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园等以其迷人的风姿和厚重的文化为中外游客所流连忘返。(将“为中外游客所”改为“令中外游客”)
B.半年来,他的足迹踏遍灾区20多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他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将“踏遍”改为“遍布”)
C.今年元宵节期间,中山、华侨、金砂、石砲台四大公园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园节目深受市民欢迎。(在“中山”前加“在”)
D.这次的地铁坍塌事故损失巨大,教训深刻,我们一定要采取严密措施,杜绝今后类似的悲剧不再上演。(将“不再”改为“再次”)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小说主人公淳朴的品质、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B.“人,应该赶快生活”出自保尔•柯察金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荒度光阴,要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C.《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艾青原名蒋海澄,是著名诗人。
D.《马说》《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3、下列句学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从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B.他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态度不认真,作业经常欠交,妙手偶得的好成绩,让他沾沾自喜。
C.在即将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D.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4、下列各项中,加横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陨(yǔn)落 隘口(aì) 介胄(zhòu) 栅(shān)栏
B.颓(tuí)唐 簌(sù)簌 戍(shù)守 昳(yì)丽
C.凌侮(wǔ) 奔丧(sàng) 期年(qī) 谤(bàng)讥
D.槐树(huaí) 蹒跚(shān) 讪(xiān)笑 敝(bì)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两句,写女主人公对恋人衣饰的赞美。
B.“子宁”两句诗,用反问句式表达女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质问。
C.“挑”和“达”,很有表现力,蕴含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抒情,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抒发了女主人公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点明故事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帝来到三军驻地遇到的情形不同,霸上及棘门军:_________________。细柳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皇帝“使人称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饱览了山与水、晴与雨的自然美景后,让我们泛舟名著之海,采撷其中的耀眼明珠。
【片段一】
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般。……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选自《西游记》)
【片段二】
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
(选自《骆驼祥子》)
【片段三】
不喜喝酒的毛泽东有些醉意了。他把辣子、酱油和醋抹在一块西瓜上,说这是“五味俱全”,然后大口吃起来,还热情地邀请大家也这么吃。毛泽东一再邀请,张闻天尝了一口,连说:“太辣,太辣。”毛泽东说:“吃辣子的人最革命嘛。”
(选自《长征》)
【片段四】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片段五】
在西安府污秽的监狱里,关着二百多名这样的少年,他们是在做侦察或宣传工作时被捕的,或者是行军时赶不上队伍而被抓的。但是他们的刚毅坚忍精神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的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只有很年轻的人才能做到。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中人参果落到地上不见了的原因是它有“遇土而入”的特性,最后孙悟空借助观世音菩萨的净瓶水才救活了人生果树。
B.有同学在片段二旁边写下了自己对这句话的赏析:老舍先生擅长写人,这句话寥寥几笔就把祥子灵活、稳键的形象刻画出来。
C.片段三中的对毛泽东的描写细致生动,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并没有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D.片段四中的“他们”被作者埃德加·斯诺称为“红小鬼”。
【2】读《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请结合片段四和片段五,说说我们青少年成长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8、父母也会撒娇
①给母亲打电话,似乎感觉母亲的嗓音有些异样,一问才知道母亲感冒了,而且有一段时间了。提早下班回去看母亲,母亲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走,我陪你去医院开点儿药。”我伸手去拉母亲。母亲摇摇头说:“我不想吃药,你爸给我买了药,太苦了。”“良药苦口嘛!不苦怎么能有效?”我拿起一包药递给母亲。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②吃个药怎么这么麻烦?有病不吃药能好吗?我有点急了,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怎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想到“孩子”这两个字,正欲发火的我突然愣住了,也在瞬间释然——母亲现在的表现可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吗?她是在对我撒娇呀!
③想到此,我在母亲身边坐下,笑着说:“吃了药才能好呀,这样就有力气跳广场舞了,咱加把劲儿,争取夺得广场舞皇后的称号,让我爸有点危机感。”看到母亲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继续说:“来,我帮你倒杯水,赶快好起来给我做好吃的,我最喜欢你做的饭菜了。”母亲点点头,接过药吃了下去。我不知道那药是不是真的很苦,我只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足幸福的笑容。
④有一次父亲做了一个小手术,出院后在家休养。想着父亲已经痊愈,再加上我工作忙,直到半个多月后才来到父母家。一见面,父亲就跟我说:“我的伤口还是疼。”我顿时紧张起来,难道伤口发炎了?没愈合好?父亲掀起衣服给我看他的伤口,伤口愈合得很好,连针眼都快看不见了。“恢复得很好,没事。”放下心的我松了口气说。
⑤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又跟我说:“伤口有时还是会疼,不会有什么事情吧?”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我爸这是怎么回事,没事老盼着自己有问题干吗!”一转身,我悄悄对着母亲抱怨。“越老越矫情,别理他。”母亲笑了笑说,“不过,你爸说他很享受你紧张地帮他查看伤口时的样子。”
⑥母亲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父亲是多么坚强的一个人,长这么大,我从来没见父亲喊过一次痛。记得有次父亲带我和哥哥上山玩,哥哥因为调皮,差点从山坡上滚下去,父亲及时拉住了哥哥,自己却扭伤了脚。等到家时,父亲的脚面已经肿得很高了。我和哥哥都很内疚,父亲却说一点都不疼,还笑着逗我们玩。而现在父亲却在我面前“示弱”,这不是另一种撒娇吗?他是想得到女儿的关心和照顾呀!
⑦其实,每个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会撒娇的孩子。当儿女一天天长大,臂膀变得坚强,能够为自己甚至为家人遮风挡雨时,父母心里潜藏的孩子似的天性就会激发出来,会把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因为在他们眼里,你已经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依靠,他们也深信,你会像他们爱你那样爱他们。他们愿意在你面前撒娇,是想得到你的体贴、关爱和安慰,正如你小时候赖在父母怀里撒娇,毫不设防地把自己的肚皮坦露出来,那是因为你知道,父母会给予你最周全的保护。
⑧现在,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你准备好了吗?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事件 | 父母的表现 | 我的态度 |
母亲生病吃药 | ① | 有点急 |
② | 安慰母亲、开心 | |
父亲做了小手术后 | 跟我说伤口疼 | ③ |
跟我说伤口有时还会疼 | ④ |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想到“孩子”这两个字,正欲发火的我突然愣住了,也在瞬间释然——母亲现在的表现可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吗?她是在对我撒娇呀!
【3】下列有关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中提到父母在孩子面前撒娇,是因为他们想得到孩子的体贴、关爱和安慰。
B.第⑤段提到我对父亲“哭笑不得”,这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父亲的伤口愈合得很好,但是父亲总说疼。说明儿子不理解父亲这样做的原因。
C.曾经坚强的父亲在“我”面前示弱,是因为他确实是手术后感到疼痛难忍,才想从“我”这得到关心和照顾。
D.文章主要叙述了母亲生病了不想吃药和父亲动了小手术喊痛两个片段,揭示了父母也有孩子气的时候这一主旨。
E.文章第④段连用两个问句,表现出我对父亲伤势的关心和内心的着急。
【4】文章结尾处说到“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作为子女,如果要保护父母,你认为现在的我们可以怎么做?
【链接材料】
乌鸦是一种通貌丑陋的鸟,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的厌恶,但他们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思,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鸟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有人说,遇见,不过是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时间,遇到一定的人或物,或许还有事情。但是在匆匆岁月里,有多少人事是隐隐约约还存留着记忆的呢?没有心灵上的刻印,或许算不上是遇见吧。总有一次遇见,我们咀嚼甘甜;总有一次遇见,我们感怀回味;总有一次遇见,我们细数收获……因为在各自心里,那里承载的是心的起点。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