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略无阙处

C.左手倚一衡木

D.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下列哪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  )

A. 陶渊明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D. 韩愈

3、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dàn)   静(tián发(méng)   风雪途(zài

B.yáo)   难(jié)   然(piān)    耳欲聋(zhèn

C.) 脑bàn) 推sǎng) 挑拨离jiān

D.掇(cuān) 告jiè)   回()   销声迹(

4、请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随着中国游客的到来,使微信支付实现泰国全覆盖,形成了规模效应。

修改:将“使”去掉。

B.重视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加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修改:将“把握”改为“掌握”。

C.“人车争路”之所以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症结就在于不少人长期以来在潜意识里形成的“以车为尊”的路权观念造成的。

修改:将“造成的”去掉。

D.“一带一路”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成果,实现了从创新实践到理论设想的重大跨越。

修改:将“创新实践”和“理论设想”调换位置。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各题。

观刈麦(节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割。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④但惜:只是珍惜。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⑥输税:缴纳租税。

1《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两句借助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2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溯洄从之,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3)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并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的。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民国老课本美得让人惊艳》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民国时期曾发行了6000多民国儿童课本,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老课本中的一课只有一个字,叫作“人”,还有一幅画,画着一家人。人是生活中的人,有着极为平常的情感,人不能离开父母兄弟,亦不能不先立定自己。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寥寥数语,全是白描,只是把针头线脑的字,集中起来给孩子认识,但“慈母手中线”的唐诗意境,却翩然跃于纸上。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最后一句,突然一转,那只羊就变成了哲学家,生活的审美和悄趣一下流淌出来。

“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一十四字,道出生命的庄重。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已而利人,善哉。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大哭。

母日:“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小事情,大道理!浅显但不浅薄,简约却不简单。

“天初光,月初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一个小孩打开窗户眺望远方,天边一轮明月透过薄云升了起来。此番情景,不禁让人想起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哪怕是一本地理教材,也编得让人拍案叫绝。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记忆,各个省份都用趣味的形象,进行比喻。各省形状的比喻,也让人绝倒。“山东,如跪倒的骆驼,陕西,如风中舞着的美女。”

如何向孩子阐释地球是圆的?民国地理老课本是这样教的——

王生不明地球的形状,他哥哥对他道:地圆像皮球,所以我们叫他地球。试立在海岸,远望来船,必先见桅杆,后见船身,这便是地圆的实证。

再辅以配图佐证:

人在岸上望海船,见甲船全身时,乙船只见桅杆,丙船则全不见,可证地为圆形。

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这样的地理,是不是充满了趣味和想象力?

民国时期的文字,清新质朴,却极具意象之美,让人感受到母语久违的自然和张力。

“我的住家,住在山下。前门种树,年年开花。后门种竹,枝枝粗大。屋左有田,种豆种瓜。屋右有池,养鱼养虾。日出工作,日没回家。一家大小,快乐无涯。”与世无争,朝作而暮息,一个千年流传的世外桃源。

(选自《青年文摘》)

1阅读文章,概括民国老课本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表达作用?

3结合你所用的语文课本,说说它们有何特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作文。

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相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