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jiān) (guǎng)   (zhě)   然而止(gá)

B. (xuàn) (shù)   (wú)   风雪(zài)

C. (qiǎo) (1ì)   (hèng)  怒不可(è)

D. (mí)   (yín)   (liào)  接踵而至(zhǒng)

2、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ān  蕴藻yùn

B. 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 羯鼓jié 铮铮zhēn 花坞wū   霍然huò

D. 谐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命运多舛,这些年辗转反侧很多地方,依然居无定所,朝不保夕。

B. 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天衣无缝,就必须培养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C. 一阵微风吹过,桃树上粉红的花瓣顿时飘落下,落英缤纷,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

D. 那天,谭老师给我讲了好多好多,使得我豁然开朗

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①角弓:以兽角为饰的硬弓。②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1】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

B.首联起句先写角弓鸣响,箭飞劲疾,然后才点出是将军冬猎,气氛很轻松。

C.“忽过”和“还归”二字突出了将军狩猎的迅速,具有强烈的飞动的画面感。

D.本诗从侧面塑造了一个勇武矫健、豪迈潇洒、喜欢狩猎的将军的英雄形象。

【2】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白露未唏。(《菜葭》)

(2)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3)小红与小董是大学时代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面对即将大学毕业后的分别,小红每天情绪都很低落,小董不愿好朋友难过,于是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安慰小红。

(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在仕途上屡遭排斥,但仍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默写完整。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________________的家信,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__,罗曼·罗兰的____________

(3)《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4)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_________

A.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B.随遇而安

C.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没有“假如”,哪来真知

刘根生

历史上有“杞人忧天”的故事,用以形容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但从科学角度看,它不仅不是庸人自扰,而且还提出了古代天文学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天为何掉不下来?几百年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万有引力定律,终于弄清了这个“假如”。由是观之,没有“假如”,何来真知?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说杞人忧天是傻问题,其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这样做中止了探索和发现。当初,“骨诱导功能”欲把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有生命的组织,被称为“怪异想法”,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没有动摇,潜心探索18年终于修成正果,用新型陶瓷仿制骨头植入人体受损部位,诱导断骨自动生长愈合,被誉为“划时代的医学材料发现”。事实上,“假如”在没有成为真知之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

“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正成为今天不少人的生存状态。忙、急、快、躁的生活节奏,令“异想”“假如”的空气日渐稀薄。“很勤奋,但缺少想法;会考试,但不会提问”,成为不少学生的写照。科研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目申请也好,立项评审也好,都对“马上成功”更感兴趣。

今人不愿“杞人忧天”,无非是被眼前利益所困。在科研领域中,片面追求高成功率已是个通病。“假如”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势必有损成功率,加之越是“划时代成果”,越需要长时间沉淀和考验,而当前科技项目周期短,要追赶时间进程,“杞人忧天”只能让位于效率优先。于是,不少研究成果沦为功利主义的衍生品,原始创新越加受阻于科研低端化和山寨化趋势。

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失败具有天然合理性,如果怕失败,研究只会原地踏步。当务之急,是从忙、急、快、躁中解脱出来,不被眼前功利所困。当然,“假如”不是主观臆想,而是从实际出发,在归纳和抽象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已知束缚,提出有待验证的问题,然后深入实践中寻求答案,打开另一个新天地。宽容和激励“假如”,应把握好这个基本点,以免伪科学和妄想干扰了真科学探索。

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索精神。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离不开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科学,“假如”也就毫无意义。法拉第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之后,10年间做了无数次实验,才发现和证实了电磁感应背后的规律。有些人或是因为惧怕求证过程耗时费力,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而放弃学术操守,篡改和修饰数据以证明伪假设,这不仅会大大伤害学术声誉,也为社会埋下了巨大隐患。正因为这样,越要激励“假如”,就越需要严惩造假。

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处理好“有之之利”和“无之之用”的关系,激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杞人忧天”有何作用

3文中列举张兴栋和法拉第的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5读完全文你认为“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有什么联系试举例阐述。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有 就有幸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