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海报的标题“在希望的田野上”要用行楷来书写,下面可以作为临摹范本的是(ㅤㅤ)

A.

B.

C.

D.

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律·长征》是一首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 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枣核》的作者是现代翻译家、记者萧乾,课文以“枣核”为线索,表现了旅居海外的美籍华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C.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最后一课”上的见闻感受,再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D. 《背影》是一篇抒情氛围浓郁的叙事散文,作者深情回忆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过程,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①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②而且化“抽象”为“具体”

③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④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①④③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 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C.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D.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两首词都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陆游眼中的梅花是位失意的志士,作者借梅花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情怀;毛泽东眼中的梅花是位勇敢的志士,作者借梅花表达了对革命的______________精神。

【2】第一首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20分每空0.5分,错一个字该空不得分)

写出描写战争的诗句或名言警句两句。

(1)  

(2)  

(3)《桃花源记》作者是_____代_______(名),自号_______。

课文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花淀》是__________派创始人__________写的,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另一篇小说《__________》。

(5)《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_____国作家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九三年》等

(6)《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课文中点明作者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交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7)《爱莲说》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家,作品_《________》,

课文中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了洞庭湖壮观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9)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有时离我家很远的地方,……”选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选自其唯一一部散文集《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一篇文章《__________》也选自该散文集。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填空。

(1)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率领红军先锋部队的是指挥员__________。(人名)

(2)在吉安的中央苏区印刷厂有八百名工人,印刷许多书籍、杂志,还有一家“全国性”报纸《____________________

(3)彭德怀把一些孩子组织起来,作为红军正规部队,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是他步行过来的,常常把马让给走累或受伤的同志,看戏途中,他把棉衣披在身旁小号手身上。

【材料二】

“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军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他提出这预言的依据。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瓷器有素肌玉骨之像,是因为采用高岭土为原料,胎质具备一定的透明性。

B.第④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三种方法说明了中国瓷器烧制技术高。

C.第⑤段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了中国瓷器的美化装饰由简单到精细的发展过程。

D.中国瓷器的彩绘画面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传说故事,也有寓意丰富的图案。

【2】选文第②③④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请简要分析。

【3】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

天空是白云的舞台,在那里,白云可以尽情勾勒出千态万状;丛林是飞鸟的舞台,在那里,飞鸟可以自由展示悠扬婉转的歌喉;剧场是演员的舞台,在那里,演员可以逼真地演绎人生的百态;生活是我们的舞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焕发出独特的风采……

请以“舞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题二:

时光慢慢走,岁月慢慢流,我们没有时光机,再也回不到过去。所以,时光请你慢慢走,慢到可以让我停下脚步来享受每一分每一秒;慢到可以让我记住父母眼角的皱纹,鬓角的白发;慢到可以让我有勇气拥抱最初的梦想……

请以“时光慢慢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一,请自拟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