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xǐng   pàn   qiǎo 然而止(

B.然(piān   默(jiān   裂(jūn   销声迹(

C.日(   héng 怀(miǎn 词夺理(qiáng

D.jìng   角(1éng 级(shí 离间(

2、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B.贺敬之的《回延安》抒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化。语言质朴,感情热烈。

C.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

D.《桃花源记》选自东晋陶渊明的《陶渊明集》;《小石潭记》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次第   撺掇   屹立   人情事故

B.枯燥   褶皱   朦胧   消声匿迹

C.帷幕   喧腾   嘱咐   草长莺飞

D.燎原   羁绊   迁徒   目空一切

4、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李白《关山月》)

B.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D.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歌中间两联紧扣诗题的“送”字,巧妙的写出了离别的深情,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正确默写诗文原句。

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体现了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比喻手法来表达与友人难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部著作),书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

(2)读了这部著作,结合主人公的经历,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不少于50字。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第③段中加点词“许多”能不能删去?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最___________的陪伴

(2)阅读文字后作文

每个人都曾有一段独特而难忘的旅行,在旅途中我们可以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遇见惊喜……在前行中感知世界的奇妙,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用你的妙笔记录旅程中独特感受吧,题目自拟。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