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岳阳楼记》两篇文章标题中的“说”和“记”都属于古代文体,“记”侧重于记叙描写,“说”则侧重于发表见解。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D.《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野草》。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春节,《流浪地球》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B.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南昌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南昌”的活动,得到许多市民的响应。

3、本文在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由时间到空间

B.由空间到时间

C.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

D.由时间到空间、由主要到次要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

①沃野千里       ②繁花似锦               ③碧波荡漾       ④星光灿烂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下列对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包含深情而富有哲理。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这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不鼓舞和安慰。

D.尾联“歧路”照应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流露出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追寻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①古代先贤的中国梦是“选贤与能,________”的豪迈之情;②陶渊明的中国梦是《桃花源记》中“_______,并怡然自乐”的和谐之景;③杜甫的中国梦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之怀。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许多天过去了,正在等待的难以忍受的时候,他那跟他一样激动的母亲突然走进屋子,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那不是信,是由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几个字: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又砰砰地跳起来。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B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里斯多夫的象征。天舅舅说小时候常以克里斯多夫自命,而你的性格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1)选段A摘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这部名著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B摘自名著_____________,划线代词“你”所指的人物是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①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②它的南北长七十五公里,东西宽五至十六公里,③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死海的源头主林是约旦,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④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1文中①-④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死海,请分别用一个语概括。

①句 ___________②句  长度和宽度 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2本文中主要运用了 这一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下定义

3第③句中“平均”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假设学校组织竞聘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校刊主编、校广播站总监、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等,你准备竞聘其中某个职务。试撰写一份演讲稿,阐述你的竞聘主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