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音乐家在演奏爵士乐时用他们娴熟的即兴表演将节奏和旋律演奏得浑然一体。
B. 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D. 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要一尺远。
2、给下列新闻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 ()
标题:
记者余书福报道:12月10日上午8时25分,昌赣高铁G5011次模拟载客试运行列车顺利地从南昌西站开往赣州西站,途中只花了1小时50分钟。昌赣高铁,全长41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北起江西南昌,南至赣州,贯穿南昌、宜春、吉安、赣州等4个设区市的26个县(区、市),全线设包括兴国西在内的13个车站。昌赣高铁的开通,将标志着赣南不通高铁的历史就此结束。
A.昌赣高铁模拟载客试运行 B.昌赣高铁的激情与速度
C.昌赣高铁即将开通 D.赣州人民高铁圆梦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城外春寒料峭,冷风扑面,他躁动的心也一点点平复下去。
B.他的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标题更是自出心裁。
C.宫殿没有任何支点,稳稳地漂浮在空中,奇怪的是,找不到通风口,空气却很充足,设计巧妙绝伦。
D.这家传统老店,终于在络绎不绝声中,结束营业,过去的繁盛,有如一场春梦。
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 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 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2】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6、古诗文名句填空。
(1)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
(3)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4)《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 , 。
(5)李商隐的《无题》中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后亦指一切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
(6)若都似五柳先生那般“ , ”,金钱名利又怎会羁绊现代人追寻诗意人生的脚步?
7、《红星照耀中国》以纪实手法向西方国家深入介绍了“红色中国”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令全世界对长征有了切实的了解。
(1)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________周年。
(2)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红军战士的生活十分忙碌与艰苦,也十分健康与充实。
B.书中介绍了很多红军领导人,有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朱德、彭德怀、徐海东等。
C.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伦敦首次出版,风靡全世界。在中国发行时改名为《西行漫记》,有利于本书在中国顺利出版。
D.书中不仅通过文字记录了大量史实,还拍摄了许多苏区红军将士生活的照片,如大家熟知的周恩来头戴红军军帽的半身像等,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8、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完成下列小题
吕梁山里的新生活
葛水平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是一首好唱又能感怀乡情的歌,诞生于上世纪一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不少山西人皆会哼唱。
歌曲中的吕梁山是中国山西省西部的山脉,也是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条重要山脉。它是黄河中游干流与支流汾河的分水岭,整个地势呈穹隆状,中间一线凸起,两侧逐渐降低。这条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宛如一条脊梁。
四十八岁的刘公平,家里排行老六,父母亲是农民。因为刘家孩子多,刘公平念完小学四年级就外出打工了,啥都干,啥赚钱干啥,拼的都是力气。他下煤窑干了三年,一个月七百元——那可是三十多年前。
接下来日子怎么过?力气下到田里,却很难养活一家人。刘公平跟着人去太原搞装潢,学了手艺再单干,一干就是八年。后来又选择了养猪。养猪十年,市场起起伏伏。就在刘公平考虑下一步干什么时,秋水河畔的庙坪村刚选出了一位村支部书记。这位叫乔伟顺的共产党员后来影响了庙坪村,也影响了刘公平。
2011年冬天,庙坪村两委进行新一轮换届,村里来人“请”乔伟顺回乡,说的一句话把乔伟顺震惊了:“咱村目前有四百多名单身汉,就是因为村里穷。姑娘一听是庙坪村来提亲,话都不让说完。”来人缓缓起身,腰弯成一张弓,抱拳道:“庙坪村得有个带头人。”
回到庙坪村,伟顺坚决要求恢复小学,建好了小学,乔伟顺又想:农村说振兴,说脱贫,没有产业,振兴、脱贫就没有依托,还得兴产业!乔伟顺决定自己先试验种香菇,成功了再大面积推广。2013年,香菇试验种植成功,他信心大增,决定成立合作社,吸引村民入股种植。有的村民一开始阻拦他们,乔伟顺现场做工作,并承诺,一亩地一千五百元流转。
土地盘活了。但要搞建设,村里还是没有钱。为解决资金严重短缺的难题,乔伟顺带头拿出自家全部积蓄不算,还访亲拜友,个人为村里转借回一千万元做垫底资金。香菇大棚建成后,单身汉们有了上班的地方。生活稳当了,收入增加了,仅2014年夏秋时节庙坪村就有三十多家结婚。第二期工程从2015年5月开始实施,已新建出菇棚架三十五个,新建了冷库和恒温育菌室,又添置了价值十五万元的机械设备。
看着庙坪村的发展,城庄镇的刘公平心动了。 刘公平回到村庄,看到庙坪村大变样,人们搞香菇种植正干得欢。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原来四百多名找不到媳妇的,如今都娶妻成家了。刘公平想,都是秋水河畔,别人能干成,我也一定行。当时只要农民成立合作社,就能够免息贷款种香菇。刘公平游说了上城庄几位老实、名声好的人一起成立了合作社。一开始盖了三个大棚,香菇五个月成品,他又赔了。庙坪村的菌袋长势丰满,他的菌袋却悄无声息!敲打、摇晃、针扎,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焦灼着,期盼着,因为他知道,第一茬香菇的产量是决定收入高低的关键,一旦错过了,靠以后的几茬香菇很难弥补。
刘公平找到乔伟顺寻求帮助。乔伟顺带着技术员到上城庄帮助刘公平,技术问题很快解决了。几年种植,刘公平有了收入,添置了烘干机、冷库,一家人黑天白昼就生活在菌棚里。天天侍弄菌菇,刘公平的手总是沾满泥土,出门遇见熟人时,刻意把手往身后放,生怕一握手把别人的手也弄脏了。村里人笑说:刘公平讲究起来了!
刘公平说:去年,香菇种植合作社前期投资不到六十万元,收入将近六十万元,政府给我们菌棒补助二十一万元,我个人赚了八万。县里和乡里干部三天两头给我们支持,他们像兄弟一样耐心地讲解国家政策,我总得做点啥吧?我就想让更多的农民加入我们的合作社,让更多的贫困户富裕起来,这样就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说到此,刘公平自己也笑了。正好进来几位合作社农民,穿戴整齐干净,一脸喜悦。刘公平说:我出门见人比他们还讲究,我心里有梦想,等香菇赚了大钱,也盖一座楼,你们来了进办公室,不用在香菇棚地上坐小板凳,而是坐沙发。
没有人比农民更知道用勤劳表达感恩了。他们勤劳的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浇灌出不同于祖辈的新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20-09-16有删减)
【1】故事中的乔伟顺为家乡做了些什么?
【2】第2段有什么作用?
【3】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有许许多多像乔伟顺,刘公平这样的人,请你说说你对他们的评价。
9、清朝诗人袁枚写过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意思是,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请以“我也学牡丹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选取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分清主次,有详有略。;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