注到地面沉降现象,预测到2050年,印尼雅加达可能会被海水淹没,故该国政府决定迁都。

B.过去50年,没有因人口数量的巨增而出台针对地下水开采的管制措施是伊朗发生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

C.地面沉降危害人类社会生活,全球人口、经济发展和用水变化是科学家做地面沉降危害预估的主要依据。

D.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只开采一个层次的地下水和人工回灌地下水含水层等,可以减轻或减缓地面沉降。

【3】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作用。

【4】请结合文本内容,分点概括地面沉降的特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农历春节即将来临,你是否充满期待?过节的时候,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走亲访友,感恩师长;追溯过往,展望未来……你的记忆中,是否有过难忘的节日?

请以《节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可抄袭,文中不可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