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近年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参赛人数虽然众多,但是选手水平却良莠不齐

B. 瘦西湖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 “朱自清散文奖”设立以来,作家及散文爱好者们趋之若鹜,每届都有大量作品参评。

D.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设计别具匠心,为高邮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2、中国书法艺术,修身养性,传承千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书法造型虽形态纷繁,但气象万千。请欣赏右侧的书法作品,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幅草书作品,笔画连绵简省,龙飞凤舞。

B.这是一幅隶书作品,横画长直画短,呈扁宽形状。

C.这是一幅行书作品,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

D.这是一幅篆书作品,笔画瘦长圆滑,有古代象形字的特点。

3、【病句诊查】下面一段话来自同学们的作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橘子洲是长沙的文化地标之一。它位于湘江之中,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大约十里左右。

②橘子洲的主要景点有洲头颂橘亭、汉白玉诗词碑、铜像广场、藤架广场、毛主席畅游湘江纪念点、揽岳亭、枕江亭、盆景园、大门广场等组成。

③漫步橘子洲,还能看到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风格独特的不少别墅。

④我们将通过美化橘子洲的环境,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更有魅力。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心武的《错过》是一篇杂文,该文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

B. 学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小说后,将范进与孔乙己比较,我们会发现,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渗透出几缕“悲”。

C. 诗歌《有的人》每一节都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D. 《马说》《陋室铭》《核舟记》中的“说”“铭”“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说”重在说明,“铭”重在抒情,“记”重在记叙。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

,一览众山小。  

几处早莺争暖树,  

报君黄金台上意,  

无限河山泪,  

  甲光向日金鳞开。

,自缘身在最高层。  

造化钟神秀   

灵旗空际看。

,盖竹柏影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到了第二年春天到来的时候,黄蜂们便又可以废物利用,白手起家,发挥大自然在建筑房屋方面赋子它们的高度的灵性和悟性,建造起属于它们自己的新家园,新的结构精巧而且十分坚固的城池,其中居住着约有三万居民——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将一切从零开始。它们将继续繁衍后代,喂养小宝宝,继续抵御外来的侵略,与大自然抗争,为自己的安全而战斗,为蜂巢内部生活的快乐而贡献自己的一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C.这段文字写出了黄蜂的哪些习性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拓展阅读

陕北秧歌

张亚宁

①忽听铿锵的锣鼓声从天而降,似千军阔步前行,有排山倒海之势;似众仙齐奏鼓乐,有醉人的天籁之音;又似万马奔腾,有激越大地之威。

②惊叹是什么如此振奋人心。循声望去——蜚声海内外的陕北秧歌扭得正欢。

③你瞧,七八个剽悍的陕北汉子打着红边牛皮鼓,拍着大小铜镲,敲着小铜锣……呵,中年伞头手中的大花伞犹如旋转的螺旋桨,十字步扭得天旋地转。哦,一群英俊的后生和俊俏的姑娘踏着鼓点,个个生龙活虎,活灵活现……哦,已一把年纪的老大爷老大娘也不甘示弱,与小伙姑娘媲美,摇着、扭着、跳着……

④仔细听,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鼓点你扭头看去,乐队的汉子们忘乎所以,恨不得把那个红边鼓敲碎,巴不得把那把铜唢呐吹破,真想把那大小铜镲拍烂,一心想把那小铜锣击个窟窿……闭上眼睛,静心地听。时而粗犷奔放,能使河流为之激扬动荡;时而稳步柔美,能使无数人为之心醉;时而缓和细腻,能使大地为之倾倒。

⑤仔细看,一群男女老少扭起来了。排是排,行是行。一会儿排成“龙摆尾”;一会儿犹如“梅花盛开”;一会儿好像“老虎扬尾”;一会儿胜似“大灯笼”;一会儿能比得过大姑娘的长辫子;一会儿好像一朵朵枣花……红与绿的扇子在姑娘们手中飞起来转起来,红与绿的丝带飘起来,观者不仅是眼花缭乱,而是眼神跟着扇子起落,不知道最后的眼神落在何方。花折伞在后生们手中撑起来舞起来,撑起时,似乎要直穿云霄,舞起时,犹如飞轮旋转。手、脚、头,全部是活的,真是眼光不知道放在哪里。放在哪里都是恰到好处的。

⑥一声惊吼,两只水船上场了,像在水中一样,轻飘飘地游来游去。坐在船舱里俊俏的姑娘唱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里几十几条船……”这边声音一落,那边的艄公接着唱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里九十九只船……”酸酸的唱曲惹得人心里暖暖的,你瞧那些小孩子,被架在父亲或者爷爷的肩膀上,笑着,鼓着掌。你看看,那群帅气的小伙子,捧腹大笑……

⑦忽然,两只威风凛凛的雄狮不知从何方而出,摇着脑袋,摆着身子,张着血盆大口,或凭空后仰翻滚,或高台俯卧衔球,或单狮走桩,或双狮争戏,或扮鬼脸。起势、奋起、迎宾、施礼、惊跃、酣睡、道谢,将威武之狮的喜、怒、哀、乐之状舞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时间,场内场外一只只眼睛齐聚在威武的狮子身边,整个场里凝寂一般。一个转身,狮子落地,场内场外齐声欢腾,掌声、喝彩声震荡着天空,老太太的两颗门牙差点飞落出来,歪着脖颈双手慌忙捂住。

⑧随即,一系列小节目开幕了。一群孩子戴着可爱的头盔,摇摇摆摆,可爱至极;跑驴背上的姑娘们时不时做个鬼脸,让你笑弯腰;一首首酸曲、一折折小戏、一个个滑稽小品……男女老少目不暇接。

⑨这就是陕北人死了都要扭的秧歌,独具特色的陕北秧歌。

1仔细阅读⑥⑦两段,请仿照示例进行概括。

【示例】第⑤段:扭动的男女老少,飞舞的彩扇;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以“铿锵的锣鼓声”开头,有什么用意?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陕北秧歌分为“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大秧歌”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表演形式。队员无定数,只要喜爱扭秧歌,谁都可以进入。“踢场子”主要就是表演小节目,由过去的扳“水船”、踩“高跷”等发展到现在把陕北道情、双人舞蹈、地方小戏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形式。据此可以推断,第⑤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第⑥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描绘场面时,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任找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你对家人的担心,体现的是亲情关爱;你对学习的担心,体现的是自我砥砺;你对未来的担心,体现的是敬业担当……各行各业,不同身份对不同人物或事情的担心,都有不同的内涵。作为学生的你,又作为子女、晚辈,又作为班级、学校和社会等不同集体的一份子,该如何理解你自身经历或你身边所见所闻的担心呢?

请你以“担心”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② 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③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