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2、康熙时期,在陕西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地区,有铁厂数十处,投资铁厂的大都是外来客民,他们“携带工本,雇募匠役”,这些投资者的资本都比较雄厚,“凡开厂之商,必有资本足以养活厂内之人”。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A.商帮活动较为频繁

B.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

C.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3、明代的巡关御史初设于宣德七年(1432年),包括东、西巡关御史2人,即从山海关到古北口、从居庸关到龙泉关,每年差遣监察御史各1人,奉命巡视边关。明代设置巡关御史的主要目的是(       

A.防御蒙古势力的威胁

B.分散相权加强君权

C.加强管理乌思藏地区

D.阻挡建州女真袭击

4、1937年4月,红军指战员钟士灯在家书中写道:“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这反映出(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B.反侵略的民族意识日益高涨

C.根据地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

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东汉后期统治黑暗,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最终爆发了(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6、《九章算术》一共记载了246个例题,主要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粮食加工与兑换比率,徭役均输的征发摊派,沟洫开挖和土方工程的修筑,纺织与制造业的生产,商品流通与关税等问题。这说明《九章算术》具有(     

A.先进性

B.实用性

C.理论性

D.总结性

7、据统计,1944年国统区有高达86%的投资进入了商业和投机中,四大家族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从四大银行攫取绝大部分贷款去投机,而民国政府提供给工厂主们的贷款却远低于1939年的贷款。这在当时势必造成(     

A.国民政府严格管制经济

B.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

C.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艰难

D.国统区通胀现象严重

8、读下图,以下符合此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生产关系出现重大调整

B.土地私有制开始瓦解

C.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D.郡县制在全国实行

9、某战争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由此可知,元朝(     

A.加重了民众税收负担

B.实行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政策

C.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D.进一步激化了民族之间矛盾

11、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历来都重视地方的管理。以下材料反映宋朝地方管理措施的是(     

A.“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B.“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C.“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12、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慈禧以谋反罪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在行刑之时,围观的百姓几乎个个都在拍手称快,还有人向刽子手扔赏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畅快与喜悦。由此可见(     

A.知识分子迷惘无知

B.民众意识亟待觉醒

C.维新思想宣传不力

D.清政府的统治强化

13、“中央原以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和商业城市,应该能为新中国经济做出贡献,现在上海不但活不起来,反而需要各解放区向上海输血。……不解决上海的问题,国内的经济形势就不会好转”。为解决“上海的问题”而采取的对策是(     

A.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

B.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C.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14、《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户口)浸坏,多非其实。……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材料表明(     

A.赋税调整为了减轻农民负担

B.土地情况的变化影响国家税收

C.唐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权削弱

15、780年,唐政府推行两税法时规定“户税交钱”,但由于农民手中无钱,因而实际交纳户税时,广大农民或出售农产品以获取现钱,或采取折钱纳物(即将税钱折算成绢帛等实物)方式进行交纳。由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加重了农民的税额负担

C.导致了赋税征收的混乱

D.扩大了国家财政的税源

16、关于启的继位,《史记》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中却记载为:“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两则记载均不可靠

B.尚需其他史料论证

C.两则记载均为信史

D.必有一则记载可信

17、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辽、西夏和金巩固政权的措施中有很多的共同点,主要是(     

A.实行南、北面官制

B.实行猛安谋克制度

C.学习中原王朝制度

D.向宋王朝称臣纳贡

1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9、晚清时期,列强入侵越南、朝鲜等清朝藩属国时,清政府都是以“宗主国”身份与列强接触。英国入侵西藏时,也希望清朝以西藏“宗主国”身份与其谈判,而清政府外务部坚持以“上国”身份与英国谈判。这说明,晚清政府

A.已有领土主权意识

B.努力应对外来侵略

C.积极维持国家形象

D.完善发展宗藩关系

20、新的历史时期,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出现,这些成就一定程度上(     

A.说明了中国高新技术全面超越西方

B.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C.标志着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D.表明了高新技术成为中国主导产业

21、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良渚文化遗址受到世界关注。在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了不同规格的墓葬形制,随葬品数量有别,随葬品以玉器为主。材料说明了(     

A.原始宗教礼仪出现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社会分化比较明显

D.早期国家完全形成

22、1936年,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听闻教育部命令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得有挑拨国内民族感情之处,于民族战争不得言,要证明民族同源。对此他表示不以为然,认为各民族同源无法证明,他还认为大中小学所学之历史只能有详略深浅的差别,不能有真伪之别,因此古代史上之民族战争无避讳之必要。以下观点或做法符合陈寅恪先生观点的是(    

A.春秋笔法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历史研究求真致用不能共存

C.有伤民族团结的历史问题禁止研究

D.因爱国需要而致失史实之真,则缪矣

23、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24、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取得明显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②南方的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京杭大运河促进南北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金朝的统治

(1)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________

(2)统治: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________”的制度。(兵民合一)

(3)鼎盛: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

(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26、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________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________谈判。

27、明朝中后期

(1)________: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①代表人物:________

②主张:以“________”为核心理论;“良知”就是“天理”,往往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以达到圣贤境界。

③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________主义倾向。

(3)李贽:提倡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________标准。

28、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________。中国的外汇储备位居全球________,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29、________首先举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

(1)孙中山是________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________________教育。

(2)________爆发后,孙中山深知________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________年11月在________组织________,走上了________道路。

(3)________年8月20日,孙中山与________等人在日本________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________被推举为总理。

(4)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________》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_”。

(5)________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6)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________起义。

A.以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B.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________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30、代表:程朱理学

(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________兄弟和南宋的________

(2)主张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________、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②认为“________”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是“________”,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提出“________”,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3)深入探究:将《大学》________《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________”的儒学基础读物。

(4)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________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1、填空题

(1)______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2)1917年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______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

(3)国联形成决议的“______”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仅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4)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在工业领域推行“______”改革。

(5)______包括28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32、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________

33、________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

34、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海外华侨在_______等侨领的号召和领导下,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日本侵略者陷入_______的汪洋大海中。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分别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五个重要学派的代表人物。

3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司法官员和断案审判官员之一,为官二十多年,一直担任刑事法官。他博览了前人大量关于尸伤检验的著作,在阅览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办案理论。宋慈强调检验中定要仔细勘验:“凡伤处多,只指定一痕系要害致命;倘若是聚众斗殴,如死人身上有两痕,皆可致命,此两痕若是一人下手,则无害。”宋慈一生经办过无数案件,但是每一项案件都是他亲力而为,无可怠慢的。宋慈断案以民命为重,在断案的过程中重视人命,为死者申冤请命,在百姓的眼中他是那个时代的“包青天”,宋慈一生只专注写作了一本《洗冤录》,在宋朝以及后世成为了历代刑事审判官员的必读之书,其权威性相当于当时朝廷的法律制度。此书高度总结了宋慈的办案技巧,运刑法医学理论,将医学与法律相结合,用医学为法律立命。

——摘编自付烨《论宋慈的司法伦理形象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宋慈在当时被视为“包青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慈的司法伦理形象对我国当代司法建设的启示。

37、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造成两地经济发发展不同特点的根源何在?

 

3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材料二他(上面图2)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7年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历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回答:

(1)图中A、D两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标志着什么?决定D点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2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各个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39、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