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 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jǐnɡ)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yú);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B.每逢骤雨猝(cù)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zì)息。
C.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yì)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kuì),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shù)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匿名(nì) 黝黑(yǒu) 杳无消息(yǎo)
B.翘首(qiáo) 禁锢(gù) 黯然失色(àn)
C.畸形(qī) 不逊(xùn) 颔首低眉(hàn)
D.诘责(jié) 炽热(chì) 悄无声息(qiǎo)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始龀(chèn) 焦渴(kě) 箕畚(běn) 匆匆忙忙(cōng)
B.新鲜(xián) 清澈(chè) 万仞(rèn) 喜出望外(wàng)
C.荷担(hè) 膝盖(qī) 穷匮(kuì) 端端正正(duān)
D.孀妻(shuāng) 河畔(pàn) 迄今 (qì) 煽风点火(shàn)
5、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草木花鸟。
C.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 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2】请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感时花溅泪,_____。(杜甫《春望》)
(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风休住,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夕阳”是诗人常吟咏的对象。晏殊在《浣溪沙》中用“_____”,来慨叹时光的流逝;朱敦儒在《相见欢》中用“_____”,勾勒出气势恢宏、悲凉壮阔的夕照江景图;李清照在《如梦令》中用“_____,_____”,开启了黄昏的美好回忆。
7、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以饮个饱了。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夏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1)请结合本文段的内容,举例说说这本书么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____是一群强盗,侵占蝉所做的井;____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______精心设计作战计划,让蝗虫恐慌到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
8、报刊浏览
一
“你以为陶渊明种豆种得蛮好,实际上呢?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得个鬼田,要是我种得这个水平,我绝对不写诗。”
最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戴建业教授的一段讲课视频,在抖音上火了。戴教授带有口音的普通话让网友们觉得可爱,他对古诗词风趣幽默又不失专业水准的解读,也在抖音上获得了网友们一百多万次点赞好评。
网友们被戴教授的幽默感染,也在评论中流露出对教授的喜爱之情:“要是这个教授给我上课,我绝对不会打瞌睡!”就连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对戴教授点赞,说他是“大学课堂上的泥石流”。(摘自中国经济新闻网)
二
什么叫“智慧地讲授”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戴建业教授的走红,获得一些启示。
比如讲授《归园田居》,一般的解读套路是介绍创作背景,分析意境,阐明诗意,总结艺术特色。但是,戴教授没有按照常规逻辑讲授,而是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作出不一样的解读,他仿佛带着学生走进了陶渊明的生活现场,生动地还原了古诗所描写的真实存在,令人耳目一新。说真话、做真人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赢得学生尊重、信任和喜爱的前提。戴教授普通话不够标准,但是他的麻城方言,并没有影响他的表达效果,因为他以通俗而风趣的口语吸引了学生。例如,“唐朝每个诗人都自我感觉良好,都很牛。连杜甫那么老实巴交的一个人都‘牛’得很,以前我以为他写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夸别人,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夸自己。”“那个鬼汪伦走了狗屎运了,李白的一首诗让他流芳千古了,后代人谁都知道唐朝有个农民叫汪伦。”像这样无拘束的聊天,即兴式的洒脱,口语化的俗评,确实别具一格,富有魅力,难怪征服了大批学生,这种讲授才是“真牛”。
(选自《中国教育报》)
【1】阅读新闻一,请将这则新闻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2】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读报笔记,说说你对“智慧地讲授”的理解。
9、人生中有很多时刻需要我们做出选择,在这些时刻我们面临着怎样的情境,这些情境下我们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这选择的背后是否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原因,做选择时你内心又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请以“这是我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的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