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节那天,她献上一曲《奉献》,唱得栩栩如生

B.孙老师在修改作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妙手回春的老师。

C.我们的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真是吹毛求疵

D.这两幅画倒是铢两悉称,很难分出谁优谁劣来。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集》以作者姓名命名;《聊斋志异》以书斋命名;《柳河东文集》以居住地命名;《王右丞集》以谥号命名。

B.记,这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C.太元是东晋孝武帝的第二个年号,天启是明熹宗年号,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是1622年,所以1623 年是癸亥年。

D.“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中的“清明”指的是清明节,而非“清明”这个节气,因为后半句的“春暮”二字。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渲腾   工笔画   格物至知   相辅相成

B.瞭望   里程碑   自圆其说   不修边副

C.狡辩   候车室   噤若寒蝉   震耳欲聋

D.诀择   连锁店   目炫神迷   霓裳羽衣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疑,这是码头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

②她却以文化的韧性在汉水人心中留下根蒂。

③有学者认为,码头足以将江风的多变、狡黠和包容刻入汉水人的灵魂。

④以码头为特色的世俗文化,表现在艺术上是码头工人那种坚韧、豪爽、诙谐、乐观的性格。

⑤千百年来,汉水码头几经兴衰起伏,纵然战乱人灾、水患火焚。

A.⑤①③②④ B.⑤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⑤① D.③⑤①②④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2“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要求默写相关古诗文名句。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3)呜呼!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

(4)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

(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________(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_是第一位的。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麻布裹着的葱花饼

李丹

①我爱人跟爷爷奶奶特别亲,而我又几乎没有跟爷爷奶奶特别亲昵的经历,所以每当看到他们仨促膝长谈、欢声笑语的时候,总是莫名感动。

②奶奶80岁出头,身体硬朗,近年除了视力有些下降外,耳朵、胃口、腿脚都很好。奶奶偶尔和爷爷拌嘴,也总能占个上风。

③奶奶很勤快,每天早晨早早起床用煤火炉做饭。之前也尝试过用煤气,但年纪大了,做完饭老是忘记关掉,考虑到安全问题就不再用了。还有一个原因,她嫌在煤气灶上烙不成葱花饼。

④奶奶烙葱花饼虽然很在行,但用的是死面,须得趁热吃,凉了拽牙。刚做好的葱花饼是我爱人的心头好。每回回去,不管什么时间到家,奶奶第一件事就是拔开煤火眼儿先搁上鏊子(ào zǐ  鏊子是一种从远古相传至今的烙饼器具,用铸铁做成,平面圆形,中心稍凸。)烧着,然后从面布袋里搲面,准备和面做饼。

⑤奶奶和面不搁盆里和,而是直接在案板上,把面粉中间拨拉出个小坑,加食用油、五香粉、盐等调味品。手沾水揉面成絮状,再揉成团后放置一会儿,趁着这个空儿她会切出来半碗绿莹莹的葱花。爷爷一辈子没做过饭,打下手不行,就只好拿着火钳子看着蜂窝煤上跳跃的火苗,时不时地通一通火眼儿。

⑥等绿莹莹的葱花揉进面里,分好剂子,擀面杖就该出场了。肚儿大头尖的擀面杖在烙饼的时候除了擀的任务,还得挑、翻、转。鏊子上刷油,奶奶把擀好的葱花饼用擀面杖挑了,稳稳当当地搁在鏊子上。在转身擀第二个的时候,奶奶大着嗓门儿吆喝:“看好,别熰了!”爷爷应了一声,伸手掂了几下饼。爷爷比奶奶大几岁,耳朵有些背了。奶奶回头看了爷爷一眼,自己抄着擀面杖,挑起饼给翻了个个儿。

⑦葱花变成黄绿色,有香味飘出来的时候,奶奶撕一小块饼,放进嘴里嚼一嚼,咂摸一番,然后挑起饼撂在了高粱秸秆缝制的篦子上。并嘱咐爷爷:“这火就中,别大了。”

⑧我和爱人几次掀起门帘,都被奶奶轰了出来:“出去,出去,里头呛,坐一边等着吃。”

⑨死面不比发面,实打实地填肚子。爱人撑得吃不下时,还会再吃一些。奶奶在一边看着,那个高兴呀。

⑩“咱奶奶为啥老给你烙葱花饼?”每回回去都能吃到葱花饼,我忍不住发问。“很早以前,我说她烙的葱花饼好吃,后来每回回来她都烙。咱爸回来都没我这待遇。”他有点得意,又咬了一口后,却若有所思地低语:“都上年纪了,还能吃几回……”

那年大年初五一大早,我们原本计划早早地走。起床的时候,我透过二楼窗户看到不知啥时候起床的奶奶正端着剥下来的干葱叶往院里的垃圾桶里倒。我忙不迭地对他说:“这么冷的天,你不去劝劝咱奶奶?八成又是准备烙葱花饼。”

“不要劝,也不用劝。你不懂。”他淡定而缓慢地交代,“一会儿咱奶奶给啥都接住啊,不要推来让去。”

“好。”

等后备箱塞不下的时候,奶奶又递过来一个布袋子,不用看,我闻着味儿就知道是葱花饼,隔着袋子还烫手。车子调头的时候,爷爷奶奶站在门口那棵光秃秃的合欢树旁,欲言又止。“走了啊,天冷,回去吧。放假都又回来了!”他们只是不住地摆手。

上了高速,我百无聊赖地看着远处丘陵上似乎含着芽苞的杨树,猛然间想起那一袋葱花饼。我随手打开袋子,突然感觉什么东西撞击了心脏,堵了嗓子眼儿。被麻布裹了几层的葱花饼叠得整整齐齐,安安稳稳地躺在袋子里。五香粉的味儿、葱花的味儿、小麦的味儿立刻充盈了小小的空间,窗外疾驰而过的山川树木一定不能体会这一方小小空间里的感动

“咱奶奶估计怕凉得快,麻布裹着干得也慢些。”他随口说道。我却突然想起有一回奶奶说“丹丹,死面做的饼得趁热吃,凉了跟石头样”,我当时顺口就接了:“是是是,上回带走的没吃完,干了刀都切不开。”

说不清是愧疚还是幸福,脸颊有点烫。

【1】文章围绕“葱花饼”,写了我们和奶奶之间的哪几件事?

【2】文章第段的划线句,作者运用哪些感官来写葱花饼的?试作简要赏析。

【3】结合内容分析文中奶奶的形象。

【4】本文的主旨,有人说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说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24,题目:慢慢地,我懂了

要求:①要认真审题,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