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未来简史》是由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科技理论类著作。尤瓦尔·赫拉利也是《人类简史》《今日简史》的作者。

B. 《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C.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D. 《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晚期的诗歌,是古代诗歌的开端,绝大部分作者已无从考证。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B.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每组都不相同一项是()

A./事   偏/复   然/帷 原/云雾

B.怀/沉   丽/船   奋/气 嘎/然而止

C./角   哗/晕   级/重/三年五

D./起   脚/陪   欺/隔/挑拨离

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飞(发怒)   B. 子之不知鱼之乐,矣(完全,肯定)

C. 者也(奇异)   D. 野马也(快速奔跑的马)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进行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______________。(《回延安》)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4)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知困,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7)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8)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坚强,不为命运所屈服。请你概述一个表现他这种性格的故事情节。

(2)《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哪方面对你的触动最深?请举出一例。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窗是故乡明

姚琬昱

①对于寻常人家,窗只是一件日常生活里稀松平常的物件,也许蒙着风打过的灰尘,也许对着无人打理的小巷。但是,当夜晚来到,窗的那头点起一盏盏灯时,这或明或暗的四方物,总能悄悄染上屋内的温馨或忧愁,落在熟悉它的人们的心尖上。

②小时候房间的窗临着城镇最普通的街道。狭窄的街道上会有叫卖米酒的人,扛着扁担歪着肩,“卖米酒咯”的喊声落进每家每户的窗子里。这时我会立即踩上板凳,假装回应他的叫卖,在叫卖人闻声回头却不见人时,便躲在窗后偷笑。若是等到春节前,街头的墙壁上会挂满一幅幅海报、一副副对联,街巷里也会随之热闹起来。

③大多数时候,窗像一道屏障,窗外无论电闪雷鸣抑或明媚晴朗,窗内都是温暖的家。每日傍晚拐进小巷,第一件事便是抬头看看家里的窗,若是亮灯,再多的心事也会先放下,觉得安稳起来。若是回来早,还未到家,厨房的熟食香便越过窗子与暮色交合在一起,我便趁机兴高采烈地猜测晚饭的内容。

④在还不能独自出远门的年纪里,忙碌之余对着西边的窗户发呆,成为我日常的消遣。南方的夏天时常会下起暴雨,雨还未走太阳就会先出来,而在湖边钓鱼的人无论雨水还是暑热仍然镇定自若不知远去。夕照时,太阳如一个橘红色的火球,给矮小的山也镀上一层金。直至黑暗降临,太阳也渐渐粉白,落进山与楼房的背后去。而此时堆积在天际处的云线,对我是最有魔力的存在,它们弯弯曲曲让人不知是云抑或是远山。若是越过去,那边的人们在做些什么呢?

⑤在电影《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说:“一直待在这里,你会觉得这里就是世界,会相信世界一成不变。”最后多多离开了西西里岛,艾弗多也在火车开走后跌坐在送站的椅子上。那时候家乡的小镇不乏远行的人,或求职或求学,大家收拾起行囊,和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一样,忙不迭地踏上开往天南海北的火车,家乡的那一扇扇窗也渐行渐远地消失在暗夜的车灯后。

⑥新旧世界的转变,对年轻人的冲击无疑最大。当我第一次面对不再有连绵雨水的干燥天气,行走在看不到河流的广阔大地时,我和身边的年轻人一样,感受到自我认知的渺小,便更不放弃任何一个向外探索的机会。透过车窗、旅馆的窗、宿舍的窗,我见到荒漠与大海、霓虹闪烁的街景、南腔北调带着异域故事的人群……每扇窗后的风景都各不相同,而我也看到自身世界的改变:饮食、口音、思维方式在“融”与“不融”间交叉磨合,在不同的窗边入乡随俗。在生命最富 激情的这些年里,我每年往返故乡两次,时间短促,习惯在异乡的居住,故乡与异乡的界限似乎愈来愈模糊,故乡的窗也慢慢从生活中淡去。

⑦然而,有一日,我与朋友走过一片小区,在大风呼啸的季节里,万物被吹得浑身颤动、七零八落,唯有那些窗里亮起的灯光显得安宁。暖黄色的厨房、明晃晃的客厅、透露出书架与窗帘的房间,带着窗边的闲聊、做饭的油烟、看电视时的欢笑、房间里的吵闹……或明或暗,或冷或暖,仿佛重现了好久未见的最熟悉的风景。刹那间,家与故乡,突然从我尘封已久的记忆里迸发出来,常年坚毅的心境随之既热又暖,软化成记忆中的一汪湖水、一抹流云。

⑧大概与所经历的五光十色、天南地北的各式窗户相比,最能叩动心底的,还是那扇朴素平凡、带着家的温度的窗吧。

(选自《人民日报·大地副刊》2018年2月3日,有删改)

1文中写了“我”与窗的哪些往事?请加以概括。

2有人说第④段除了一开始写“我”对着西边的窗户发呆,后来再也没有提到窗了,因而是多余的,可以删掉。你赞成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3请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这时我会立即踩上板凳,假装回应他的叫卖,在叫卖人闻声回头却不见人时,便躲在窗后偷笑。(从作用方面)

(2)刹那间,家与故乡,突然从我尘封已久的记忆里迸发出来,常年坚毅的心境随之既热又暖,软化成记忆中的一汪湖水、一抹流云。(从表达的感情方面)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戏剧、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