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

D. 《社戏》主要描写作者幼年时一段看戏的往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竹筷。

②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得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③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还吱吱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得清。

④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

⑤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A.⑤④③②① B.⑤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⑤② D.③①⑤②④

3、【字词迷宫】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易读错字】

①遒(qiú)劲

②倔(jué)强

③濒(pín)临

【形近字】

④振聋发聩

⑤穷匮

⑥溃败

【多音字】

⑦惟妙惟肖(xiào)

⑧纤(qiān)维

⑨择(zhái)菜

【成语】

⑩春寒料峭

巧妙绝纶

纵横决荡

A.②⑤⑦

B.①③⑤⑨

C.④⑧⑩

D.⑥⑦⑩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党同志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B. 出国深造期间,他经常把手机关机,对周围事物也常充耳不闻,专心地学习地质专业知识。

C. 中国浩繁文化典籍中留下的成语、诗词、故事,有言简意赅、比喻恰当、寓理深刻的特点。

D. 你可以另辟蹊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义无反顾。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何所____   (2)口称____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有何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____,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_____的私语;想起祖父____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____;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____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文学殿堂。

(1)你知道在《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有两个相似的人物,他们性格都粗中有细,嫉恶如仇。如能完整无误地写出他们的名字,你真是太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对谁的评价吗?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那是一个春日融融的午后,我静坐在院子里的石头堆上,双手支着下巴,努力探寻一株檐上青草的世界。

②它们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绿得透亮、绿得鲜嫩、绿得无拘无束。它们是柔韧的,风起时,草秆随风摇曳,翩若惊鸿。它们也是倔强的,雨落时,根抓紧泥土,坚如磐石。我很羡慕它们,羡慕它们能与日月星辰同辉,与轻烟薄雾共舞。奶奶在一旁笑着说:“丫头,那檐上草是在给咱看家护院呢!”大概就从那时起,这檐上草就在我的心底扎了根。

③印象中,北归的燕子总爱在我家檐下筑巢安家。千百次的衔泥接草,千百次的往返飞行,没有一丝疲劳,不带一点抱怨。老一辈人称它为“吉祥鸟”,深信它会给这个家带来好运,孩子们也乐得它们每日在窗前的电线上列队呢喃。檐下,还藏着麻雀。它们是懒惰的家伙,更是聪明的精灵,瞄准瓦缝或墙洞,身子一缩,便觅得归宿,生卵育雏,安然度日。有了鸟雀,家就充满了情趣。

④这些鸟雀的鸣叫,叫醒了窗前的红肖梨花。那一树的雪白,与麻雀攀谈,与燕子低语,与檐上草遥相呼应。嫩绿的长柄托起五片素洁的花瓣,梨花似雪,雪似梨花,那超尘出俗的色调,本无意争春,却在不经意间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每逢此际,心里想的、盼的,都只是什么时候结果子,浓香的大梨几时可以吃。

⑤盛夏,梨树会将影子投射到屋内,洒下一季清凉。

⑥逢上连绵雨,老屋内便是另一番光景了。我们常常锅碗瓢盆齐上阵,在屋子的各个角落里接漏下来的雨水。听着滴滴答答的声音,我还觉得很有趣,竟一点也不担心榆木檩子托起的泥草屋顶会塌下来。我从小便喜欢下雨,尤其是下大雨。雨下大了,爷爷、奶奶就可以不去田地干活儿了。我们一家人窝在矮小的老屋里,总会有很多事可做:奶奶在炕头儿缝缝补补;爷爷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吐着烟圈;我则会搬来用苞米皮编成的蒲团在地上轱辘着玩儿,从里屋轱辘到外屋,再从外屋轱辘到里屋,反反复复,乐此不疲。虚掩的木门“吱吱,呀呀”,坠雨的屋檐“滴滴,答答”,配上老式收音机里传出的单田芳的《隋唐演义》,俨然成了一曲交响乐。

⑦秋风起,檐上草立刻褪去青绿,披上一身金黄。

⑧大概是不愿与满院的玉米、高粱、大豆、谷子去争宠,它们将自己的色彩分给了窗前的红肖梨。

⑨那一树的梨子,底色黄绿,阳面鲜红,在枝头对你憨笑。站在窗台上,触手可及。其实,红肖梨在我们这儿还有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叫“捂香梨”,顾名思义,就是捂了才会香的梨。摘下的红肖梨要放在纸箱里捂上十天半月,才会闻到诱人的梨香,但我总爱一摘下来就啃,很甜、很脆、很多汁,也很涩,吃多了舌头、嘴唇都麻了。

⑩草黄、梨熟的季节,正是农家剥苞米的季节。我最爱跟爷爷、奶奶比赛谁剥得快,一个苞米,左手撕,右手扯,一只手握着苞米棒,一只手揪着苞米皮,在膝盖上用力一掰,总能轻松取胜。

当然这个季节,也是仓鼠泛滥的季节。一天夜里,屋子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爷爷告诉我,是老鼠。于是,我们披上衣服,就开抓。因为我们都知道,它指不定又盯上哪袋粮食了呢。可老鼠机灵,见缝就钻,让人无可奈何。更可气的是,风匣里面用来生风的鸡毛,都被它嗑去絮窝了。后来,爷爷就仿照风匣的样子,做了个木猫。在一个木头箱子里,用一根细线吊起三块砖头,砖头下放着瓜子、玉米。老鼠一来,便会碰见里面的机关,结果可想而知。

寒冬,檐上草凝固在那里,如边防线上的战士,或久经沧桑的雕塑。

与檐上草一样安静的,便是檐下的一溜坛子。这些坛子是有记忆的,腌过咸菜的坛子再用来腌鸡蛋是行不通的。奶奶家的坛子跟别人家的不一样。奶奶家的坛子,总被她擦得油光锃亮,像她侍奉的子孙。奶奶家的坛子里腌的咸菜也跟别人家的不一样,我最爱吃用奶奶家的坛子腌的尖椒、白菜、青柿子、扁豆角儿。但奶奶从不上手儿,我家的咸菜都是爷爷来腌。

爷爷腌咸菜很讲究。青菜入坛前,先择去黄叶,冲洗干净,沥干水珠。然后,将大白菜和胡萝卜用菜刀切成菱形,把青柿子和尖椒用牙签儿扎几个窟窿。入坛后,加入提前化好的大粒盐水,上面再压一块大石头。当然,这块石头也是有讲究的,自打我记事起,它便专门用来压咸菜。它的颜色暗沉,形状扁平,虽不很规则,但很光滑,就像祖传的砸蒜的石缸和石锤一样。而后,在坛口蒙一层网纱,用橡皮筋儿固定住,以防蚊蝇。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坛子里面的事情了。爷爷腌的咸菜,甚是爽口,通常是餐桌放好,饭菜还没上齐就忍不住夹几口,又或者吃饱喝足抢在收拾桌前夹上几筷子,才算过瘾。

檐上的青草,是村庄的符号,而檐下的那些旧时光,却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是时间冲不淡的印记,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暖。

(作者:风凝。有删改)

【1】不同季节,檐上草有着不同的特点。阅读选文,请完成下表。

不同季节

春日

秋日

寒冬

檐上草的特点

绿得透亮、鲜嫩,柔韧且倔强

_____                                   

_______          

【2】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说“这檐上草就在我的心底扎了根”?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3】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及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欣:我觉得“那一树的梨子,底色黄绿,阳面鲜红,在枝头对你憨笑”这句话很优美,我在写作中就可以借鉴它。你觉得呢?

小迪:是的,这句话_____。(赏析句子)我们平时可以多留意这些好句子,为写作积累素材。

【4】请为文章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A.檐上青草,檐下时光          B.记忆里的屋檐

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我心中的房县黄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成通讯报道、记叙文、说明文等。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情感真挚,力求有新意。③写作思路清晰,书写工整、美观。④篇幅不少于65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