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田地、学校、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B. 召对,意思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C. 金,即大金,国号,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王朝。

D. 检校,加官标识,“检校”官职没有事职权,只表示皇帝对其恩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一般不能衣锦绣,故称布衣。此处指穿着粗布衣裳。

B. 兵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司法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C. 廪,官家供应的粮食,这里指俸禄。“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廪稍”与此相似。

D. 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想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也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个中奥妙困惑不已。

D.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4、下列对联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组是

A.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文庙联)

B.八千子弟随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风。(项王庙联)

C.俯瞻桑乾,滚滚波涛荧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山西应县木塔联)

D.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之乎者也;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它柴米油盐。(塾师自挽联)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并不习惯给予,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其实,愿意,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A

可是

只有

  甚至

B

然而

  不仅

  而且

只要

C

但是

  不但

  而且

只有

D

不过

只要

  甚至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 “中国文学”“汉文学”“华语文学”等以往对于中华民族文学的指称相比,“中华文学”概念不仅在内涵上更切合中华民族文学时间的久远性、空间的广阔性、创作主体的多民族性以及语言形式的多样性,而且在外延上也更具包容性。

“中华”比“中国”更具涵盖力和开放性,“中国”一词最初见于周成王时代铜器何尊铭文,其义为“帝王所都”;此后则指“中土”,与“四方”“四夷”相对。如《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孟子·梁惠王上》:“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都是将“中国”视为与“四方”“四夷”相对的地理空间。而“中华”(或称“华”“诸华”)则兼地理空间、民族与文化而言之。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载西戎之杰出者戎子驹支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可见“诸戎”与“华”的不同,既有地域、民族方面的,但主要是文化方面的不同。关于“中华”与“中国”之区别,章太炎先生曾有精辟的概括:“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宋齐,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其后经数千年,混杂数千百人种,而称中华如故。以此推知,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可决知也。”(《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他认为,“中华”虽最初也有地域、民族上的内涵,但主要还是以文化而言,无论中国或四夷,只要认同华夏文化者,均属中华,因此 “中华”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和历时性的概念,用太炎先生的话说,就是“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

这样看来,“中华文学”的提法显然在历史的涵纳性方面更为符合中华文学发展的实际。有的学者也以“汉文学”“华语文学”代指中国文学或海外汉语文学,这两个概念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不必特别说明。

此外,“中华文学”概念的提出,更深层的意义应当还在于面对当今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学研究学术方法的创新,以及对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界关于中华民族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引领作用。在这种新的学术理念的引领下,传统研究中的一些偏颇有可能得到纠正,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有可能获得解决的途径。

举例来说,过去学者争论颇多的中国文学史上有无“史诗”的问题,如果在“中华文学”概念所指的研究思路下即可得到完满的解决。黑格尔认为中国上古时代不存在《荷马史诗》那样的叙事作品,中国学者持不同意见者举出《诗经》周族史诗反驳其说,赞同者则从汉语特点不适宜长篇史诗产生的角度出发证明黑格尔的观点。如果先悬置这一问题,将考察的范围扩展至汉民族以外的口传文学,则很容易发现如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长篇史诗。这样,黑格尔结论的不可信便显而易见了。

(选编自《文史知识》)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与“中国”两个不同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的区别,以及二者在历史发展及中华文学上的具体体现。

B. “中华”作为一个具有动态性和历时性的概念的原因,以及在中华文学上的具体体现。

C. 本文重点对“中华文学”的内涵、外延及意义进行论证与厘清,特别突出了“中华文学”历史的涵纳性。

D. “中华文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引领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与“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一样的。

B. “中国”与“中华”的区别,既体现在地域有别、民族有异,更体现在文化方面存在的明显不同。

C. 按照章太炎先生的说法,“中华”这一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性和历时性的概念。

D. 如果我们扩展考察的范围,不局限于汉民族的口传文学,就很容易发现黑格尔结论的不可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一词兼具地理空间、民族与文化等属性,因此,它比“中国”一词更具涵盖力和开放性。

B. 只要有了“中华文学”这一概念的引领,传统研究中的一些偏颇就能得到纠正,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能获得解决的途径。

C. “汉文学”“华语文学”两种提法不仅在内涵上存在许多不足,而且在外延上也缺少足够的包容性。

D. 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长篇史诗是与《荷马史诗》相似的叙事作品。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许多封建士大夫的人生信条,而范仲淹却在《岳阳楼记》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即使不得志也应心忧君国之事。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逍遥游》中表明大鹏如果没有大风的强大力量便无法展翅高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氓》)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不仅以“土地平旷,________”写出了环境的整洁美,而且以“________,鸡犬相闻”写出了环境的和谐美。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听而变色;又用“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望而兴叹。

(3)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________”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给人的美景之感加以概括,又用“________”表达出江山之美对志士们的巨大激励作用。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子曰:“君子病无能焉,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第十五》)

(8)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杜甫《登高》一诗中道出了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3)《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郦道元的《三峡》写秋霜之季,以高猿“__________”的悲凉叫声与前面“__________”的肃杀环境一同渲染了三峡秋季特有的气氛。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其为人也,____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至于暴矣。兄弟不知,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李密《陈情表》)

(4)于是饮酒乐甚,___________。歌曰:“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牧童词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珑头。

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注】①截尔头上角:北魏时,拓拔晖出任万州刺史,在路上需角脂润滑车轮,便派人去生截牛角,吓得百姓不敢牧牛。这里是牧童吓唬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两句写放牛地点,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走得很远很远。

B.五、六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写牛,牛群在水塘边分散吃草,白色的牛犊不时地对着芦中鸣叫。

C.前八句写牧场的环境、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勾勒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牧牛图。

D.诗歌语言清新活泼,明白如话,又不乏典雅含蓄,使全诗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2】请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形象?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童仲揆,南京人。举武会试,历都指挥,掌四川都司。万历末,擢副总兵,督川兵援辽,与同官陈策并充援剿总兵官。熹宗初立,经略袁应泰招蒙古诸部,处之辽、沈二城。仲揆力谏,不听。

明年,天启改元,应泰欲城清河、抚顺。议三路出师,用大将十人,各将兵万余,仲揆、策当其二。未行,而大清兵已逼沈阳。两人驰救,次浑河。游击周敦吉曰:“事急矣,请直抵沈阳,与城中兵夹击,可以成功。”已,闻沈阳陷,诸将皆愤曰:“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敦吉固请与石砫都司秦邦屏先渡河,营桥北,仲揆、策及副将戚金、参将张名世统浙兵三千营桥南。邦屏结阵未就,大清兵来攻,却复前者三,诸军遂败。敦吉、邦屏及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皆死。他将走入浙兵营,被围数匝。副将朱万良、姜弼不救,及围急始前,一战即败走。大清兵尽锐攻浙营。营中用火器,多杀伤。火药尽,短兵接,遂大溃。策先战死,仲揆将奔,金止之,乃还兵斗。力尽矢竭,挥刀杀十七人。大清兵万矢齐发,仲揆与金、名世及都司袁见龙、邓起龙等并死焉。万良既遁,经略将斩之,乞勚罪自效。及辽阳被攻,果陷阵死。

自辽左用兵,将士率望风奔溃,独此以万余人当数万众。虽力绌而覆,时咸壮之。事闻,赠策少保、左都督,增世荫三级,赠仲揆都督同知,增世荫三级。名世先有罪系狱尚书薛三才荐其善火器命从征立功。文杰亦先褫职。及死,并得复官,赠三级。

(注)游击: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勚()罪自效:消除罪过,并为别人或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勚,消除。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复前者三_________

(2)将士望风奔溃_________

(3)事,赠仲揆都督同知_________

(4)文杰亦先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①在此三年何 ②窃大王不取也。

B.①金止之,还兵斗 ②不知有汉

C.①经略将斩 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D.①独此万余人当数万众 ②久之能足音辨人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天启改元 B.将兵万余 C.可以成功 D.一战即败走

4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大清兵尽锐攻浙营。营中用火器,多杀伤。

(2)虽力绌而覆,时咸壮之。

5段的画波浪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名 世 先 有 罪 系 狱 尚 书 薛 三 才 荐 其 善 火 器 命 从 征 立 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我们共同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期。假期中,或许你在全民抗疫的报道中,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或许在与父母的朝夕相处中,理解了亲情在于陪伴;或许在努力的学习中,明白了未来在于拼搏与自律;又或许在缺少督促的环境中,感到了焦躁与迷茫……

将来回首这段时光,你会发现这段特殊的经历,带给你太多的思考与感想

请你以“十年之后的自己”的身份给“现在的自己”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