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看到白衣天使们为抗击“埃博拉”而忘我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B. 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提高。

C.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现已进入蓄水阶段。

D.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2、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人传》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B.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

C.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

D.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回延安》的作者贺敬之,是中国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yì]县(今枣庄市)人。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D.《社戏》取材于鲁迅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虽然不是作者的自传,但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文中的“我”就是鲁迅。

4、下列句子中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汉字是表意文字,由图画发展而来,构成一种图形形状的文字。线条图形本身的结构就能表现出构图美,因此汉字的书写可以构成一种独特的艺术一一书法艺术。

B. 邹韬奋《我的母亲》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文章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穿插了一定的议论。

C. 《最后一课》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些内容都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更真切动人。

D. 《父母的心》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要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再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的爱。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从《卖炭翁》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卖炭翁》中是怎样刻画卖炭老人形象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做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②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⑥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默写崔颢《黄鹤楼》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学校举办名著阅读交流会,你要向初一的学弟学妹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请你写一段推荐语,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可以围绕作者的采访行程、红色中国的领袖人物及红军的重要事件进行介绍。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原文有删改)

1文章前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两段文字并未描写泰山景观,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述理由。

2本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4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我们是与众不同的。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你总会用自己的方式发光,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请你以“用自己的方式发光”为题,撰写演讲稿,在学校“青春仪式”上演讲。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姓名和校名等真实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