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达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组调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颜悦色 震耳欲聋 奋(kàng) 绊(jī)

B.历历在目 偷偷摸摸 追(sù) 望(liào)

C.亭台楼阁 不知所措 择(jué) 落(duò)

D.目眩神秘 天衣无缝 连(qiào) 石(yǔn)

2、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本大地震震级高达里氏9.0级,是世界地震观测史上震级最高的地方。

B.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对利比亚持续动荡引发的人道危机感到忧虑。

C.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D.蔡志忠先生的新书《漫画金刚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受读者欢迎。

3、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

A.“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林彪。

B.“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这个人物是彭德怀。

C.作者第二次见毛泽东的时候,他正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着。

D.“人生五十岁始”的是徐海东 ,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

E.“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周恩来。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B.《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这是一部纪实作品。

D.《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巨著,体现了作者敬畏生命的情怀,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采地黄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释】①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②口食:口粮。③糇(hóu):干粮。糇粮:泛指饲口度日的粮食。④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 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⑤“可使”句:是说马吃了地黄后,膘壮有力,毛色光亮,可以光彩照地。

对上面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种心理是反常的,却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

B.乙诗是一首五言古诗,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C.乙诗中的“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突出“人不如马”,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D.甲乙两首诗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没有直接发议论,寓情于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用了典故并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做了传神的描绘。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要求默写填空。

(1)杜甫的《春望》中作者以花鸟为喻用拟人手法抒发对国破悲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名著后答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作者是美国的记者______(人名),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便,此书曾易名______________。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书中刻画了很多形象鲜明的红军领导人的形象,请从下列人物中选取一人,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说此人物的性格特点。(至少说3点)

人物:毛泽东、彭德怀、贺龙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真情

蒋育亮

那年,爷爷病得不轻。有时整日卧病在床,哼哼唧唧。喝水吃饭,都须送于床前,由人伺候着,慢慢喂食。

我当时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压力也很大,学业紧,周末都在拼命学习,因此难得回家照看爷爷。然而我心中常有痛感,觉得愧对爷爷对我的百般疼爱。

在我们几兄妹中,爷爷最疼爱的是我。他常抚摸着我的头慈爱地说:“小新子,好好念书。将来跳出农门,为爷爷争光!”那时,我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每次把奖状带回家,爷爷就像古时大臣接圣旨一样,虔诚端庄。细细看过后,爷爷小心翼翼地将奖状贴在堂屋那面凹凸不平的土墙上。那里,已有我从小学到初中的几十张奖状。最早的奖状字迹几乎褪尽,只剩一张发黄的纸。

但爷爷非常珍惜,总是定期给那些奖状大扫除,做清洁。其实我知道,奖状上有没有字对爷爷来说无关紧要。因为爷爷与父亲母亲一样,箩筐大的字也不识一个。

说起爷爷对我的爱,还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当年家里很穷。用句俗话说,就是穷得连老鼠都不愿去打洞。

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爷爷常年跋山涉水去几十里外的山里打柴挣钱。

那是一个冬日,凛冽的寒风吹打在爷爷的脸上,如刀割刺扎。

爷爷担着百十来斤的生柴,赶到镇上卖。或许是天气过于寒冷,镇上人烟稀少,也许是爷爷的柴太过于生,直到天黑仍然无人问津。

爷爷抽完最后一口喇叭筒,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无奈地将柴担在肩上往回走。

掌灯时分,爷爷担着柴,疲惫不堪地回到了家里。那时我刚好感冒发烧,整个人昏昏沉沉的。爷爷急急地丢下柴担,赶紧扑到我的床前,一边用左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额头,一边张开紧握着的右手,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你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我睁开无力的双眼,只见爷爷的右手掌心中,有两个皱巴巴的油豆腐。

霎时,一阵淡淡的油香,沁入我的心脾,我精神为之一振,感冒顿时也好了一大半。

晚上,爷爷用那两个油豆腐,加上一把葱,拌上几个酸辣椒,煮了一碗酸葱拌豆腐,让我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说来也怪,我已患了十几天的感冒,第二天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把柴卖了,别忘了还给人家豆腐钱。”翌日,爷爷担着柴出门时,奶奶叮嘱道。我心一惊,忙问奶奶缘由。原来,爷爷昨天带回的两个油豆腐,是趁着天黑卖豆腐的商贩没注意时,夹在手心里头带回来的。我心里明白,那是因為爷爷没卖掉柴,身无分文,但又惦记着我……

初三第一个学期的一个周末,恰好是九九重阳节,我从学校赶回去看望爷爷。久病之后的爷爷,虽然身体稍有好转,但仍然赢弱。爷爷拉着我的手说:“小新子,爷爷跟你商量个事,行吗?”我连连点头表示同意。“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爬爬村后的状元山,好吗?”爷爷望着我,满眼期盼地说。我迟疑,爷爷虚弱的身体,怎么能去爬山呢?爷爷似乎看出我的心事,拍拍胸脯说:“爷爷保证行。再说,重阳节登高,能辟邪驱灾呢!”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们村后的状元山,山不高,却陡峭得紧,加上常年少人攀爬,路不时被灌木茅草覆盖,走起来难度不小。我用一把镰刀披荆斩棘,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木头拐杖,在后面气喘吁吁地挪行。好几次,爷爷都滑倒在地,然后在我的搀扶下爬起来继续前行。

那天虽然很累,山顶的景色却很好。头顶有鸟儿不时飞过,留下几声清脆的鸟鸣。葱郁的灌木林中,偶有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绽放,让爷爷啧啧称赞。远处,潺潺的溪水声,犹如动听的音乐,时高时低。一只松鼠,摇着尾巴,在好奇地看着我们。爷爷说:“小新子,无限风光在险峰,继续走。”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终于爬到了顶峰。爷爷极为兴奋,满脸洋溢着喜悦。

“这叫什么山?”爷爷突然问我。

“状元山。”我脱口而出。

“我们现在干什么?”

“登高。”

“为啥登高?”

“为爷爷祈福。”

爷爷一把抓住我的手,高高地扬起,用沙哑的声音,对着群山叫喊:“我的小新子登上状元山山顶啦!”瞧着爷爷喜形于色的样子,我终于领悟到了爷爷坚持爬状元山的真正原因。

没过几天,爷爷便溘然长逝,与我们阴阳两隔。

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直接从初中考上了中专。

直到如今,我也弄不明白,爷爷当时那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

(《小小说月刊》2018年7期)

1读完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一下,这篇小说主要叙述了关于爷爷的几件事。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爷爷急急地丢下柴担,赶紧扑到我的床前,一边用左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额头,一边张开紧握着的右手,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你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绘了山顶优美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直到如今,我也弄不明白,爷爷当时那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读了这篇小说,你弄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吗?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

5文章以“生命真情”为题,有什么好处?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感谢那场风雨

要求:

(1)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