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kuà)   然(qiāng)   掇(cuān)   教学相zhǎng

B.bàn)   裂(jūn)   寒jìn)   拨离间(tiǎo

C.旋()   望(liǎo)   蛮hèng)   然而止(jiá

D.褓(qiáng)  指zhāi) 雾ǎi) 犬牙互(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水(fú)     (xíng)   子(mí)     酣畅淋(lí)

B.长(róng) 束(fú)       (bàn)   屋舍然(yǎn)

C.农(yàn)   (qiáo)   窕(yáo)   然开朗(huò)

D.途(zài)   皱(zhě)     (kān)   然而止(jiá)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孩子的坏毛病,她总不以为然,认为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舞者舒展水袖,身姿摇曳,与悠扬的京曲声配合得天衣无缝,引得观众们拍手叫绝。

C.综合整治后的邕江两岸桃红柳绿,春*迷人,市民们纷至沓来,领略秀美风景。

D.扬州八刻以牙刻、竹刻闻名遐迩,匠人在方寸间展示绝伦刀法,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hái)  (péng)  (diàn)  骨(gé)

B.(xī)   (jié)   地(ké)    屿(yǔ)

C.(xié)  (chuàng) 蟾(chú)   (zhě)

D.(yǎn)  (guī)   (sù)    (yǔn)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之一。

B.“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

C.“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刻画卖炭翁的心理活动,写出劳动的艰辛。

D.“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7)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8)《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题文)名著阅读。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阅读上述语段,说说语段中傅雷对子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教导?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祖父和他的牛

赵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署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1文中二一六段具体写到“祖父和他的牛”,请根据内容要求进行概括。

段落

内容概括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休息时祖父先让牛吃喝然后自己才吃饭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

 

 

2结合上下语境,理解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

3本文写祖父和牛,为何用许多文字写他人对牛的态度?试简要分析

4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5“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语句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半命题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我们在旅行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日,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答题卡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