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书写或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斡(wò)旋 蓦(mò)然 凫(fú)水
B.家眷(juàn) 亢(kàng)奋 悔(huì)暗 羁绊(bàn)
C.屹(yì)立 闭塞(sè) 连翘(qiào) 荣(róng)杂
D.糜(méi)子 窜(cuān)掇 褶(zhě)皱 龟(guī)裂
2、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兼葭》出自《秦风》,《周南》和《秦风》都属于“十五国风”。
C.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写作。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B.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长河落日圆” 中的“河”指黄河;“达于汉阴”中“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D.古代有特定的年龄称谓,如“始龀”指三四岁,“冠”指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这个班的人个个自以为是,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总是无人问津。
B. 参加工作后,父亲叮嘱我做人做事要正大光明,不要偷偷摸摸。
C.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D. 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称赞夫人大彻大悟,嬴夫人却希望芈月永远不要有这种彻悟。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暖树”的意思是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大处勾勒西湖春水与天相接的远景。
B.颔联从高处描绘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从低处写出花繁草密欣欣向荣的景象。
D.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春行时的喜悦之情。
6、古诗文默写。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5)然后知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名著阅读。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文段选自《①______》(书名)。这封信的内容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②________(人名)还要求③_____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④_______的习惯。
8、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可以燃烧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地质上称为天然气水合物,它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可燃冰在岩石中起着粘合剂的作用,使岩石变得致密、坚硬、不透气,从而可以作为盖层把下面的天然气盖住。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可燃冰在自然界的分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地分布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类型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1995年美国在布莱克海岭钻探了四口井,初步查明该区可燃冰的资源分布情况,据估算仅此一处的可燃冰资源量就可供美国使用一百年。2000年1月下旬,日本通产省和石油公司在静冈县御前崎近海发现可燃冰,据推测可开采的甲烷体积为7.4万亿立方米,可供日本使用140年。
据权威专家估计,全球可燃冰中的总碳量大约相当于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总碳量的二倍。在标准温、压条件下,一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出大约160立方米的甲烷,其能源密度是煤和黑色页岩的10倍,天然气的5倍。
总之,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能源,可燃冰是二十一世纪潜在的能源。然而,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还仅限于科学家们使用的方法,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开采, 因为人类在关注其作为能源的巨大可用性的同时,还必须深入研究其环境效应。但科学家们相信,工业开采可燃冰的目标不久就会实现。
【材料二】
由于可燃冰的稳定性较差,因此温度或压力的改变都会造成可燃冰分解而释放出甲烷。鉴于甲烷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0倍,同时全世界海底可燃冰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因此,如果可燃冰中的甲烷气大量释放到大气中,将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和海平面上升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当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每年0.3%的速率在增加,而大气中的甲烷气却在以每年0.9%的速率迅速增加。因此近年来甲烷的温室效应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材料三】
现已查明,世界各大陆边缘的海底滑塌、滑坡和浊流作用,以及里海和巴拿马北部近海的海底泥火山大多与海底可燃冰分解有关。由此产生的海底滑塌、滑坡和浊流作用还可能会毁坏海底工程设施,如海底输电、通讯电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所以,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1】【材料一】依次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①____、②____、③____、总碳量和能源密度等内容。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可燃冰的开发会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3】联系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可燃冰这种潜在的新能源的认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要求:①请任选角度,立意自定,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