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朱光潜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探讨了诸如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烦恼与乐趣等话题,给中学生指明了人生方向。

B.《傅雷家书》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教育家傅雷晚年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C.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儿子,小时候他曾身体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一度灰心丧气,想自杀,后来在丽达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哥哥孙少安不安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弟弟孙少平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

E.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你会发现书中这些令人景仰的巨人,心中也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巨人之所以为巨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守着自我实现的理想。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尔(chù  然(    suì

B.竹(huáng)清liè 忽(  屿

C.chí  kān liáo)披

D.wàn  古(gōng互(  环(pèi

3、“凌霄快要咿咿哑哑学话了,我建议你先买一套中文录音(参看LTC—65号信,今年一月二十八日发),常常放给孩子听,让他习惯起来,同时对弥拉也有好处。”文中的凌霄是( )

A.傅雷的妻子

B.傅聪的孩子

C.傅聪的妻子

D.傅敏的孩子

4、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回延安》作者贺敬之,他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这首诗,诗中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大自然的语言》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有关物候学的说明文。

D.《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文阅读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共笑语 ,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这首诗作于嘉祐五年(1060 年),当时王安石将出使辽国。王安石与他的大妹长安君王文淑感情很深,这次隔了三年再见面 ,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②怆情:悲伤。③草草:随便准备的。④杯盘:指的是酒和菜。⑤昏昏:昏暗,光线暗淡。⑥后会的日期。

1下列有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寄书应见 雁南征”中的“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用来借指书信,“南飞的大雁”常含有思归之意。

B. 尾联中,妹妹挂念地问:“后会在什么日子?”兄长给出了下次相会的明确的日期,此次相会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

C. 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叠字。“草草”二字,虽说酒席是随便准备的,也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D. 后四句写离别,呼应首联。刚刚在叹息经三年没有见面,知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到万里外的辽国去,诗便自然而然地转入惆怅,话题也就引人别后。

E.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法,如比喻和用典,诗歌语言华丽,意蕴深远,情意非常亲切真挚,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

2诗人为什么说“老去相逢亦怆情”?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课文原句填空。

(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走近名著。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①(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②”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2)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B.李逵——拳打镇关西(《水浒传》)

C.曹操——败走华容道(《三国演义》)

D.格列佛——游历慧骃国(《格列佛游记》)

(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他慢慢的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的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中的“他” 是指_________,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____、动摇到_____心理历程。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匠心之道“守破离”

刘根生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③守,A。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④破,B。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⑤离,C。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选自《人民日报》)

1请把下列三句话放入文中A、B、C处。(填序号)

①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

②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

③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2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②______→③_______→ ④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3阅读第③~⑤段,想一想下面这个论据放入哪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

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一:

我们都有参观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的经历。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得到了教益,产生很多感悟和思考。

请选择一处你参观过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写一篇参观记。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