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19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B. 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一点精神气。
C. 这个人的出现吓了他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钳中夹着的铁块也失落在地。
D. 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B.《诗经》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15篇。
C.《社戏》选自《呐喊》,是以江南农村为背景,展现了一幅记忆中理想的农村画卷。
D.顾拜旦是美国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3、下面各句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制造假药的商贩们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B.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C.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王明虚心好学,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biān) 农谚(yán)
B. 簌簌(shù) 萌发(méng) 芳菲(fěi) 销声匿迹(nì)
C. 衰草(shuāi) 草长莺飞(yīng) 窥见(kuī) 纬度(wěi)
D. 风雪载途(zhài) 侵害(qīn) 逆温(yì) 数据(shù)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山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能:①忍能对面为盗贼 ②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B.见:①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C.足: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恶:①娇儿恶卧踏里裂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政协委员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者,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4】甲诗中诗人在第一节描绘秋风破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5】同样表现下雨,甲诗和乙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从正面侧面描写手法,或者抒情方式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2)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
(4)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
7、傅雷先生认为,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傅雷先生的名著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易宗明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2】赏析下面语句。
(1)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
(2)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
【3】文中的“小枣树”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是什么?
【4】文章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任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9、小作文
同学们,你的房间是怎样的?假如你有一间房间:南北长6米,东西宽3米,房间的北面墙上有一个高2米、宽1.5米的窗户,南面墙上正中有一扇宽1米的房门。家具有写字台、床、书柜、方桌各1件,单人沙发一对,靠背椅两把。
请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自己房间。要求:①用上两种说明方法;②符合说明文语言特点;③说明顺序合理,条理清晰;④字数在150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