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三峡七百里中(在)|非亭午夜分(如果)

B. 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 王命急宣(或者|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D. 素湍绿潭 (白色)|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不(xùn)     (zhí)   道(chà)       精竭虑(tán)

B.闲(fù)       红(fēi)     (chóu)   危坐(jīn)

C.邪(pì)       枝(yā)     谢(diāo)     颜悦色(hé)

D.崎(qū)       形(qí)     (chú)     匝(zā)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diàn   héng   qiè 痛疾

B. xiān   zhuó   雕镂zuó

C. zhǎo xié   piē 盘曲lín

D. chèng   xià   chuò   yǎo无消息

 

4、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家(juàn)        (zhě)皱        (sù)            (wéi)观止

B.(jiān)默        (tián)静       (kàng)奋        (jiá)然而止

C.枯(zào)          (hàn)旋        (mù)            海枯石(làn)

D.沟(hè)            (sōnɡ)       (xié)带          (xī)熙然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野 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的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 ? 怅望青田云水遥。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斯是陋室,

(4)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 ,相伴过年华。

(6)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   ,欲上青天揽明月。

(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小说主人公______

【2】小说主人公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点?

【3】请你说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含义。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游华山

贾平凹

①华山是天下名山,我在西安住了十多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一次。

②今年四月里,筹备了好些天,终于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日子去了。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盘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趋着那个方向走去,越走越不见了华山,铁兽似的无名群山直铺了几里远的凉荫,树木一片一片的。偶尔从树林子里漫下一条河来,河里却全部没水,满是石头,大的如一间房的模样,小的也有瓮大的,盆大的,枕大的。颜色一律灰白,远远看去,在绿树林子之下,白花花的耀眼,像天地之间,忽然裸露了一条秘密,这便将我吸引过去。置身在那里,先觉得一河石头高高低低,密密疏疏,似乎是太杂乱了,慢慢地便看出它乱得有节奏,又表现得那么和谐。本是一片死寂的顽石,却充满了运动和生命,这使我惊奇不已,高兴得从这块石上跳上那块石头,从那块石上又看这块石头的阴、阳、明、暗,不停地在石隙之间奔跑出没,竟没有再往华山去,天到黄昏便返回了。

③到了五月,我又去一趟华山。直接搭车在桃下站下来,步行了七里赶到华山入谷口,忽见谷外有一处院落,很是好看,便抬脚进去,才知道这是华山下名叫“玉泉院”的寺庙。院内空寂无人,数十棵几搂粗的大树,全部遮了天日,树下的场地上,有着深深浅浅的绿,如铺了一层茸茸的地毯。坐上,仰头看见太阳在树梢碎纸片大的空隙激射,低眼看身下的绿,却并不是苔藓,是一种小得可怜的草,指甲盖般圆,裂五个七个瓣,伏地而生,中有数十个针尖大小的花蕊,嫩黄可爱。用手去抠草不能抠起,手却染成浅绿。这小草一棵挨着一棵,延续到草场边的斜砖栏上,几乎又生长在树的根部,如汗毛一般。我太喜欢这种环境了,觉得到了最好的地方,盘脚坐起,静静地听自己呼吸。忽见后边的朱红方格门推开了,出现几个游客。再看时,一条曲径,直从那边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了什么幽境,只见那路面碎石铺成,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我就这么坐着,神静身爽,竟不觉几个小时过去,起来看天色不早,就又搭车返回西安。

④两次为华山来,却未登山而归,友人都笑我荒唐,我只笑而不语。到了六月初,又邀我的一个学生再次去华山,终于进了谷口,逆一条河水深入。走了三里,本应再走十里便可上山了,河水却惹得我放慢了脚步,后来干脆就在水中列石上坐下。水很明净,河底石子清晰可见,脚伸进去,那汗毛上就显出一层银亮亮的小珠儿,在脚下形成无数漩涡,悠悠而去。青石板很多,水从上流过,腻腻的软着身子,但遇着一块仄石了,就翻出一朵雪浪花,或在下出现一个空轴儿的漩涡。河里没见到鱼,令我很遗憾,到了拐弯处,水骤起小潭,有几丈深的,依然能看到底。捡些小片石丢去,片石如树叶一样,先在水面上浮着飞,接着就没进水,左一漂,右一漂,自自在在好长时间才落水底。

⑤这么又玩了半天,学生催我赶路,我说:“回吧。”他有些疑惠了:“你这是怎么啦?三次上华山,都半途而归?”我说:“这就蛮够兴趣了。”学生说:“好的还在山上哩!”我说:“是的,山下都这么好,山上不知更是有多好了。”学生便怨我身懒。我说:“不。要是身懒,我能年年想着来吗?能在今年连来三次吗?之所以几年里一直不敢动身,是听别人说得多了,觉得越好越不敢去看。如今来了三次,还未上山,便得了这许多好处,若再去山上,如何能再享用得了?如今不去山上,山上的美妙永远对我产生吸引力。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力。但好花折在手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剥了,光泽就没有了。”学生说:“那么,这是什么道理呢?”我说:“天地大自然是知之无涯的,人的有限的知于大自然永远是无知,知之不知才要欲知。比如人之所以有性格,在于人与人的差异。好朋友之间有了矛盾,往往不在大事上,而在于小事上伤了和气。体育场上百米跑,赛的其实并不在于百米,而是一步的距离。屋内屋外,也不是仅仅只一门之隔吗?可以说,大自然的一切奥秘,全在微妙二字,懂得这个道理,无事不可晓得,无时不产生乐趣和追求。”学生点头称是。两人一路返回。学生很乐道此游,要我下次上华山,一定要邀他同往,并要我将所说的道理写出送他。

【1】阅读全文,请你跟随作者的游踪,体会作者三游华山的感受,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游踪

感受

今年四月

华阴——无名群山——绿树林下

河边

死寂的顽石,充满了运动和生命,

感到惊奇不已,十分高兴。

到了五月

桃下站——华山入谷口——

(1)_____

(2)_______

(3)_____

进了谷口——逆河水深入——

(4)________

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

【2】正如作者所言,大自然的奥妙,全在“微妙”二字,那么对于登山而言,其微妙之处是什么呢?

【3】对“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一句作简要赏析。

【4】作者在文中的语言有何特点?本文写作者“三游华山”却都半途而归,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请简要分析。

【5】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善于“以小见大”“借事说理”。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命题作文

请以“那一刻,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